第三十一章 撤兵返回
作者:万字旗下的大清帝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762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站到了大渡河北面高高的崖岸上,罗阳极目远眺,但见北面的山川和平原间杂,地势明显比河西南地带要低平了许多,也就是,如果渡过了大渡河,则北上东下,可以认作是一马平川了!

北岸的太平军战士欢呼起来,摇摆着刀枪,南岸的太平军战士也遥相呼应,那场面,极为感人,刘执艺就站在南岸的渡口上指挥渡河,大批的战士蜂拥而来,特别是作为先锋骑兵,最为严整。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

罗阳赶紧朝北面的丘陵和沟壑间寻找敌人的踪影,没有,确实没有,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渡河成功以后,四艘小船立刻就回航,然后,载运着新的骑兵部队,火速朝东北岸横渡,尽管速度很慢,经过三刻钟以后,东北岸上已经有了八十名骑兵。

罗阳要求步兵赶紧过河,对着那边刘执艺大喊,可惜,刘执艺已经被剥夺了指挥权,后旗队的主将,宰辅曾仕和已经站立到了南岸,在大河的涛声,河谷里的风声混杂中,勉强可以听清对岸的话声,曾仕和得意洋洋,表示,翼王有令,要骑兵队先过河侦察。

下午四点左右,先锋骑兵部队已经渡过了大河二百人,刘执艺也到了对岸,和罗阳分兵侦察,刘执艺朝东南方向,罗阳率领部队朝北面,顺着河谷边缘的平坦地带,迅速出击,一直前出了三十多里,都没有见到清军部队的影子。

“这下好了!”罗阳如释重负,他觉得,在自己的努力下,已经成功地将历史走向扭转了过来,石达开的太平天**,将永远不会在大渡河倒霉了!此去北面,四万余太平军浩浩荡荡疾驰而下,则四川成都唾手可得!

不知不觉中,罗阳发现了一个问题,炎热的天气转凉了,太阳钻进厚厚的云层中,光线暗淡下来,尤其是当部队返回到渡河口的时候,云层愈加厚实,阳光的光线已经不见丝毫。

下午六点左右,罗阳抬头看了看天,根据太阳在云层中模糊的白团影子,加上时令,能够揣测出大致的时间,在这个年代,没有手表,也没有手机来确定精准的时间,真令人发指。

二百多名骑兵云集在渡河口的北岸,错落有致,浩浩荡荡一大片,看着令人热血沸腾,罗阳已经确信自己逆转了命运,挽救了翼王石达开的四万余大军,这时候,就算清军能有上千骑兵赶来,要在傍晚之前进攻,将渡河的太平军全部消灭,根本就不可能。

罗阳催促对岸的曾仕和赶紧率领部队渡河,却忽然见那四艘小船全部靠拢在南岸的河滩上不动了。

“啊?翼王到了!”

在大渡河的南岸渡口上,出现了太平军老营的旗帜,石达开本人的旗帜,很快,石达开本人就骑马站到了崖岸上,朝对岸招手,立刻,聚集在河两岸的数千太平军将士山呼海啸,震撼人心。

“哼,所谓西南天堑,不过尔尔!”翼王石达开以马鞭指着沸腾的河水,不屑一顾:“区区一衣带水耳,居然有人大惊小怪,扰乱军心,实在是无知!”

“翼王,对岸的先锋骑兵队要求我们速速渡河增援,占领渡口,扼守起来。”曾仕和笑容可掬地请求道:“要不,末将先行一步?”

石达开看看天空,询问了侦察的情况,一听说数十里内完全没有清军的影子,笑得极为开心。最后,又询问了寻找船只的情况,一听说当地居民纷纷逃亡,坚壁清野,船只多被焚烧,顿时剑眉紧锁:“难道,松林土司王松元和邛部土司岭承恩真的在捣乱吗?”

“捣乱个头!”曾仕和冷笑一声:“翼王,他们再捣乱,也阻挡不了我们军过河啊,就算没有船,我们也可以砍伐竹木编制成筏,在河上直接横渡!”

他将罗阳等人在附近找到的树林和竹林的位置,距离,告诉了石达开。

石达开的脸色又好转了,“这样吧,天色看看已经黑了,不要再摆渡了,河水艰险,恐怕夜黑无法再渡,不如明天再来。”

“可是。”曾仕和吃了一惊:“如果没有后续兵力,仅仅二百骑兵,万一清妖突然袭来,如何抵挡?”

“这还不容易,将这二百骑兵收回来,再渡到这里。”石达开轻松自得地笑着:“咱们的骑兵不多,个个都是宝贝,绝对不能让人家清妖给吃了!”

聚集在石达开的身边,有十数将领,黄巾风帽红袍,意气风发,纷纷附和:“对,等明天我们多找到船只,或者多扎些竹木筏再渡河,岂不更好?”

“清妖素无准备,我翼王妙计,掉开了清妖的主力,就算能有几个清妖,也不过龟缩在成都城里苟延残喘,哪里还敢往这儿来送死!”

“对对,等明天我军全部集结早此,一举横渡!然后长驱直入川中,马踏成都!”

紧跟在石达开身边的石凤,也一脸笑意:“父王,各位将军,说得好,我军已经赶在这儿,大渡河天堑,只作我太平天军的沐浴之水罢了!”

也有两个将领担心,如果骆秉章下狠手,派遣了军队前来堵截,也很棘手。

“无论如何,我军都不不必担心。”石凤双手一拱,侃侃而谈:“这河水如此之小,就算我军没有那么多的船只木筏,就是趟也能趟过去嘛!”

石达开忽然沉思默想起来,“如果真的有清妖军突如其来,防堵了河道,我军该如何应付?”

石凤立刻接口:“父王,这有何难?就算清妖军突然出现,堵截了这数十里长的大渡河,我们难道就只能走这一方向吗?松林土司已经诚服于我军,可以借道松林地,从那儿过松林小河的铁索桥,何苦在这狭窄的河面上费尽心机?”

石达开赶紧询问身边跟随的汉族向导赖有诚,赖向导立刻如鸡啄米:“不错,翼王,走松林桥的话,可以转泸定道。”

“是啊是啊,翼王,我军完全可以分兵两路,一路走此处,一路走松林铁桥,沿着大渡河两岸,夹道而进,则有左右逢源,遥相呼应之妙!”又一个将领说。“想当年,我军出湖南东下江宁,两岸夹击,水陆俱进,声势浩大,把清妖吓得晕头转向,望风而逃!”

“是啊,也许,我军此次北上,就是再演当年故事,顺河直进,包揽全川!”

“哈,对,四川省马上全都是咱的了!”

石达开听了十年前顺长江东下的故事,不禁感慨万千,当对沸腾翻滚的大渡河水,突然诗兴大发,若有所思之后,指河而吟:“若个将才同卫霍,几人佐命等萧曹。男儿欲画麒麟阁,夙夜当娴虎豹韬。满眼山河罹异劫,到头功业属英豪。遥知一代风云会,济济从龙毕竟高。”

众多将领多是文盲,更不习诗词,一个个听得莫名其妙,石达开见了,暗暗得意之下,莞尔解释:“本王是说,古来开创王者事业不易,但,只要我军奋勇,必将成功!”

“好!翼王好文才,好诗兴!”几个将领立刻赞不绝口。

石凤则插话说:“我父王的才华出众,自不必说,其实,单单以诗会考,我父王也当得上王位!”

石达开顿时脸红羞愧,道:“石凤,不得胡说,自己家人胡乱吹嘘,也不怕别的兄弟笑话?”

石凤慷慨激昂道:“父王,确实不是孩子吹嘘,诸位兄弟,你们都听,‘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喝尽黄河水倒流!’,这才是帝王之诗!”

“对对,翼王高才!高才!”

“我等绝对佩服!”

在石凤的鼓动下,将领们掀起了一场狂热的个人艺术天赋的崇拜活动,虽然石达开极力反对,面红耳赤,终究有了许多得色。

“翼王殿下?翼王?”两名女兵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拱手道:“翼王,向您报喜了,马王娘刚刚诞下王子一名,娇媚可爱……”

“啊?”石达开惊喜得几乎失态,尽管他在出走天京以后(其家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期,被北王屠杀)又娶王妃五人,生养了两个儿子,还是非常高兴。

“那。”石凤揣测着石达开的脸色:“要不,父王,我军暂且退回立营寨休息,毕竟我大军数万,冒炎热酷暑而来,辛苦万分,可令以小王子诞生之名义,犒赏大军,休养三天,这期间,我军大结竹木筏,积蓄体力,准备渡河。”

说话之间,没有雷声,没有闪电,天空阴暗得更加厉害,有人惊呼一声:“下雨了!下雨了!”

石达开心情正好,也不为意,仰脸看天,用手抓了一抓,果然有细细的雨丝,不禁微笑:“也好,我军包括老营,今天拼命行路百里,确实苦不堪言,该休整了,来人,立刻传我号令,撤兵!”

“撤兵!翼王号令,大军从河岸撤回平坦之地,扎立营寨喽!”无数传令兵的怒吼声,漫山遍野地传播着。

大队的太平军从河岸上返回了,于是,在河岸之南之西的旷野里,无数的帐篷支了起来,一处处的军营立了起来,士兵们娴熟地将栅栏杆和削尖的树桩砸进坚硬的岩石缝隙中,又圈起营地,忙得不可开交。

公元1863年5月14日,天历癸开13年四月一日,清历同治二年三月廿七日,石达开大军约3万人到达紫打地,当时大渡河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派小队渡河侦察后又返回。

“什么?撤兵?”罗阳气晕了!可是,在对岸军号锣鼓的严令下,北岸的太平军骑兵都兴高采烈地聚集到了河渡口,开始登船,毕竟,北岸没吃没喝,不能久待。

北岸的骑兵只有四人是罗阳的兄弟,其余人等,根本不受他节制,他极力劝说大家,没有意义人听从。

“大哥,我们怎么办?”四名兄弟围着他问。

“回去吧。”罗阳其实也抱有一线希望,雨逐渐密集起来,岩石路上滑得厉害,就算清军能够昼夜兼程赶来,也未必有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