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控制渡口
作者:万字旗下的大清帝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262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立刻寻找船只,抢渡大渡河!绝对不能有片刻的耽误!”罗阳果断地命令道:“渡船是第一件重要的大事,我们只要控制了渡船,一切问题都有着落了!”

“知道了!”士兵们也兴奋地吼叫起来。 .\\网

“这一带的居民都在哪里?”罗阳问。

“居民么,非常分散,三家五户的一个小村寨子。要找的话,不是太容易啊。”土人向导犹豫不决地说。

罗阳毫不犹豫地拔出了腰刀,横在他的脖子上:“老哥,你老实点儿,只要找到渡船,我们还是兄弟,算朋友。如果找不到渡船,对不起,就算我们天国大军失败了,也要你们全部陪葬在这里!”

“知道知道,兄弟,土司老爷派遣小的们来,就是为了这个嘛。”土人向导赶紧陪着笑脸儿说。

为了避免两个向导串通一气,罗阳将士兵分为两部分,分头押解着向导去找渡船,罗阳一组往北面,刚走了一段,就见河滩上漂浮着一艘船的残骸,顿时大惊。

“快点儿,今天找不到渡船,老子对你绝对不客气!”罗阳紧张到了极点,脾气也坏了许多。

向导显然吓坏了,赶紧领人寻找,河边的人家确实居住得很稀疏很分散,找了半天,才找到几个小居民点儿,而且,人去屋空!

“这是为什么?”罗阳逼视着向导:“是不是你们土司老爷的主意?对我们太平天国大军实行坚壁清野?”

“您说什么?长毛爷爷,我不懂,这船,对呀,这人都到哪里去了?”向导也着急了。

不管他真着急假着急,罗阳都更加忧虑,看来,土司和清军在这一带,早就预作了安排,分明就是挖掘了一个大坑让太平军跳啊。

“诸位兄弟,一,我们找船,二,我们找树木。竹林,知道意思了吧?”

“什么意思?”

“如果找不到船,也得找到可以捆绑竹木筏的材料啊。”

“好,知道了!”所有的骑兵战士见罗阳这么紧张,也受了感染,纷纷纵骑奔驰,去寻找目标物。

正在此时,忽然后面有连续的枪击声,接着,数队清军的人群已经杀了过来,还是从那个沟壑壕工事群一带隐蔽运动,冲锋过来的,清军似乎对这一带的地势非常熟悉,而且,对太平军的活动也非常在意,极力地阻挠破坏。

没有办法,罗阳只有收拾兵力,聚集起来,分成左右两翼向清军突击,尽管河边是陡峭的岩层,丘陵,但是,冲出不多远就是平原地带,清军尽管人多势众,可是,在四十余名骑兵的冲击下,稍一接战,还是狼狈不堪地败退下去,战斗以后,骑兵又损失了三名兄弟,伤五名,清军则丢弃了十八个士兵的尸体,还被俘了三个人。

“说,你们是什么人?哪里的部队!”罗阳审视着战俘,目光凶狠,“如果不老老实实回答,我会让你们尝尝凌迟处死三千六百刀的滋味!”

战俘显然很恐惧,于是,对视一下,几乎在一瞬间咬掉了舌头,吐了出来,接着就用脑袋朝地上撞,砰砰砰,几下就将岩石底地上撞得血迹斑斑。

罗阳没有虐待战俘,而是将他们押解捆绑起来,看起来,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宁死都不肯讲出身份的秘密,也使罗阳立刻就明白,既然清军的来源弄不清楚,清军刻意遮掩,那就说明,这些清军,不是正规的清军,肯定是土司武装乔装打扮的骆秉章的正规清军主力还没有赶到这儿,土司和清军沆瀣一气,想方设法阻止太平军的进军速度!

机会和危险并存啊。

战斗以后,罗阳继续寻找船只,还布置了几名骑兵,在树林和河边的低凹处给马尾巴捆绑了树枝,在地上拖着疾驰,造成了巨多的烟雾灰尘,以迷惑敌人,其余人则分头寻找船只。

“大哥,那两个土人不见了。”一个士兵说。

罗阳等人仔细寻找,都把见土人向导的踪迹,知道他们早有准备,利用地势环境熟悉的机会趁刚才战斗时逃跑了。也没有寻找,少了那俩家伙的干扰,速度更快。

很快,就往上下游找了好远,发现大多数的居民房屋都被烧毁,只有少数残留,而且,数十里的河岸上,空无一人,只有在一处树林里,找到了隐蔽得很好的两艘小船,接着,又找到了两艘,都是两丈长,八尺宽的小船。罗阳等人如获至宝,用绳索拴住,用马在河岸上拖着顺水走,往渡口去。

“大哥,这河水虽然吼得厉害,流得快,如果用船的话,似乎不难渡过啊。”几个士兵兴奋地说。

确实是枯水期,罗阳仔细地观察,发现这一带的河水,虽然震撼人心,可是,并不多深,渡口最宽广处,水流速度减缓了很多,完全可以安全地渡过。

“好吧,我们现在坚守渡口和船只。”

在土司部队扮演的清军的一再扰乱下,罗阳先头小分队费尽心血,还是找到了四艘小船,确定了几处树林和竹林,号住了几个居民点儿,尽管居民点儿没有一颗粮食了,起码一些残留的木板之类,铁钉之类,还有些用处。

罗阳焦虑地眺望着河对岸,发现没有清军的影踪,用望远镜子观察了很久都没有见敌人,终于放下心来。

时间已经是下午,罗阳等人正在河岸渡口前守住小船,吃些干粮。忽然,制造疑兵的骑兵兴奋地冲了过来,“快,大军到了,大军到了!”

罗阳等人赶紧上马观察,果然见南面尘土飞扬,人马影影绰绰浩浩荡荡,竟然是曾仕和的主力部队赶到了。没多久,前锋的刘执艺骑兵赶到,和罗阳等人汇合,再接着,后面更多的骑兵,大约一千多人,也都赶到了,后续的步兵则源源不断地赶来,尽管大家都很疲惫,汗流浃背的,可是,看见了大渡河的欣喜若狂,已经在全军中传播来了。

“西南天堑!西南天堑!哈哈哈!”刘执艺站在渡口河岸上,摇摆着手大喊。

一个小时以后,在紫打地(或者是紫大地),现在的安顺场渡口以内的太平天**队已经聚集了五千多人,这是石达开后旗队的主力,一看到主力部队正在开来,罗阳毫不犹豫地要求刘执艺:“刘总制,既然后续部队赶到,我军该立刻抢渡到河对岸!只有牢牢地控制住河对岸,我们才有最后的胜利把握!”

“可是,这需要曾宰辅来拍板定案啊。”

“刘总制,我们是先锋队,抓住战机,千钧一发。”

“好!”

刘执艺为渡河指挥,罗阳则率领骑兵小心翼翼地开始渡河,怎么划船,怎么渡河,是有许多规矩,技巧的,既然找不到一个当地人,只有自己来了,幸好在曾仕和部队中,还有十几名向导,就全部安排他们担任划船的桨手,又叫他们教导太平军士兵,尽管这些向导明眼看出来,非常不愿意,可是,也没有办法,只能教授了士兵,士兵们在浅水上试探了很久,终于掌握了技巧,于是,四艘小船一起出动,承载了骑兵部队,朝对岸划过去了。

别的官兵是好奇和激动兼而有之,而罗阳的内心世界则只有焦虑而已,只要部队过不可河,他的心就一直悬着,在渡河的中间,他最担心的是,清军已经赶到对岸,悄悄地埋伏起来,等待袭击!

河水湍急,回旋反复,浪花拍打着小船,使它象一只树叶儿一样漂零摇摆,第一艘船上的五名骑兵,五匹战马,用绳索连成一片,紧紧地挤压着。罗阳还吩咐几个士兵看守在向导的跟前,用刀逼迫着他们,不给他们任何潜逃的机会。

哗!哗!呼!小船在剧烈地震撼中步履维艰,,有时前进一些,又被浪头打得倒退回来,而且,河水冲击船只,一直朝着下游地带漂,把大家急出了一身冷汗。

“还好,要是撞到那边,我们就船毁人亡了!”一个向导摸着汗津津的前额后怕地说。

大渡河确实是西南天堑,别说外人,就是本地人要渡河,也小心谨慎,每每惊险。

看着沸腾的旋涡接着旋涡的浑浊的水流,就是罗阳都有种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恐慌感,他尝试着将手伸向了水面时,忽然,浑身一凉,几乎冻僵!

“怎么这么冷?”

“嘿嘿,长毛爷啊,这大渡河水,在上头都是雪山融化积蓄起来的,您说,能不凉?”土人向导忍不住解释道。

就算河水很凉,也不至于这么冰凉吧?抬头看天,炎热的天气,炽烈的阳光,河水怎么这么反常?看看其他士兵还可以将手在河水里浸着,罗阳终于明白,是自己在蟒坑里接受了那个古怪老人的“寒水功”,至少要一个多月不能近水!

懊恼间,船只终于靠近了河岸,却因为河底的浅滩,暂时搁浅,于是,大家纷纷跳下来,然后才将战马牵扯着跳下船,人马一起,向着河岸上走,尽管河水凉得厉害,大家的兴致还是很高。

罗阳没有办法,尝试着再下水,稍将脚踩进水里,就冻得全身气力凝滞,胸肺之间,头脑深处,都有剧烈的疼痛。最后,他灵机一动,借口战时受伤,请求士兵帮助,士兵们都知道他作为开路先锋,连下数处要害,也身负重伤,所以,乐得帮助,毕恭毕敬地将他背上了河岸。

一接触到坚实的河岸,罗阳的心就狂跳起来,现在,他的二十名骑兵已经占领了河对岸,只要控制了这儿,还怕什么清军围剿?一切危机和风险,都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