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未雨绸缪,大萧条中的机遇
作者:黑山老仙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99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的突然暴跌,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10月29日,这天是“黑色星期二”而且这天的纽约股市暴跌达到极点。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

股票?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穿、住的挣扎。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形势。

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失业。在美国各城?,排队领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

而在1931到1932年这段期间内,正是大萧条最严重的期间。据统计。美国有1370万,德国有560万,英国有280万的失业人口。

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

德国的经济是靠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受害最大。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最高时达600万。

如果说大萧条在美国造就了罗斯福,那在德国就是造就了希特勒。

大萧条给希特勒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称经济危机是“**”。是政府接受《凡尔赛和约》和战争赔款及奉行“社会主义”政策的结果,是共和国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

不久,经济危机就发展成为一场国家危机。由于经济萧条,国家税收下降,相反失业救济的支出却迅速增加。1930年3月,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届政府终因入阁各党在如何平衡国库亏空问题上意见分歧而垮台。

希特勒的眼光是绝对空前的,通过多年的准备,充分施展自己的组织才干,在纳粹党里建立了一套错综复杂的党内机构。为了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群众,希特勒还陆续建立起一批群众组织。希特勒事必躬亲,过问党的一切细小决定。使纳粹党逐渐变成了一个拥有一批具有接管政府事务能力的干部的政党。

而且纳粹党的信徒们都有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信念,把他们的元首视为众望所归的决策人物。只是由于这时没有适宜的气候,它的内部力量与自身团结尚未显露锋芒,因而普遍被外界忽视罢了。

此外,希特勒又把冲锋队改组成为一个拥有几十万队员的武装团体,其任务是保护纳粹党举行的集会,捣乱其他政党的集会和一般地恫吓那些反对希特勒的人。希特勒又建立了党卫队,并要求他们特别宣誓效忠他。

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届政府垮台后,魏玛共和国不得不由所谓的“总统内阁”来治理,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

短短的一年时间,纳粹党从只有10万人迅速超过了100万。而且在在国会选举中也不断获得胜利。

可以说,希特勒现在已经做好了随时接替政府职能的准备,现在,他只差一个契机了。

1929-1933年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是一个全球**件,它使世界经济和社会经历了一次凤凰涅?。大萧条对中国具有重大的影响,大萧条是随后中国农村崩溃、工业萧条、地产暴跌,金融恐慌的重要因素。

经济危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场浩劫,然而对已极少数的人来说确是一场盛宴。至于张崇天,很显然,大萧条正是他的盛宴。而他,也正在筹划着在这场“盛宴“中如何才能享受到最美味的红酒。

“罗斯福肯定是要当美国总统的,而经济为危机也会在罗斯福成为总统后而终结。老子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利益呢?嘿嘿嘿……发财了,老子要发财了……”

经过粗略的打扫,张崇天已经搬进新家,连续三天,张崇天什么也没敢,只是闷在书房里看报。没错,就是看报纸。

今天哪家厂子倒闭,昨天哪个经理跳楼,前天哪只股票变成废纸……

上海的开放,一直走在全中国的前列,甚至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有着“东方小巴黎”的美誉,从这就能看出上海的繁荣。在上海完整股票和证券交易机构,但自从华尔街股灾开始后,美国各大商业银行的股票,基本上已经完全奔溃,一文不值。很多中国投资者买的美国商业银行股票,几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废纸。而各种大型工厂,更是不用说,完全被拖累,同样频临破产。

如果是平常,人们可能还会期待有奇迹出现,银行会被注资重组,工厂会接到新订单,股票会重新恢复价值。现在经济危机已经持续了两年,而且正是最严重的时期,这么长时间不能正常交易,在这样的状况,任何人都对手中的股票没有信心了。就算这个时候的停牌机制没完善,没停牌也和停牌已经差不多了,股票根本无法交易卖出,完全和废纸一样。

甚至走在大街上,一阵风吹起就能,地上的碎纸其中就有一半是已经变成白纸被人抛弃的股票。

这些股票在人们看来已经变得毫无价值,就算是送人也没人要,心灰意冷下,只能当做是废纸扔掉。可就这些对别人毫无价值的“废纸”在张崇天看来,那都是财富。价值不菲的财富。

张崇天知道,罗斯福新政后,只要还能交易的股票,都会慢慢恢复交易,重新可以流通。那些被人扔掉的股票虽然有一部分已经彻底一文不值了,但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在罗斯福新政之后都会重新变回原来的价值,甚至价值能翻几倍,几十倍,乃至几百倍。

这些股票在现在是废纸,但是在两年后,都是钱啊!

而且许多股民手中还握着不少的股票,但却不能流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手里的股票一点一点缩水,直至变成废纸。

如果有人出钱收购这些股票,哪怕只是出一点点的钱,恐怕也会有人争相出售的。

用几乎是买大白菜的价格收购这些股票,甚至是站在股票交易所门口去捡那些别人废弃的股票。这样,基本上是用零的代价就能收获几百倍,上千倍的利润,这是何等划算的买卖!

如果能够把全上海的价值几乎为零的股票全部收归囊中,甚至去美国,去伦敦收购这些已经变得一文不值的股票,那么,随着这些股票慢慢回暖,可想而知,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而这一切,只需要两年之后便能享受到收获的果实。

大萧条对于上海的股民来说是残酷的,甚至比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还要寒冷。但是对于张崇天来说,简直是人间天堂一般。

不知何时,上海各大股票交易所门口多了许多社会上闲散的混混,这些平常游手好闲被人看不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混混,也不知怎么的,手头上居然有了闲钱,一个个手里握着许多银元,站在那里一抛一抛的,炫耀着自己手里的财富,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了钱一样。

当看到有人手里握着大把的股票,失魂落魄的走出交易所时,这些混混们就会上前搭讪,用极其低廉的价格,,像是买白菜的成本把他们手中的股票买下来。

有的时候甚至都不用他们花钱买,只需要多等一下,等那些心灰意冷的人把股票愤愤的扔在地上,他们只需要做的就是上前捡起来就成了。

等到晚上,这些混混们回来交工时,他们拿回来的不是一把一把的股票,而是成袋成袋的,一筐一筐的股票。

张崇天为此还专门空出来两间特别大的屋子用来放这些股票,可是短短的两天时间,张崇天就不得不又空出几间屋子,因为原先的屋子根本装不下了。

守着一屋子一屋子的股票,张崇天乐的嘴巴都合不上了。虽然这些股票中有一部分在将来可能变成废纸,但是他相信至少有六七成数量可以慢慢恢复。而这六七成银行的股票,到时候就肯定会变成一笔无比巨大的财富。

张崇天自己手里有近乎三十万美元的财产,他又怕不够,特意向虞洽卿又借了二十万,虞洽卿财大气粗,张崇天跟他一开口,甚至问也没问就直接给他开支票。

拥有五十万美金为基础,张崇天自然可以肆无忌惮的大肆收购,而最令张崇天感到兴奋的是,就着满满两大屋子的股票,只花了他不到三万美金。要是照这个势头收购下去,五十万美金花完到时候,恐怕他已经有至少二三十屋子的股票了。

两年之后,哪怕这些股票只有一层能够兑现,恐怕也能有五亿、甚至五十亿的回报。

守着这样一笔财富,张崇天做梦都会笑得之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