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第二次通电下野。(手机阅读本章节请登陆 wap.shouda8.com)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推举孙科为行政院长,陈铭枢仍任副院长。孙科内阁于1932年元旦就职,但这届内阁一上任就处于全面危机之中。
前任财政部长宋子文走后,四大家族直接控制的财政领域,无人能够挤进去,财政部长的遗缺,由原次长黄汉梁代理。加上各省自行收税,日本侵占东北后税源更少,江浙等省又在蒋系势力掌握之中,蒋介石和宋子文向江浙财团作暗示,拒绝借贷给黄汉梁。所以政府一下子就陷入到财政赤字当中。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仅仅财政一项就使孙科焦头烂额。行政院长手头缺钱,自然一事无成,难以维持政治局向。
又加上孙科组阁之后,和他同盟的汪精卫、胡汉民貌合神离,蒋介石更是没不用说了,都在看孙科的笑话,等待他的失败。孙科毕竟没有统治全国的声望和班底,因此,他上台后简直寸步难行,无法行使其政府首脑的权力。蒋介石在下野前也做了一些手脚,使孙科内阁和反蒋人士难有作为。
面对种种危机和重重困难,一向身处顺境惯了的孙科,感到束手无策,不得不邀请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三巨头来京押阵。从孙科上台后的第9天起,他的主要政务就是往返于宁沪杭之间,面请蒋、胡、汪回京。副院长陈铭枢也函电相邀,促三巨头出山。
和孙科等人的焦头乱额不同,蒋介石现在倒显得很悠闲。辞去职务后,蒋介石偕宋美龄乘飞机赴上海转返家乡奉化溪口。时常做些慈善事业,表面上一副就此终老田园的样子。对于孙科的困境,蒋介石口头上表示理解与支持,但实际上一点忙也不帮,反而紧锣密鼓的筹划他再次上台做准备。
这期间,戴笠经常去奉化像蒋介石表示效忠,并且积极谋划对策。由于张崇天为戴笠带来了近千的手下,此时的戴笠并不像历史的那样,在蒋介石下野后随即也失去了权利,现在的戴笠,手下人马充足的很,南京政局大事小情,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戴笠的耳目。而这些情报,也源源不断的被戴笠送到蒋介石手中。
跟戴笠一样,张崇天也多次感到奉化面见蒋介石,表示不管蒋介石有没有权利,张崇天始终是蒋介石的衷心手下。只要蒋一声令下,三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蒋介石下野后,张崇天也在同一时间离职,两人的遭遇何其相似,对此,蒋介石心中也很看重,认为张崇天衷心有加。勉励之言难免。
由于蒋介石控制着江浙财阀,手头上非常富裕,尤其在这个时候,对于衷心自己的手下自然免不了要大肆笼络,在张崇天走时,蒋介石也拿出十万银元,当做是张崇天在上海为其搜罗情报的经费。
手头正缺钱的张崇天,自然大喜过望,同时也凭着自己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判断出蒋介石再次掌权也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了。而且还隐约的告诉蒋介石,不久之后,日本将在上海有所动作。希望蒋介石早作准备。
淞沪抗战,这是近代史上一件重大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崇天渐渐的和脑中的记忆相融合,已经逐渐记忆起许多有用的事件。对大萧条的先知先觉也是如此。同样,日本人的马上就要侵略上海,也是张崇天记忆融合之后想起来的,因此才会多次跑到蒋介石那里提醒他。
对于日本人,张崇天是没什么好感的,既然他现在已经在上海立足,那么就免不了要面对日本人。既然避不了,躲不开,那就好好的去面对。
老子既然在东北能杀你许多小鬼子,在上海一样能做到!
………………………………………………
从元旦开始,张崇天大肆收罗社会上的青皮,混混,只要是年轻力壮的,不管以前有什么劣迹,通通照收不误。一时间应者云集,加上前一段时间的准备,靠着掌打张啸林传出来的威风,一个礼拜的功夫,张崇天门下已经控制了五万多的流氓,加上身后有王亚樵的斧头帮互相呼应,一时间整个上海滩都震动了。风头竟然要有与上海滩三大亨平起平坐的架势。
在这五万多的流氓中,张崇天十中取一,又精选了五千多个身体彪悍,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的单身汉。这些人在张崇天的计划中是准备按照后世特种部队的方法来训练的,不过日本人侵占上海的行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时间上的迫在眉睫已经不允许张崇天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他的构想。
至于特种部队的计划,只能等到战争开始,烈火炼真金,边打边练吧。如果这五千人到时候还能成建制的保留下来,到时候自然会成为精锐中的精锐。
不过有五千人的队伍并不的代表这五千人马上就能够形成战斗力。这个时期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属于文盲的行列。特别是这种街头混混,十个里面可能有九个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想要让这些人迅速成为一支合格的军队,没有一年的军训是完不成的。
最主要的是,现在的时间已经等不及了。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的这支队伍能在即将到来的淞沪战役起到作用,武器装备还是次要的,上海滩洋行多得是,只要有钱,要塞炮都能买得到,最关键的还是部队的战斗力。如果部队没有战斗力,恐怕把最好的武器拿来都发挥不到作用。
如果说非要在这个世界上找一只公认的,战斗力最好的军队,那么非德**队莫属。
高度的职业化的军队,超强的纪律性和绝对权威的服从。无论从装备、人员素质、指挥水平、军事思想、战绩各个方面,德军都是翘楚。在对称条件下,德军几乎能在所有的战斗中保持不败。
二战时期德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与整个世界为敌,他的主要盟友意大利与日本起的作用恐怕更多是拖累的作用。
即使德国与列强相比处于弱势的海军也把英美搞得够呛。至于空军陆军更是打遍欧洲无敌手。
德**队每一位列兵都受到成为军士的培训,每一位军士都受到成为军官的培训,每一位军官都受到成为将军的培训。每半年进行一次演习,使专业技能得到精进,职业素养得到提高。
如何在战时能够动员一支大规模的精锐武装,且在和平时期保持低的人数和维持费。这是一个困惑很多人问题,在这点希特勒眼光非凡,超出任何当时的军事学家。
一战战败后的德国,只允许有十万人的军队,可是这十万人的军队,每一个士兵都是按照军官来培养的。士兵必须进行重复考核,每次成绩靠后的将被无情剔除,而在全国的准军事训练组织选出来的有优秀军事素养的人将替代之。这样为了进入能享受一切特权的国防军,几乎所有适龄人都在争先恐后的加强自己的军事能力,希望在某次考核后被军队录取。到了二战前,希特勒就说:“只要披上军装,德国马上就有700万世界上最棒的士兵。”
现如今,张崇天不缺人,资金可以向虞洽卿借,可以向王亚樵借,只要他豁出脸皮,甚至能从蒋介石那里拿到。武器装备只要资金充足更是不成问题。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手下没有一支拥有专业素养的军官团的问题了。
“如果能够拥有一支一千人,哪怕一百人的德**人,用这些德**人以点带面,老子的部队马上就是一支强军!”上海郊区,看着临时从上海警备部队挖过来的教官训练下的士兵,张崇天摸着下巴想着一个很邪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