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是在杏花楼举行,这是四马路上一家很有名的广帮菜馆,原本叫“杏华楼”。结果有一天,有个文人李伯元,认为“杏华楼”这个名字念出来不上口,而且不好听。于是灵光一闪,想起古诗有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楼”不是更好吗?所以“杏华楼”就改叫“杏花楼”了。
在坐的人不多,但都是警局内的头头脑脑。这些人大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三十岁的几乎都没有,张崇天和这些半大老头子们坐在一起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交流起来有些别扭。
“来来来,诸位,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的行动队队长,张崇天,张德土!你们可不要小看德土,他可是个带兵打仗的将才。如今当了一个小小的警队队长可是屈才了哦。哈哈哈,我再跟诸位透露个消息,德土的表字可是蒋总司令亲自取的。这就足以证明德土在总司令心中的地位。你们以后可要好好和德土亲近亲近哦!”
沈世军首先举杯,向在座诸位介绍张崇天,不露痕迹的点名张崇天背后的靠山就是蒋总司令。果然,这些人一听蒋介石居然亲自为张崇天起的表字,原本有些生疏冷漠的脸上顿时挂满了洋溢的笑容,速度变化之快,变化之自然,让张崇天都有些惊愕的感觉。
“张队长少年英才,今日一见果然器宇轩昂,一看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你我日后可要多多亲近啊!”机要处主任王珂连忙举杯敬酒。
与王珂紧挨着的人事股股长李明俊也不甘示弱,举杯敬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张队长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和张队长一比,我们这些人可都成了老古董了,老了!老了!不服老不行了!”
李明俊在众人中相比年纪不大,虽然他一个劲的喊老,可也只有四十岁出头的样子,加上平时保养的好,看上去说是三十几岁也有人相信。
这几人贬低自己抬高张崇天,无非就是知道张崇天的后台硬,要不然恐怕根本不会这么客套。至于其他人,更是马匹如潮,把张崇天夸得天上少有,地上难寻。
沈世军一直面露微笑的看着这些人的表演,从开场白之后便没有再说话,张崇天眼珠一转,借着杯中酒却反而敬了沈世军一杯。
“若没有局长慧眼,德土怎能为党国效力?要说德土是千里马,那局长才是识马的伯乐啊!职下无以为报,只能借花献佛,先敬局长一杯!”
“哎,张老弟客气了,客气了!大家共饮!共饮!”
沈世军眼睛一眯,笑得更欢了。连忙客气一阵,最后在张崇天执意之下,方与众人一同干杯。
张崇天知道沈世军刚才那一番话的用意。沈世军也是新官上任,地位并不稳固,此时点明自己背后的靠山,让众人刮目相看,日后必然不敢找自己麻烦。而张崇天也随即鲜花抱佛,向众人暗示自己是沈世军的支持者日后也必定唯沈世军马首是瞻,以报知遇之恩。
在座中人都是老江湖,聪明人,两人的一番对话已经让他们知道,张崇天与沈世军已经组成了一个同盟。一个是警察局局长,拥有警局名正言顺的最高权力,另一个是行动队队长,拥有警局最大的武装势力,这两个人的组合,将会牢不可破,警局内部再也没有人会对他们造成威胁。所以一个个也都死了心,再也不敢对局长宝座怀有觊觎之心。
肚子里转了几个念头,众人脸上的笑容更见灿烂,不光是对张崇天客气,连对沈世军也比最初他上任的几天客气的多。
显然他们明白,这个世界就是实力为尊,谁都实力强谁就是老大。他们的实力比不上二人,自然要客气相待,谨守手下之礼。
美酒佳肴岂能没有美女相陪。在座的都是上海滩有权有势的警局大佬,才喝了两口酒,有些人就开始忍不住心中的瘙痒,寻思着叫几个陪酒的妓女来作乐。
当下就有主管交通的股长陈士清借着酒意摇头晃脑的道:“咱们这四马路啊,最著名的可就是风花雪月之事了。尤其是教坊里的小姐们更是以才貌双全而著名。十二三岁,甚至**岁就进去调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弹唱表演更是不在话下,而且个个天生丽质,再加上通晓中国的古典诗词,颇能博得文人的青睐。也传出了不少文人与妓女的风流传说。要我说咱们当警察的虽然都是武人,可英雄配美人,尤其是张队长这样的英雄更需要美人作伴方能显现英雄本色。”
陈士清说的暧昧,立即引起其他人一阵叫好,纷纷鼓噪着要叫交际花作陪。
张崇天闻言也颇为意动,他以前也是个风流的二世祖,不过自从九一八事变之后一系列的经历,寻花问柳的心思也淡了。更加上身上还揣着杜月笙虞洽卿的请帖,要是回访的晚了恐怕显得不尊重。若是与众人寻花问柳也不知几时才能散场。
于是便起了退场的心思。
不料张崇天刚刚露出告别的意思,其他人可不干了。纷纷嚷着张队长看不起他们,张队长难道还怕过美女关吗?甚至有些人直接眨巴着眼睛开玩笑的问张崇天是不是有些暗疾在身。
张崇天无奈,只得把怀中杜月笙与虞洽卿的请帖露出来晃了晃,苦笑着解释一番,非是“寡人有疾”,而是另有要事。实在耽搁不得啊!
看到大红的请帖,一群人脸色顿时变得肃然,就连沈世军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妒忌之色。
杜月笙与虞洽卿是什么人,他们在上海滩拥有什么样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说。在座的虽然手中都有很大的权势,甚至一半帮派的首领都不放在他们眼内,可是他们的影响只局限在上海的国统区,租界内根本就插不上手。
可是杜月笙与虞洽卿却不同,他们才是整个上海滩,包括租界在内真正可以呼风唤雨的顶级人物。如果说沈世军、李明俊这些警局头目是上海滩的老虎,那么杜月笙和虞洽卿就是上海滩的霸王龙。
一个是林中王者,另一个却是侏罗纪的怪兽,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等级。
要是到,在座诸位包括沈世军在内,相见杜先生,虞先生一面都要看他们高不高兴,肯不肯赏脸,可张崇天这个年轻人才一到上海,在一天之内居然收到上海滩两大巨头的约请,这样的荣耀,在上海滩这个地方有谁能拥有?
杜先生、虞先生等着想见的人,谁敢再纠缠?耽搁了那两位的时间,恐怕随便动动嘴皮子就能让自己灰溜溜的滚出上海滩。
这还只是两张请帖的作用,可这些人要是知道张崇天和王亚樵的关系,恐怕他们会直接震惊的昏过去不可。
得益于杜月笙、虞洽卿的请帖,张崇天顺利的摆脱众人的纠缠。
坐在车内,张崇天手持杜、虞两人的请帖,一时间不由陷入了沉思。
这两个人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在张崇天这个位置只能高高仰望的存在,可两张请帖一同送了过来,到底应该先去拜访谁就成了张崇天的难题。
先去虞家,就意味着在自己心中杜月笙的地位在虞洽卿之下,必然会让杜月笙不快。同样,要是被别人知道警察局行动队队长初到上海滩先登虞家的门,然后再去杜家,必然会让外界产生出虞洽卿盖过杜月笙的假象。反之亦然。
无论张崇天先去哪一家,必然会让另一家不快,显得低人一等。这是一个难题!无法决断的难题!
虞洽卿和杜月笙孰轻孰重?张崇天一时间决然判断不了,只好让司机冯四喜开着车在街上乱逛,自己考虑先去哪一家的问题。
在南京之时,张崇天也经常听戴笠谈及杜月笙的事迹,尤其是在今年杜月笙的声望达到了最顶点。杜家祠在浦东高桥开祠。开祠当天,赠送匾额与题字的有蒋介石、张学良、章太炎等当时位高权重与德深泽厚的名人。开祠庆祝三天,天天接近一千席的宴会,更有梅兰芳等京剧大师的表演。一个从流氓起家,虽然创建了中汇银行,但依然暗地使用各种诡诈手段巧取豪夺的黑帮头子,能够得到黑白两道人士的共同追捧,可谓一时无两。黎元洪的秘书饶汉祥写过一联赠杜月笙: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至于虞洽卿,成名更远早于杜月笙之上,独资创办了三北轮船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创办宁兴轮船公司和鸿安轮船公司,可谓中国商界第一人。虽然在帮会势力上影响不及杜月笙,可是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力越远远超过杜月笙。最重要的是,虞洽卿的名声比杜月笙这个帮派大佬强得多了。
日本军方在朝鲜煽起排华**浪潮时,他又率先在上海组织反日援侨委员会,并公开发表演说,痛斥日本军国主义暴行,还宣布与日本经济断交,表现了一个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立场。
张崇天对日本人的态度不用说,绝对是你死我活,两者不能共存。所以在想到虞洽卿对待日本人态度上时,张崇天已经对虞洽卿有了非常深的好感。对首先去拜访的人也有了一个抉择。
既然只能选一家,那就选与自己合得来的那一个吧!
“四喜,去虞公馆!”
(感谢死在黎明前连续两天的打赏,老仙儿无以为报,只能专注写作,用更加好的内容来回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