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清风迎面徐徐吹来,吹起一池碧波在水面轻轻荡漾着,那圆圆的睡莲叶漂浮在池塘水面上,轻轻晃动。花儿刚才水面上突出一点来,在池塘中孑然而立,清风拂过,花苞便随着风儿轻舞飘摇,频频颔首,好似洛水之神低头浅笑。
也许是大哥那一日的话让我开窍了,也许是这一池子的欲开未开的睡莲让我开怀了,这些日子,我觉得比往常要舒心许多了。连天气也顺随着我的心情,多日都是轻云流苏,风和日丽。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妹妹这池子里的睡莲花还未开呢,就先吟起《洛神赋》来。是想着等花开了,清新脱俗,秀雅非凡,要把那神仙吸引过来?”莫姝隅一面笑着一面打趣我。
“也不是要吸引神仙来,我想着若是等到花开了,人瞧着花儿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可是神仙也赶不上的日子了。”
莫姝隅这下子笑得更欢了:“也是,这神仙来不来倒不打紧,能把王爷吸引过来才是正经的。”
我逗着她:“这睡莲养好了,改日也移植几株到莫姐姐和秦妹妹的院子里去。王爷瞧着谁的花养得好,就去谁的院子。我可听说莫姐姐房里的嬷嬷以前是花匠出身呢。”
秦岫烟也在一旁凑和着说:“就是,那嬷嬷伺弄花草很有一手,上回在我院里呆了一个月,我房里院里的花长得不知道多喜人呢。要按这样算,王爷可天天都得去莫姐姐那里了。”
莫姝隅佯装着生气说:“好话都让你们说完了,我可是无地自容了。”
我们正在池塘边上,奶娘手里抱着的王长子,也许是瞧着我们说话没人理他,王长子便一个人咿咿呀呀地说着话,我过去逗了逗,王长子又长高了许多,胖嘟嘟的脸庞,白里透出粉嫩嫩的红来,怎么看怎么水嫩。天气暖和,除去了帽子,一头乌黑的头发,发梢微微曲卷着,细细的,柔软地贴服在小脑袋瓜上。小脑袋靠在奶娘的肩膀上,漆黑的眼珠瞧什么都是一副格外出神的模样。秦岫烟过去朝他伸出了手,他的眼睛立刻眯成一条缝,咯咯地笑出声来。
我就着奶娘的手把王长子抱了过来,他眼睛眨一下,忽闪一下,再眨一下,又忽闪一下,然后睁大着眼睛望着我,活灵活现的。
秦岫烟说:“看样子绰儿很喜欢姐姐呢。要知道,他现在可不愿意让其他人抱了,认生得很,奶娘说他能慢慢记住人了。如今姐姐抱着,倒是好得很,也不哭也不闹。姐姐抱了这么久,手酸了吧?绰儿现在可重了。”
“王长子这么可爱,怎么抱都抱不够的。”
莫姝隅说:“李妹妹这么喜欢孩子,可要赶紧生养一个才好,不然怎么抱得够?”
往日我听到这样的话,总觉得刺耳,现下听起来,却觉得有些顺耳了。
午饭过后,元忻来了。
“听说今日绰儿来了?”
是该说这消息传得太快呢,还是该说元忻知道得太多?我有些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王长子很讨人喜欢,我可盼着他来呢。”我故意板起脸,嗔着说:“若是王爷不喜欢,今后我便日日关在自己的闺阁里好了,哪儿也不去了,谁来也不见了。王爷也不用来了。”
元忻本端着茶欲喝的,听我这么一说,索性放下杯子笑道:“原来你也会说这么俏皮的话,看来李将军回来是有好处的,起码你不似以前那般拘谨沉闷了。看来我得备份厚礼去感激他,改日再多请他来陵王府走动才是。”
我抬起头问道:“王爷说的可是真的?等过些日子睡莲开了,我便请大哥过来。”
元忻很是随意地说:“你自己安排吧。我瞧着你这池子睡莲倒是养的颇好,一进院子就看见了,清新脱俗,确实比种荷花要强。”
“不止如此,眼下还没开花,若是花开了,也可用宽口瓶装水,养在屋内。虽然花开时日不长,但花色晶莹清丽,风雅清新,瞧起来便觉得满室生凉。如今天气已经热起来了,能添一份凉爽也是不错的。”
“你这么说的话,后花园中那一湖的荷花,都要被你这池子里的睡莲给比下去了。”元忻走到架子前,拿起一本书翻了翻:“再过几日是五月初十了,你的生辰,你想要如何操办?”
我的生辰吗?若不是他提起,我都快忘记了。
如何操办?我闷闷地想了一下,上次的事情差点闹出了笑话,我若是还要大操大办,岂不是让人抓住了话柄子?我有些气馁地说:“还是不办了吧,王府之中,连王爷的生辰都不操办,我怎能如此僭越?”
元忻放下那本书,随手又拿起了另外一本书翻着:“那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想要的?我立马回道:“我想和大哥出去好好玩上一日。”
元忻把那本书翻了翻,又放回了架子上去:“这恐怕不行,最近司马将军事务繁多,你大哥恐怕不得闲。”
我一听便急了:“大哥不是刚回来吗?难道军中又有要事?还是西境不太平?”
元忻不再翻架子上的书了,背着双手站在架子前面,也不知是在看着架子还是再看着架子上的书:“都不是。司马将军上了奏章,说边境苦寒,守城的将士们日子过得很是清苦。如若粮草军饷及时供应还可勉强度日,偏偏粮草不济军饷克扣之事时有发生,如此三番五次,恐寒了边境将士的心。因此想让朝廷重赏守卫边境的有功之士,但被八座驳回了上奏。”
我听得一头雾水:“何为八座?”
元忻转过头来,满脸的疑惑之色,仿佛在说,门下侍中之女竟不知何为八座?直看得我形惭羞愧。
辛亏元忻并无嘲讽之意,解释说:“尚书令,尚书仆射,还有六部尚书,共八人,合称八座。尚书有议政之权,若有重大事件和疑难政务,父皇难以决断时,便会召集八座集议进行。”
我听了更加不明白了:“司马将军求皇上犒赏边境将士也算大事吗?”
“这本不是件大事,只是司马将军上奏求赏人中,多为庶族寒门出身子弟,寒门素来鲜有封赏。况且各朝臣皆以为守卫边疆乃将士本来职责,何来大赏之说。”
“那凌初呢?”
我记得凌初是赏过的。
“凌初只是特例,他何其幸运能入得了司马将军的慧眼,又有你大哥赏识提携,自然和旁人不一般。”
我带着点俏皮的口吻问道:“那王爷觉得该不该赏呢?”
元忻慢慢地在屋子里踱着步子,这个问题也许并不好回答,他想了许久也没有答案。我也觉得自己如此发问太过唐突了。朝堂政务,岂能如此随意谈及?我正想说起其他话题时,元忻用他那压得有些低沉的声音说:“士族庶族阶层固化,并不是什么好事。也该给寒门子弟一条晋升之道。”
他的话,已是压抑,这样的话,似是非是。
“边境大多苦寒,守在边境的多为庶族子弟。在沙场之上,流血流汗之人皆为卑微,是他们用鲜血才铸成边疆的铜墙铁壁,京城的每一分繁荣,都是他们的拼死博斗才换来的。这帝都的昌盛,何尝不是他们用累累白骨砌成的,有了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有这太平和安宁。可庶族死伤之人难以受封,士族不用伤皮动骨却能坐享其成。庶族子弟要服兵役服徭役,尽是危险辛苦之事,士族子弟不但可免于二役之苦,还能安享安宁太平盛世,实在是有失公允。”
元忻看着我,露出一副颇为惊奇的神情:“想不到你也知道这些沙场之事。”
我低了低头说:“李府素来不许女儿谈论政事,这沙场之事,我也只是以前听若凝提过,这次大哥回京城,和我说得多了些,我才知道这些的,不然也是不知道的。”
话音未落,我便发现自己说错话了。元忻就像没听到一般问道:“你大哥真的如此说吗?”
“当然。”我想着,大哥这次回来的愁绪,是不是就和这件事有关呢?
元忻又坐了下来,挥了挥手说:“算了,不说这些了。士族这些事沉荷已久,积弊之深已无法想象,旦夕之间也难以更改。我与你说些旁的事。这架子上的书你大概都看过了吧,明日我让长福给你送些新的书来,你也可在西厢房设个书房,把这架子挪腾过去,无聊时也可看看书。”
我答着好。
元忻又坐了一会儿,才说要走了。我送他到门口,他停下脚步说:“你生辰那日,我陪你用午膳吧。”
我顽皮地笑了笑:“多谢王爷,但王爷可不能空着手来哦。”
他似笑非笑:“世上哪有人如你这般,还要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