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众议
作者:悠悠青荇      更新:2019-11-06 04:53      字数:2513

关东诸侯构筑的联军,因为董卓以太傅袁隗之性命相要挟,被迫只能是转入相持阶段,以至是麾下的军队都日渐懈怠。但关乎十数万人性命的探马们,时至今日仍旧是尽心竭力地尽职工作不歇。

是以,虎牢关上连日以来频繁且明显的异动,理所当然被无数的探马所觉察,进而一路呈递至各家诸侯的案前。

来自董卓势力的反常之举,自然而然引发关东诸侯们的猜想以及警觉。等到虎牢关这扇通往雒阳的大门,毫无预兆地猝然开启,一众诸侯们明白是时候暂时放下各自的矛盾。

于是乎,在盟主袁绍的号召下,平素同一片平原上却老死不相往来的诸侯们,重新聚集一堂,群策群力共同商议虎牢关变故的原因,以及联军该做出的对策。

“众所周知,虎牢关上日前已寻觅不到凉州军士兵的身影。而今探马的回报,更是显示无论是瓮城还是虎牢关本身,两扇堵塞前往雒阳的大门,皆已经畅通无阻。”

正午之时,会盟的诸侯或者诸侯的代表,均是齐聚会商的帅帐。袁绍身居主位,开门见山地将虎牢关近日的状况和盘托出。留给众诸侯些许思虑的时间,少焉袁绍抛出话题道:“董贼这番欲盖弥彰之举,若依诸君之间,其目的究竟在于什么?”

“其实…虎牢关的异动,会否是因为董贼麾下,发生内讧造成?”当先开口之人是东郡太守桥瑁,越想越觉得自己所言有理的他,脸上露出兴奋对众人侃侃而谈说:“物类之起,必有所始。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众所周知,吕布受董卓重贿,弑杀其主丁原,并率并州军投奔董贼。然数月以来,董贼对吕布多是闲置不用,以吕布反复之性格而言,或许心中早就怨愤董贼。

此番,董贼督战虎牢关,或许就让吕布生出反意,由是串联并州军煽动叛乱,进而试图取董贼而代之。毕竟,丁原昔日重用吕布,仍逃不出吕布之刺;今日吕布再叛董卓,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

回到虎牢关而言,早前关上的士兵,或许是因凉、并之兵火并,下城前往支援。至于今日大开虎牢之门,或许是两败俱伤之下,董卓意图遁逃雒阳。吕布害怕董卓报复,是以追出的同时,又遣人献关试图与我联合,共同进击雒阳,剿灭董贼以及凉州叛党。”

桥瑁自以为是的一番分析,惹来兖州刺史讥嘲的笑声,摆出一副忍俊不禁模样的刘岱,晒然摇头说道:“桥太守的想法固然美妙,只可惜是自作多情。设若吕布其人,当真背叛董卓,并且有意与我联军联合,只怕此刻吕布的使者,已经在这帅帐当中。”

“又或者说——”刘岱瞧着桥瑁,嘴角微微上翘,语气多是阴阳怪气地说:“桥太守是觉得,追出的吕布在唤人打开虎牢关城门之时,遗漏遣使来我营寨商议之事?嗯?”

近日之中,基于来自外部的威胁在渐渐淡化,兖州刺史刘岱与兖州一众郡守间的矛盾,因为后方权力重叠而造成的大量冲突,日渐变得严重。

矛盾的激化,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刘岱、桥瑁这对老冤家,险些是在虎牢关前,一众诸侯众目睽睽之下兵戎相见。更体现在原先与刘岱关系尚且平缓的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兄弟,也因其意图染指郡中事务,与刘岱几近是反目成仇。

是以刘岱充满讽刺意味的这声“嗯”,理所当然令桥瑁不由是涨红脸。只可惜,全然找不出反驳刘岱理由的桥瑁,一时间也只能是指着刘岱,咬牙切齿道出一身:“你!”

眼瞅着诸侯会商,又将脱离主题,偏离去往刘岱、桥瑁对人不对事的相互抨击。广陵太守张超适时站起,和颜悦色地试图缓解尴尬,他道:“刘兖州这番话,确确实实是切中要害。只是董贼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不知刘兖州是否厘清头绪?”

张超的这番发言,本意既是解尴尬当场的桥瑁之围,亦是试图引导众人,将焦点重新投回凉州军的异动上。他与刘岱的矛盾,虽然近来已经日益凸显,但张超更多的时间里,仍旧愿意听从臧洪的劝诫,以反董救国的大局为重。

只可惜,他的温言细语,落在胸中并无建树的刘岱耳中,无疑像是嘲讽般刺耳。眼见刘岱一声不吭,眼神中甚至透出怒火,冷眼旁观的曹操不免是暗暗叹息一声,进而非常“不知趣”地开口道:“或许董贼只是在设计布局,意图引诱我军深入虎牢关之中,进而困而杀之?”

曹操的声音停顿了一下,声音中暗暗增加些许笃定:“虎牢关,筑有瓮城,最是易守难攻。倘若董贼在我军试探进入之际,将两扇城门悉数关闭。则我前出的一部,就将进退失据,受困瓮中。

若视而不救,则有伤军心;但若仓促发大军解围,则势必成为添油战术。是以,依末将愚见,若联军还未做好和董贼于今日决战之准备。莫不如视空门而不见,以免反受其乱。”

曹操其实仍旧没有想明白,虎牢关异变的真相。他之所以这般表述,其含义在于提醒众人,假如联军还未准备好与董卓决一死战,那么无论虎牢关异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都应该视而不见,以免受其干扰自乱阵脚。

“孟德此言,确实是有几分道理。”陈留太守张邈颔首表达认同之余,却也生出新的疑惑:“其实眼下最奇怪的是,明明前番是董贼以太傅性命要挟我等,令我等只能驻足关前。今番他摆出这番诱敌的布置,是何道理?”

“董贼自然是有道理,而且是大道理。”豫州刺史孔伷仿佛是参透玄机,他不停地摇摆着头长吁短叹道:“虎牢关门户开启,我等却踌躇原地,不敢进击。此事传扬开去,天下百姓以及士林物议,将如何看待我等?如何看待酸枣的会盟?”

“董贼挟持太傅,逼迫我等联军不敢叩关在前;而今再是摆出空城之姿,好似是要引诱我等在后。这看似是相悖的行为,却是揭露出董卓的意图。”孔伷原地转上一圈,痛心疾首道:“他是明知我等不敢进兵,才这般行事。目的就是要让我等望空关徒然兴叹,好让他能够像天下昭示我等联军的无能以及怯懦。

董贼是想要让盟主,失信于天下的百姓以及士人,是想要让在场的列位,都身败名裂。他想不战而屈人之兵!”

“董贼用意,不在于杀人。”说到这里,孔伷指了指胸前,喟然而叹道:“他是在诛心。”

孔伷本就擅长清谈高论,此番言语出他之口,异常是感染人心。帅帐当中的诸侯,一时间多少都被说服,感同身受之余,目光渐渐汇聚向盟主袁绍。

或许事情的真相,就似孔伷之言。董卓是料准他们不敢进兵,是以摆出的空城架势。目的就是让他们成为天下人口中的笑柄。而要避免出现这种状况,破局的关键点就在于有着太傅袁隗之侄以及关东反董卓联盟盟主,这双重身份的袁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