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将要离开
作者:悠悠青荇      更新:2019-11-06 04:53      字数:4653

距离何翼的造访,已经过去整整两日。虎牢关一如往昔的平静下,是凝重,也是暗流涌动。

这一天,游弋在外两日的吕布,带着亲随匆匆赶回虎牢关。被其簇拥、护送一道进关的,还有手持着相国府令,来自雒阳的信使刘艾。

“如此说来,袁隗这满门上下五十余口人,当真是全部遭逢不测…”逐字逐句地阅览完贾诩汇总的袁隗案的案卷,董卓用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桌案。

忖量须臾,董卓顾盼刘艾,详细询问道:“长史来此途中,诸县舆情如何?”

“回禀相国。”刘艾官居相国长史,他沉吟片刻,措辞非常严谨地回答说:“诸县目前都有传闻,说是相国屠戮的袁隗一族,但…县中百姓多是不曾相信。

另外,诸县的县令、县长们,也都遵循着讨虏校尉的命令,已经封锁各县,不允许无关之人进出。”

“长史辛苦,先下去歇息吧。”董卓点点头,不咸不淡地对刘艾说道。

刘艾口中描述出的状况,全然印证何翼此前之言,即流言蜚语业已流传出雒阳。这对董卓而言,绝非是乐见之事。

等到刘艾离去,董卓侧过脸朝着李傕看去,淡淡地吩咐道:“稚然,你替本相去将吕布、郭汜、樊稠等将唤来,本相有要事相商。”

留在雒阳的贾诩,虽然已经竭尽所能地尝试封锁消息泄露。但董卓非常清楚,关中诸侯闻讯只会是时间的问题。

正因如此,在确认袁隗死讯的当下,对董卓而言的当务之急,是乘着关东诸侯未曾反应过来之际,迅速地抽身远离。

一声应诺之后,大约不到半刻的时间,一众凉、并军官,皆是奉命匆匆赶来。

这些时日,因董卓的命令提心吊胆的他们,来时已经从吕布的口中确认,雒阳确确实实遣来使者。因而大概明白将要发生什么的他们,脸上堆满凝重以及是不情愿。

离开繁华的雒阳,离开富庶的中原,离开美妙的花花世界,回归苍茫悲凉的黄沙故土。这个在场之人都不愿意窥见的结局,或许就将成为现实。

“就在刚刚,长史刘艾亲自带来消息,太傅袁隗,确实已经归天。”董卓未曾遮掩地开门见山道:“更糟糕的是,现在不只是雒阳,是整个京畿地区都在传言,说是本相亲自下的命令,诛杀袁隗满门五十余口人。”

董卓的声音,稍稍停顿一下,他环顾过每张流露出纠结以及不舍的面孔,沉声说道:“这份骂名,本相逃不掉,凉人以及并人同样也逃不掉。”

“但凡袁隗安在,则我等皆能安定,如此浅显的道理……”吕布忍不住想要破口骂上几句百姓无知,却最终只是化作一叹:“究竟是谁下的这般毒手,竟是将太傅一脉是赶尽杀绝,当真是心狠手辣。”

三人言而成虎的故事,吕布或许未曾听过,但道理他却是明白。而两日里,猎杀数十名来自雒阳的信使,截获数十封准备送去关东的信函,也让吕布明白无数的人正在推波助澜。

尘埃其实落定,质问百姓无知,也徒然只是浪费时间罢。其实追究幕后的凶手,亦复如是,吕布之所以询问,主要还是出于自己的好奇。

毕竟手中的数十封信函,竟无只言片语,言及袁隗一案的详情。这就足以说明,雒阳城中的煽风点火者们,其实皆未涉足此案。因而吕布不免好奇,这位不经由任何外援的襄助,单枪匹马就能在凉州兵的保护下,灭袁隗满门的凶手,究竟是何方神圣。

“杀人者,或许是郭奉孝,或许不是郭奉孝。”董卓掂掂刘艾带来的卷宗,语气极其微妙地说:“他有能力,或许也有动机,而且在事发后消失,是以最有嫌疑。

如果真是郭奉孝,这也只能说本相着实小觑此人。原先本相以为,只凭他这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区区书生,在无权调动任何一兵一卒的状况下,是如何都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

但却未曾料想,郭嘉只需凭着一张嘴,就能说服袁隗,使得袁隗满门上下五十余口人,从容地捐躯赴难。

说起来,若非是贾文和言辞凿凿,加之廷尉府的何冰,同样厨具自杀的验尸文书,而太傅府周围也有张济麾下精兵保护。本相还真难以想象出,袁隗一家可以这般的刚烈。

说到底,此番之失,是本相识人不明,也是本相疏于防备。罪责实是全在本相…”

耳畔是董卓怅然的感慨,吕布的心头却猛然一跳,心中不自觉生出的竟然是些许的喜悦:“原来是郭嘉…”

吕布试图篡夺董卓的权柄,以及他所拥有的势力,而此前最大的拦路石,当然不是李傕、郭汜等人,而是深受董卓信赖且极具智谋的郭嘉。

因而,郭嘉一直是吕布想要铲除的目标。在上次试探出董卓对郭嘉确实有疑虑之后,吕布更是积极地筹谋诬陷的事宜。孰料,他还没有动手,郭嘉就真如他言般竖起反叛旗帜。

郭嘉既去,董卓麾下现如今,已经没有任何人有能力阻挠吕布的野心——吕布这些日子已经旁敲侧击查明,代行相国事的讨虏校尉贾诩,实则早就与董卓交恶。

基于贾诩与董卓的关系,吕布确信贾诩全然不可能继承董卓的势力,同样就算看破他的图谋,也不会提醒或者阻挠他暗地谋求夺取董卓权柄的行动。

甚至,吕布还认为,只要挖掘出贾诩受制于董卓的原因,未必不能通过示好,将此人收归己用。

就在吕布浮想联翩,甚至畅想野望之际,郭汜正环顾着周遭众人。他见众人均是沉默,忍不住先开口道:“袁隗老儿的消息,要是被关下的袁绍获悉,只怕是……”

郭汜或许完全不明白,袁隗满门暴亡的结果,会对雒阳的朝局以及民间,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但他明白一点,这就是关东的群雄,必然不会再像如今这般,顿兵于虎牢关下,整日借口修整却是饮酒高歌。

“是啊。袁隗之死的消息,讨虏校尉虽说是进行严密地封锁。但总归是能堵一时,难堵一世。漏网之鱼,必然会有,甚至已经存在。”

李傕见郭汜先开口,加之他确信董卓心中已经有撤退之意,是以当即随声附和道:“只怕数日之后,袁绍以及关东这一干附逆的叛贼,就将会不顾一切地进攻虎牢关。

毕竟,他们此前顿兵不前,民间已经流传出,他们与相国媾和的流言。这些诸侯需要藉由滚滚的人头以及鲜血,去洗清这些污点。”

“确实。”董卓存在撤退的心思,可谓是人尽皆知之事,是以拧眉的吕布抢在正准备开口的樊稠前,接下话茬不无忧虑地说:“而且先不说自古哀兵必胜。就说眼下数倍之敌,若是日月轮流进攻,我军只怕连歇息的时间都没,完全无法久守。”

“诸将心中所虑,本相是深以为然。是以,本相决定——”众将争相替自己搭建台阶,董卓当然是非常满意。只是腾地站起的他,忽然感觉到脑袋一阵眩晕,肥硕的身体不免是一阵的左摇右晃。

自雒阳而来,随军伺候军前的丫鬟们见状,纷纷是慌忙地上前准备搀扶,却是被稳住身形的董卓,厉声喝止。

少焉,脸色仍旧带着几分苍白的董卓,装作刚刚什么都没发生,自顾自继续说道:“本相…准备返回雒阳,亲自敦促迁都事宜,以期尽快带着天子和三公九卿,以及雒阳的百姓,前往关中。

正所谓是‘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自光武以来,但凡想要做些什么事情,总归是要借口谶纬。就算是凉州武夫的董卓,也只能顺应潮流,无法免俗——当然,他这更似顺口溜般的谶言,完全是董卓自己信口所编撰。

“迁都如此仓促,只怕是黎民百姓…”装出一副不忍言语的模样,吕布怒而破口道:“袁绍等贼,真真是罪该万死!””

稍作停顿,全然是义愤填膺模样的吕布,昂首阔步前出,毅然决然地向董卓请命道:“末将请缨率部留守虎牢关,替相国阻断关东群匪西进之路,好让相国能够从容地迁都,也能让百姓少受点灾厄。”

吕布所以毛遂自荐,理由当然不是他口中这般的急公好义。反倒是他演的这出感慨百姓之苦,全然是想要让请缨留守,稍微显得有理有据——也仅仅是稍微。

吕布想要留下的真正原因,是他明白自己不能就这么离开雒阳,籍籍无名地去往关中。他清楚他必须乘着最后的机会,在天下人面前展露出自己的能力——就算只是武力,也无不可。

吕布相信,没有人会愿意跟随一个籍籍无名,又未曾展露出锋芒,同时还是客居他乡之人。是以,他必须在前往他乡为异客前,赚取足够的人望,他才能拥有后来居上、取而代之的机会。

“奉先,是并州人氏吧?”听到吕布突兀的自告奋勇,董卓的眉头不由是一跳。

毕竟,从一个平素未曾关注黎庶疾苦之人的口中,听到这番悲天悯人之言。既是突兀,也显得可笑。

董卓试探性地询问道:“富贵当还乡,奉先若有意,本相当会成全。”

理由显然是胡诌的吕布,明知险境仍旧自告奋勇,董卓如何能够不去怀疑他的目的?

甚至董卓已经猜想,倘若吕布留下,是否会在关东联军叩关之际,选择献关投降。

“关中虽经羌乱,稍显有些落寞,但好歹曾经也是沃野千里。回并州?”回想起已经被南迁匈奴占据半壁的家乡,吕布不由哂然一笑:“回去跟匈奴做邻居吗?”

少焉,吕布的目光中掠过依稀的惆怅,他喟然而叹道:“只是相国,此去关中,将来我们还能回来吗?”

吕布的这番问话,顿时是迎来周遭一众军官的共鸣。中原的花花世界,已经令他们流连忘返。

吕布回馈的答案,董卓其实不算满意,只是因为吕布的询问,让他失去追问的可能。

眼神逐一扫过一张张翘首以盼的面孔,董卓郑重其事地点点头,言辞凿凿地说:“当然会回来,而且等我们卷土重来的时候,就不再只是占据雒阳而已。”

董卓在凉、并军官的视线当中,信步来到囊括九州的地图前。他手指指着天下正中的雒阳,回顾诸将开口道:“本相的用意,是以退为进。暂时先将这中央的舞台,留给最擅长勾心斗角,且均是野心勃勃的诸侯们。

本相相信,只要我等退居关中,不再对其产生威胁。他们的内讧是必然,也是计日可待。”

说话之际,董卓的手指已经渐渐西移,先是出函谷进入关中,进而一路向南,口中则是娓娓说道:“当中原诸侯,跨州连郡,厮杀不歇之际。我凉、并大军就可以效仿昔年秦国的故事。先出兵汉中,进而南下益州,夺取蜀中粮仓。

等到养精蓄锐完毕,大军奔出函谷,荡平中原一众疲敝的诸侯。届时九州,不就都在本相的手中?!”

董卓的一番豪言壮语,不只是让李傕、郭汜等人是兴奋不已,就算是吕布的脸上,同样无法掩饰住激动。

只可惜,他们并不知道,眼前的董卓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老迈。他的这番言语,全然只是欺骗与安抚城楼中不愿意离开中原的将领,特别是吕布。

也只有董卓自己最是清楚,只要回归关中,回归安逸的舒适区。什么宏图霸业,就都比不上温柔乡。

烈士暮年,藉由史册达成不朽的目的已经完成,既富且贵的董卓觉得,也该是时候去享受奋斗的成果。

“刚刚奉先说要留下…”等到交头接耳的众人渐渐平息,董卓这才继续道:“本相应允。只是本相回到雒阳之后,会遣讨虏校尉贾诩替本相断后。

届时,本相将假其节钺,奉先千万不要仗着本相的喜爱,就随意乱来。贾文和手下,可是从不留情。”

董卓也明白,只靠嘴上的试探甚至是逼问,是全然无法搞清楚,吕布心中的真实意图。

因而他决定遣贾诩假节钺总览诸部,这样既是钳制吕布可能存在的叛变,也是留下一枚迟滞袁绍的棋子。

“相国请放行,布将唯讨虏校尉之令是瞻。”吕布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其实,董卓的担忧,全然是杞人忧天。因为此刻吕布需要的是机会,进而去获取胜利。献关投降,或许能获取一官半职,却如何都再难有出头之日。

吕布的野心,从来不是成为谁的爪牙,否则当日又何必杀死丁原,投奔董卓?因为董卓的成功,而大自己之心的吕布,他的目标是长驱万众逐鹿中原,是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

亦因如此,吕布非但不曾排斥贾诩,甚至他非常欢迎这位凉人当中罕见的智者,前来统帅诸部对抗袁绍。

对贾诩进行过不少调查的吕布,非常信服这位运筹帷幄的策士。吕布任何与贾诩的合作,将获得更多建立功业、扬名天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