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青州战事
作者:九月活死人      更新:2019-10-20 04:32      字数:3602

“呼!浩哥,咱们到青州境内了。”

十数日后,在东莞与齐国郡的交界处,霍逍略显轻松的对王浩说着。

王浩等一行首脑人物之后,跟着眼花缭乱、一眼难以望到尽头的一片人马,原本王浩所有的军士,即便加上一些军士携带家属,也一共不过一万五千余人。

而现在,却一共有了六万八千余人,除了原来的军士之外,余众皆是沿途中王浩四处拉进来的人,有正准备逃荒的百姓,也有在路上的流民,乃至一些小规模的土匪、流寇,只要是被王浩看到,且身子骨不弱的,无不被他追赶着,软磨硬泡地拉进队伍。

以这样的规模,去赴任一个东莱郡太守,实在是古往今来难得一见了。

汉末时代人口锐减严重,在大规模战乱、瘟疫、饥荒的三重打击下,全国人口减了几千万,王浩深知,冷兵器时代人口多也是一大优势。

他便由此不顾部下反对,硬生生将自己所管人马扩充了四倍有余。

开始,部下一些人抱怨,生怕粮食不够;但在王浩告知所携粮食足够十万人两月食用,他们这六万多人饱饱的走到东莱郡是决没问题的。

这一来,军士抱怨心大减,王浩部下许多军士,尤其是原来黄巾军出身的降兵,无不对王浩推崇至极,夸他是仁德之主,个个顶礼膜拜。

虽然沿途中,王浩所看到的场景,是田野荒芜片片,炊烟少见,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

天灾人祸,有因朝廷或地方豪强重税压迫,百姓不堪重负而逃走者;也有因蝗灾、干旱,土地颗粒无收而饿死或流亡者;亦有因黄巾起义,死于荒野或者为躲避战乱奔逃者;更有因地方爆发瘟疫,不得不背井离乡者。

可谓惨不忍睹,正如曹操的一首诗,《蒿里行》中所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些惨状虽然触动了王浩的恻隐之心,但眼下自身实力有限,手下众人,仅有公孙璃、张飞等少数人还有同情心,其余大多对此已变得麻木冷漠,王浩也不得不理性用事。

所选都是身体比较好的百姓,当然也有些是实在饿的不行了,王浩实在看不过去,给口饭吃,收为己用;余者,便多是要忍着漠视而过。

至于那些土匪、流寇,王浩是威逼利诱弄来的,都教给在江湖纵横多年的甘宁管。

故此,虽然收了五万多流民、草寇,但里面有一半都是壮年男子,尽管其中携带老弱妇孺、一家老小,甚至有些得病者亦不少,但毕竟有了两万多青壮年,世事没有完美,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一来,扩充了许多壮年劳动力。

二来,这些人都经王浩观察过,比较老实、有底线、讲些义气者占多数,对于这时代来说还是比较高素质的。

三来,这些人多为自己所救,让他们有了口饭吃,这天下大乱的世道,一分恩情往往比得上平时十分,不仅对自己压力不大,还增添仁德之名,有了更多爱戴自己之人。

王浩对此还是比较心满意足的,每每想起,又是惭愧、内疚,又是高兴、得意……

“呼!总算到青州境内了,这里离东莱还有多远?”王浩翻身下马,伸了伸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问道。

王浩在这时代可是路盲,较远距离的两个地方,类似国道的“笔直大道”很少见,总是要绕路走,好不麻烦。

缺乏经验的王浩,一个人走的话,远了就绝对迷失方向,因此一路上,都是有人带头引着路,还时不时派出斥候、探马去摸索近路、可供休息的村落,顺便探查情况。

“只剩不到二百里了。”霍逍松了口气,也下马活动手脚,答道。

“报!”

王浩尚未来得及答话,一阵马蹄声起,长长的一声呼喝随着探马的飞驰,即便到了王浩的近前,那人正欲禀报,见王浩站立于地,连忙翻身下马,“报主公,属下刚刚探见,三万余黄巾正与那青州太守龚景以及幽州邹靖所携五千援军在青州城下混战,不知胜负。

“哦?消息可明确?”王浩闻言,慌忙问道。

“千真万确,属下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斥候肯定的道。

“好,我知道了,你先下去休息。”王浩放下心来,微笑了笑。

“三弟,咱们难道不去助战么?”张飞战意昂扬的问道。

好战的典韦,欲立功的甘宁、周仓,也都兴致勃勃。

邹靖来青州支援了,那这一战刘备和关羽也应该到了吧!既如此,短时间内胜负难分,不必急着去助战,待他们打的热闹,再去帮忙反而获利更大。

王浩顿了顿,高喝:“传令军民,就先原地休息,养精蓄锐,饱餐一顿,明日赶往青州城,助青州太守破敌!”

次日,经过一天的休养,王浩大军上下,个个都精神抖擞,但王浩随即王浩令赵云带着新黄巾降众殿后,管着携同的百姓、流寇,慢慢而来,自己领着五千精骑,与公孙璃、张飞、典韦等其余心腹大将先往。

不日,便奔到青州城下,来到青州城外的一小山包下,立住阵脚。

王浩自领着几员大将和一行亲兵,登上山顶,望着青州城下,只见数万军马正在混战厮杀。

青州太守龚景,正领着数千民兵于城下,依托城头弓弩手掩护正面会战黄巾军;三万黄巾军后,是幽州刘焉所派来援刘备与邹靖的两千精骑,正在冲突黄巾军阵;除此之外,黄巾军大阵左右两边,也各有一千精骑冲阵。

黄巾军中一大将扬刀越马而出,直取青州城下的龚景,同时高喝道:“邓茂来也!龚景小儿,还不早降!免遭屠戮!”

龚景毫不怯弱,扬刀大骂:“尔等黄巾反国逆贼,何敢出此狂言?”

邓茂大怒,舞刀拍马,直往龚景杀去。

忽而左边杀出一大将,赤面长须,身着鹦鹉绿袍,掌中一柄青龙偃月刀,大喝一声:“关云长在此,贼将休得程狂!”

邓茂听了,早吃一惊,慌忙招架,可惜仍是措手不及,但见那关羽挺刀直出,手起处,青光闪动,邓茂被一刀砍成两段,上半身翻身落马,下半身仍坐于马上,鲜血横飞。

“呔!哪来的小贼,胆敢杀我副将!”此处黄巾军主将程远志怒不可遏,拍马舞刀,直取关羽。

“云长且住,这人让给我!”右边一路精骑分开黄巾军阵,一将涌大将,手持一杆水文丈五点钢枪,势不可挡,直奔程远志而来。

程远志心中一慌,回身迎战,吃那大将一杆水文枪迎面压至,如击浪腾空,程远志遮拦不住,被那将一枪捅穿咽喉,倒落马下。

“夫君你看,那二员大将,武功了得!当真少见!”战场之外的山丘上,公孙璃看着那战场上的争斗,拉拉王浩的衣袖,不住称奇。

“何以见得?”周仓不住问道。

他开始没太留意,只顾着看小兵混战了,此时听到公孙璃赞叹,顺着公孙璃所指望去,见一红一百,二将领头,引着两队精骑于黄巾军阵中来往冲突,虽势不可挡,但周仓骑战本事一般,也没瞧出那两员大将有多厉害。

公孙璃见周仓这呆愣样,叹了口气,微笑着摇了摇头。

“呵呵!”霍逍笑了笑,言道:“周仓兄弟,你看,那二将坐下马上并无马蹬,但刀枪却使得出神入化,那赤面大将,马一纵间竟能挥出三刀,当真了得;还有那使水文枪的大将,出枪又猛又快,那速度和力量,就算我大哥、二哥与他对敌,想取胜也非易事。”

“那二将,我看武功可能和大哥、二哥还有典将军在伯仲之间,我不是对手。”公孙璃眉头微皱,沉声说道。

“不错,依我看,无论步战、马战,百合之内,俺是难以占到便宜的。”典韦斗志昂扬,笑道。

张飞和甘宁也都点了点头,暗暗心惊。

周仓一惊,叹道:“惭愧!看来俺还得多长些见识啊!”

“嘿嘿!怕什么?”典韦哈哈一笑,打趣道:“周仓兄弟,你力气很大,其实也有些天赋,不如认俺做师父,俺教你武功,那你日后得俺真传,可就能看出敌人深浅了。”

“啊?此话当真?”周仓听了一喜,慌忙起身拜了三拜,让典韦等人错愕不已,竟忘了阻拦,“周仓拜见师父!”

典韦原本只是开玩笑,却没料到周仓这么容易当真,一时间也懵了。

“典兄,周仓兄弟拜师心切、诚恳,你就认了吧!”王浩轻笑着说道。

周仓要是和典韦学了功夫,不说能到达典韦的水平,至少也能有大大的提升,进到甘宁这境界,说不定可以,何乐而不为啊!

甘宁和张飞、霍逍虽看出典韦的窘迫之色,但仍是顺风使舵,连忙贺喜,“恭贺典兄收得一好徒儿!”

“我……我……”典韦一时也慌了,但王浩等人都话到了这份上,且周仓也是真心实意,让他不知该如何是好,“可是,周仓兄弟,你比俺小不了几岁,怎地能拜俺为师?”

“怎地?典将军你要反悔么?”周仓有些不满,喝道:“年纪又算什么?你本事比俺大得多,就是俺比你大,也应该拜你为师,怎么不行?主公不是说过什么……哦!那孔圣人说过,三人行,行……”

“必有我师焉!”公孙璃见周仓说句话憋了半响,实在看不下去了。

“对!必有我师焉,典将军,你答应不答应?给个痛快话!”周仓缺心眼,并不死心,仍旧跪着,随时准备作拜师礼。

典韦看了看周围人皆是赞同的眼神,不禁有些尴尬,又寻思一阵,觉得周仓说的话也有理,当下一咬牙,喝道:“好!俺便收你做徒弟,不过你刚才拜过了,可别再下拜了,俺可受不起,下跪折寿!”

周仓听了这话,满脸堆笑,一时不管典韦后话,又要下拜;但却被典韦硬生生托起。

无奈,这拜师礼,周仓只得作罢,便笑着喝道:“弟子周仓,拜见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