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迷途的千里马
作者:流浪的渝鱼无敌      更新:2019-10-12 00:45      字数:3839

网络是这个时代新兴的交易场所,在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里,那些隐藏在街道、胡同、拐角里面的外贸小店就是目标买家。有需求就有市场,经济规律是恒久不变的真理。而qq群就是为这样的需求应运而生的良好分销渠道。有大货的人在群里吼一声,说明货源,价格,尺寸,质量,上些图片,小买家们就开始报名购买,十件起拿,或者最小订购量由货主订规则。这种分销异常便宜,所以速度非常快。例如真丝丝巾2块拿的尾货,卖3块或4块,往往上线两小时就分光了。有些好货源,上个厕所的功夫就被哄抢一空。

冯奇峰的两万件运动服不出所料在两个小时之内就被订购一空。他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五万块钱,他买了一辆二手奥拓车作为对自己的鼓励,同时也大大地方便了他扩大活动范围。尝到甜头的冯奇峰并没有沾沾自喜,他除了和倪总的公司持续交易外,更加大了开发供应商的动作。一年之后,他的货源从衬衫,夹克,裤子,pu皮衣,羽绒服,时装,甚至内衣,裤袜,包罗万象。他迅速积累了他的第一个50万,并还清了向朋友借的启动资金。

这其间也不乏应酬交际,冯奇峰从那时习惯了抽烟、喝酒、应酬、泡吧、酒会,高尔夫、台球、保龄球都打得不错,有时也会请客吃饭,但从不行贿。有一点是他的原则和底线,不赚昧心钱。比如有些人会将那些次品充当优级品分给小卖家,那些小卖家吃了哑巴亏,换也不好换。而冯奇峰的做法则会明确标明哪些是次品,次在什么地方,并降价出售。在那些庞大的qq分销群中,他积累起自己的声誉,被尊称一声:慈哥。缘于他的正直诚信,在小卖家们看来那就是仁慈。

“嘿,奇峰!”循声望去,在浙交会万头攒动、水泄不通的会场里,冯奇峰听到一个熟悉的在喊他。“师傅!”冯奇峰也有些激动,原来是臧杰斌。两人已有一年多不见了。臧杰斌一手搭在冯奇峰的肩上,让他感觉有些奇怪。一起去路边一家小饭店吃饭,点了几个川菜和青岛啤酒,臧杰斌嘴皮上下翻飞,不歇气地和冯奇峰侃着大山,从欧洲经济下滑到中东石油危机,从大国关系到货币政策,说得唾沫横飞,完全不见了以前的沉默寡言,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言谈中得知臧杰斌在冯奇峰离职后不久也离开了b市,到了s市,那时候在互联网网购崛起的滚滚洪流中,他放弃了月薪过万、另人艳羡的售前工作,下海成了这千军万马中的一员。他靠仿冒大牌的胸罩内裤起家,在易贝上做起了出口生意,主要客户都是美国,欧洲,生意做的很好,除了做平台之外,也开发了自己的销售网站。还招聘了几个学法语,德语,英语专八的大学生做客服。冯奇峰很为他这个师傅的成功感到高兴。

与此同时,冯奇峰的生意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着,他正美滋滋地盘算着离自己的第一个一百万的还有多久。机会来了。冯奇峰和以羽绒服基地著称的浙江某地级市开厂的老朱合作,准备推出自主品牌的羽绒服在平台和分销群中销售。在充分考察评估了买卖双方市场以后,冯奇峰注册了自己的商标“燕回”,将之前赚来的50万一次性砸了进去,生产自主品牌的羽绒服。

“小冯,你这批货全部都用120的毛条吗?”老朱已经是第三次电话跟他确认了。“对,不要那种差的,还有羽绒质量一定要按照合同上的来,不能掺东西。”冯奇峰很坚决。外行人也许不知道,这羽绒服市场水可深了,同是灰鸭绒,白鸭绒就分n种等级,单位充绒量从外观很难发现充绒不足,羽绒服上常配的毛领装饰就更多人做文章了,毛锋长度,密度,整块面积大小,厚度,都可以造成价格不同,有网购经验的朋友都知道,那图片上看起来又大又蓬松的毛领,发到手上却大失所望。今年皮毛涨价,一般人都会用100元进价的皮子,而冯奇峰坚持要用他亲自选上的120的皮子,其实普通买家甚至小商家根本就很难辨别,但冯奇峰一直很坚持品牌的质量。“质量就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这句话的内容是几乎所有厂都引以为标语写在墙上的话,而真正落实到行动价值观的却凤毛麟角。

“小冯,你这批货质量要求比出口那些大牌子要求都严。”老朱有些苦笑地说。“朱大哥,我们是要做牌子的,跟那些做一竿子生意的人不一样。”冯奇峰总是这样说,这个老朱着实有些佩服冯奇峰这个年轻小伙的敢想敢做的魄力和与众不同的思路。

“奇峰,我出了点麻烦,压了批货,客户一直没有回款,现在急需要一些钱,能借我几万周转一下吗?等客户一回款,我马上就还你,也就是一个月的事。”接到臧杰斌的电话时,冯奇峰还在老朱的厂里面蹲点。“师傅,我刚投了笔钱下去,现在没什么现金,只能借你一万,你急需的话我明天就给你打过去。”冯奇峰觉得帮不上臧杰斌心里感觉有点内疚。

羽绒服的事情看起来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衣服保质保量地生产出来,质量过硬,款式新潮,和平常一样安全地入了仓库,大的分销商也找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冯奇峰和老朱几乎就是坐等收钱了。

东风来了,冯奇峰的仓库却烧了起来,讽刺的是东风也成了助力。那场大火足足烧了10小时才被扑灭,羽绒和皮草都是易燃物,见火就燃,很难扑灭,东风把火势越演越烈,引发了隔壁仓库的货物也烧了起来。冯奇峰无力地立在火场外面,看着那冲天的火光,消防员抱着水管喷着水柱,嘈杂的人声,他的感官短时间拒绝了工作,欲哭无泪。这场大火烧光了他的50万,连带隔壁仓库别人的货物20万也付之一炬,将他一夜之间打回原形。造成那场大火的原因到现在都没有层别出来,消防队调查后怀疑是电线短路。

冯奇峰有种想哭的冲动。毕业后的第一次,他醉得不省人事。“阿瑾,我该怎么办?我没有办法实现我的理想,连老天都不帮我。”“冯奇峰,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没什么大不了,我相信你。不过是白干一年,推迟一年见到我罢了。”这是他们在梦中的对话。

他想到臧杰斌还欠他一万块钱,电话打过去:“师傅,那一万块钱能还我吗?我最近走了霉运,货给烧了。”冯奇峰的语气很沮丧。臧杰斌却说:“奇峰,实话告诉你吧,我也混得不好,员工工资都拖了两个月了。你空了来我这里看看吧。”

臧杰斌曾经口中的成功公司原来是藏在某偏僻小区的一栋居民楼里面一套2室1厅、莫约70平方的毛坯房。地面很灰,灯光昏暗,五张很旧的办公桌,五台台式机,一台针式打印机,一台传真机,一个货架,这些就是臧杰斌公司的全部硬件设施。四个年轻轻的小姑娘坐在办公桌前正在抬头工作。隔壁的一间房放着一张很大的床,是其中3个小姑娘的宿舍,厕所连门都没有,前面挡了扇草编的屏风。参观完他的公司后,两人一起去了臧杰斌租的房子,一间10平米的地下室。单人床,旁边有两张凳子,臧杰斌和冯奇峰一人一张坐了下来,空间显得很局促。

“奇峰,你也看见了,现在我公司就是这个情况。我前些年做易贝赚了是不少钱,但是都投到公司网站的推广上了,我把房子卖了,老婆和我离婚了,儿子放在老家,一年见不上一次面。现在我一分钱也没有了,平台越来越烂,谁都可以上来卖,易贝早就不行了,阿里更烂,上面的商家只知道打价格战,真想不通中国人都怎么了,自相残杀,便宜那些洋鬼子。淘宝我更不想做,流量后面怎么个弄手脚这些小儿科,骗得了那些不怕死的小卖家,哪能骗得了我。我自己的网站下了血本做很多广告,但收效甚微。现在每天也走不了几单。”臧杰斌说这番话的时候一直在抽烟。烟雾迷了冯奇峰的眼睛,看不见他的表情。

“那你怎么不把人放了,养这么多人,固定开销太大。”冯奇峰说。

“这几个员工跟着我也两年了,虽然年轻,但是忠心耿耿,现在我工资也发不起,她们还是跟着我。”臧杰斌颇有些骄傲。

是啊,以冯奇峰对他的了解,他还是颇有人格魅力的,特别是现在的他更是平白练就了湖夸海夸也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一流口才,忽悠得他的小团队越是在危急的时候越有凝聚力。冯奇峰有点怀疑他练口才的时候是不是像周星驰一样对着长江说得连鱼虾都会跳起来。

“奇峰,你的钱我现在肯定是还不上,有票货被扣关,一直没有到客户手上,货到了客户就会回款,等我周转过来,马上还给你,不就是一万块钱嘛,难道你还不信我。”“给我写张借条吧。”冯奇峰终于说,他看着臧杰斌,眼神里已经不再是佩服和崇拜,代替的是疑惑和担忧。

恒心是企业家必备素质之一。冯奇峰并没有因为跌倒而放弃。凭借着一年里积累起来的人脉和信誉,他开始打翻身仗。他从相熟的代工厂老板那里赊了几批尾货,先分销收回钱后再付货款,用这种方法,他在半年里赔偿了被烧毁的别人的货物20万。还赚了20万现金。这个时刻充分体现了浙江人抱团的精神和态度。就像温州团后来为什么声势和威力这么大,就是因为浙江人骨子里的团结精神。墙倒不是众人推,而是众人帮扶,再砌新墙。

冯奇峰回忆起那段黑暗的岁月时仍然心有余悸。“阿瑾,你知道吗?那半年里我基本没怎么吃肉,除了请那些老板们吃饭的时候吃两口,最困难的那两个月每天都吃两顿馒头,现在我一看到馒头就反胃。”他说这番话时很轻松的样子,燕之瑾扪心自问:要是换了我,我能做到吗?

时代造英雄。从改革开放时代的下海潮,到基础建设时代的建材风,再到房地产时代的炒房热,每个时代会诞生不同的增长点,能看到商机的人不少,评论动嘴巴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有行动力的人却很少。而在信息时代,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已然到来,互联网交易就是最大的增长点。从开始的易贝(那时候还叫做易趣),到后来的淘宝,阿里巴巴,但凡是抢占到先机并顽强生存下来的电商们都赚了个盆满钵溢,但像臧杰斌这样的失败案例也绝对不是个案。想在这时代的浪潮中也冲冲浪,过过瘾,分一杯水的人们像蚂蚁一样前仆后继,殊不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早已干死在鹅卵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