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两年的做生意人的磨练中,冯奇峰一直在总结经验教训,摸索着自己的成功之路。他深信帮助别人成功,解决别人的需求,同时也就会造就自己的成功。这是他的冯氏理论,很好地诠释了他立志成为贡献社会的企业家的思想精髓。从客户的需求,从商家的痛苦,从合作伙伴的困惑开始研究,他逐渐理出了一些思路。
得益于计算机的功底,冯奇峰敏锐地认识到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威力。他果断地将20万现金又砸了下去,组建了一个小的网络平台开发团队。十个有志气的热血青年用上学时打网络游戏的热情和沉迷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地投入了这个轰轰烈烈的计划中。以冯袁为代表,十个人都是冯奇峰的初中高中的同学,虽然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生意,但却没有明确而长远的发展战略,停留在生意人的初级阶段,有些人一年干半年就闲下来开始打麻将。在冯奇峰的号召和凝聚之下大家好像是逐渐拔开浓雾看到了一丝亮光,看到了长期发展的成功希望。他们在偏僻的街区租了窄小的办公室,一群人每天都干得天昏地暗,一遇到问题瓶颈就立刻开会讨论,一想到什么点子立刻就付诸实践论证,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不知疲倦。
他们将要开发一个区域网络平台,将浙江产地的各种货源整合到此平台上,面向中小商家开放,并提供一件代发的服务。这一理念设计无疑是划时代的创举,它将给所有的中小型网络卖家和实体店卖家带来可观的货源资源,大大地节省他们搜索货源的时间和发货的时间,同时也给很多的生产厂家提供了销售渠道,缩短了他们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链和时空距离。这个设计理念正是基于冯奇峰为民营企业、为中小商家解决实际问题的立场设计出来的。
“奇峰,你看我们这个库存查询平台的设计方案如何?晚上先测试一下,我总觉得还缺点什么。”冯袁歪着头,一支烟卡在耳朵沟上,“奇峰,嗯?你发什么愣,问你呢!”冯奇峰一脸茫然,好像思路刚从别处被硬拉了回来,还依依不舍。最近冯奇峰经常发呆,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念燕之瑾那灿烂甜美的笑容,这是他前进的重要动力。
冯奇峰的双赢的平台理念设计貌似毫无疑问地会成功,随着平台逐渐成型,他渐渐觉得燕之瑾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当平台所有基础功能全部开发成型,测试完毕,小团队举行了一个庆功宴。“我们一定会成功!”所有人把手叠放在一起,“为梦想而战!”所有人大声呼喊,气势如虹!
当团队成员都在欢呼雀跃时,可不想在成功的道路他们只是仅仅离开了起点一厘米而已。
找货源,货源的库存控制,发货的具体操作和物流设计,退货及售后服务配套这些都需要完善和进一步实践,必须要有众多的厂家入驻提供货源,厂商可能在初期会增加很多的琐碎的工作负担,而且短期内恐怕难以看到大的效益。当冯奇峰和每个可能提供货源的老板交谈的时候,他很明显地看到了这个时代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鼠目寸光,生意人和商人的根本区别,以及服装生产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让他在挫败的同时感觉到可悲。
皮衣老板说:“冯兄,尾货全给你都没有问题,但是我得先收到款项,我企业也得吃饭吧。你说是不是?你说那个什么平台的,我文盲一个,不懂,你先找别人吧。我看别人赚钱了也会考虑的。”
曾全力支持他打翻身仗的衬衫老板说:“冯经理,你的这个想法很好,我愿意试一试,但是我得提醒你,我的库存和款式都是动态变化的,我没有办法给你定时提供准确的库存信息。”
牛仔裤工厂老板说:“老冯,我现在发货部那几个人自己的活还忙不过来呢,你这种一件代发的工作量我肯定吃不消的。”
时装厂老板和老板娘说:“冯经理,上网络卖得拍照吧,我的模特都是盗用图片的,没有版权的,如果要找新模特来拍照,这个费用太大,恐怕我一年都收不回来。”
皮鞋老板说:“冯老弟,据我所知,在网上买皮鞋的人比买服装的人少很多,我觉得你还是从服装着手吧。”
香港倪老板看似理解他:“小冯,你的这个整合资源的平台理念是非常好的,我觉得你可以去找风投,我愿意支持你,帮你做一批库存,先上到你的网站上试看看,如果卖出去了再给我货款。”冯奇峰苦笑着谢谢他。请注意,倪老板在此处用的词是“帮你”。
冯奇峰觉得深深可悲,为什么他们都认识不到未来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也意识不到谁更接近客户谁就更容易成功,传统的制造业转型狂潮就要来临,谁先转型谁就能抢占先机,为什么这些企业都宁可做微笑曲线的底部而不愿意尝试去做端部?
这些困惑让他无所是从。他就像一匹迷途的千里马,在成功的大路上脚步踟蹰。
所谓千里马,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但一定是耐力最好的。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但凡成功之人,富二代例外,往往都要经历一段没人支持,没人帮助,甚至受人白眼的黑暗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犹如站在一个狭长的隧道的出口,已经看得见那亮光,只需要再吸口气冲出去,天就亮了。
冯奇峰的团队从10个人逐渐减少到2个人,日常开销都已经难以维持。只有一个女同学一直还跟着他,那个女同学叫李静。她本来的工作是后勤,就负责一些琐碎的杂事,后来随着别人的离去,她也学会了后台管理,网络语言编程,网页维护,甚至静物摄影。李静是典型的江南女孩,皮肤白皙,唇红齿白。她一直为他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每天都会给冯奇峰准备午餐,晚餐,甚至夜宵,不管多晚都陪着他加班。李静有时抱怨:“这帮人真不够意思。还为梦想而战呢,都当逃兵了。”冯奇峰却说:“这也不能怪他们,总得吃饱饭,才能生存下去,梦想是不能当饭吃的。”浙江人结婚早,好几个同学都是拖家带口的。李静望着冯奇峰,眼神里都是崇拜和心痛。
冯奇峰其实每年都要生很重的冻疮,冬天里,他们的办公室没有空调,特别是手总是在敲击键盘或者在纸上写写划划,他手上的冻疮都疮上重疮,有几个还化脓了。李静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她买来药膏,为他挤掉脓血,一点点地上药。冯奇峰看着李静轻托着他的又红又肿的大手,小心翼翼地吹着,轻轻地涂上药膏,不时地问:“痛吗?”那张美丽的小嘴吹出来的风缓缓的,弄得他有些痒。再坚硬的心也会被融化了吧。冯袁常常提点冯奇峰,“奇峰,李静挺好的,你就接受人家吧,我都看不下去了。”冯奇峰不是不懂李静的心意。但他心里只有燕之瑾,别无旁骛。对李静只有深深的感激。
在这个危机时刻,冯奇峰想起了臧杰斌,这么久了他的钱还是没有还。“师傅,”他还是习惯这么叫他,还好电话号码没有换。“你是?”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不耐烦。“我是冯奇峰啊。”“噢,奇峰,有什么事吗?”“我最近手头缺钱,你欠我的那一万块钱,能还我吗?”“啊?”对方很惊讶,“我什么时候管你借钱了?奇峰,虽然我是你师傅,你不能扼我吧,现在我也困难,没有钱借给你。”冯奇峰久久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臧杰斌,做人要守住自己的原则。”无力地挂上电话,他有些迷茫,这个社会的力量真的很大,她像无所不在的空气一样在悄声无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这一代人,就连他所敬佩的师傅,曾经那么骄傲和坚持的一个人,也免不了俗。冯奇峰不知道的是,在挂完电话后,那头的臧杰斌抱着头,蹲在墙根,痛苦地哭了起来。“我不知道你的原则是什么,或者这社会已经让你丢失了你自己的原则?我知道我自己改变不了社会,但我有能力让自己不被改变。”这句他曾经说过的话是在回忆中铿锵而又刺耳的回荡。他从没想过要改变社会,但是社会却还是改变了他。
危机即为转机。当冯奇峰把最后一点钱拿来给李静发工资的时候,她拒绝接受。“奇峰,我有一个亲戚,有很多钱,我上周去拜访过他。他对我们的网站平台很感兴趣。我约了他这周五见面,你们好好谈谈。这工资就不要了,我年底要结婚了,也帮不了你几个月了。”在追随了他整整一年以后,李静也要离开了。“奇峰,你的梦想很伟大。我从心底里支持你。最后我有一个问题:你的理想跟你心里的那个她有关系吗?”冯奇峰愣了一下,他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起过他心中的燕之瑾,可是女人的第六感是很灵敏的,尤其是暗恋中的女人。冯奇峰常常兀自发呆,在本子上经常会有“瑾”字。这些都逃不过李静的眼睛。“也许吧,我想实现她的梦想,必须先实现我的理想。”冯奇峰的语气透露出坚定。“她真幸运。祝你实现理想。”
与李静的亲戚相谈甚欢,其实他就是那种民间风投,也是浙江人,手上的钱都是私募来的。后面的多次深入交谈,冯奇峰终于获得了200万的资金注入,股权被稀释一半。这一潭死水又活了过来。冯奇峰拿到钱,又把那帮兄弟七七八八地找了回来,一群人又一次拾起了梦想。是的,梦想不能当饭吃,人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奋力一搏,第一种是面临绝境,退无可退,就像那些五六十岁的大龄下岗大妈的创业成功案例。另一种就是对自己所坚持的理想完全认同,誓死捍卫,比如从容就义的革命烈士。冯奇峰对理想的坚持应该是属于后者。
经过团队三年的打拼,从招商到销售,物流到库存管理,每一个模块都经过了冯奇峰和团队的反复研究和设计,细节决定成败,不能忽略一个逗号的作用。这个资源整合网站平台开始初具规模,超过200家企业成为会员单位,提供货源和库存管理及发货操作,注册会员商家超过3000。平台的运营收益和广告收益都很可观,工作人员超过了50人。不少生产厂家主动找到他们的平台希望将自己的产品上上去,在他们界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集群效应。平台的年销售额上千万。就在这个大家都觉得该松口气的时候,冯奇峰觉得自己该去充充电了。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这个刚刚到来的电子商务的时代,大学的那些做研究的教授们也只是在摸索阶段,所有的电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看似成功的网络交易平台也没有超过二十岁,在这个时代的长河中,大家都还只是孩子。有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对公司的未来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如何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了他日夜思考的问题,所以他选择去念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