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澜长舒了一口气,
没有问题了。
好了,终于将所有问题解决。
方文澜正了正身,正襟危坐道:“那么袁野,我谨代表香港《星报》报社决定与阁下签约,购买您的《数风流人物》作品版权。您是否同意?”
袁野一想,这还有什么不好同意的,在哪儿出版不是出版,在哪儿拿稿费不是拿,何况在香港出版还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他还求之不得呢!只是似乎漏掉什么关键的……
对方一本正襟的模样,袁家众人也不由得屏住呼吸,面色严肃地看着两人,
袁野摆了摆手,哭笑不得地说道:“合同我呆会儿再看,只是方哥,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儿?签约顺序是否弄错了,你还没有介绍你们出版社给出的条件,什么待遇,你还没有告诉我呢,叫我怎么签?”
方文澜面庞登时闪过两片晕红,露出尴尬之色,说道:“抱歉,是我太心急了,对不起,袁野。”
袁克成温言道:“没事,方先生,您慢点,小五,你也不要催方先生,大家都不要着急。”
袁野接道:“方哥,说一千道一万,你们《星报》给出的条件是什么,是一次性买断的稿费,还是分成的版税?”
方文澜心下一凛,自已来到江城真是惊喜不断啊,这位青葱少年居然还知道版税分成,真是令人惊诧莫名,这小子懂的东西还真不少呢!
进一步想到,小娃儿也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作为一个文坛初哥,就敢大着脸向东家索要版税分成,委实是牛不知弯角,马不知脸长。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以为他是谁,他是韩寒?他是郭敬明?太自命不凡了。
固然《星报》因为《数风流人物》的出类拔萃而高看他一眼,给予优厚的待遇,却断然不会坏了出版界的规矩,给一个新人版税分成,想都不用想的。
他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却又一思忖,对方才十四五岁,终归还是个半大的娃儿,能知道版税分成,便已经算非常了不起,叫人刮目相看了,至于出版签约的具体内幕,不跟着流程走一遭,是不会明白其中关窍的。
方文澜便委婉地解释道:“那袁野,我和你详细说一下我们出版社的运作流程。我们《星报》报社将您的作品《数风流人物》签约后,你的作品主要在副刊上进行小说连载,等到连载完毕,作品才能结集出版。
市场反应良好的话,可能印量会大些。在香江本地,所谓印量大,成为一本畅销书,爬上畅销书榜,至少得达到一万册以上才行。如果反应一般,那就少印点,可能就是几百册的样子。《星报》当然希望你这本书能够进入畅销书行列,书印的越多越好。
从我们报社经营的角度来看,你作为一个初涉文学的新新人类,在社会上还没有打响名头,还没有在社会上广为人知,所以还是希望能一次性买断,给付稿酬,毕竟版税分成不好操作,且风险过大,我们承受不起未知的后果。”
方文澜没有挑明,根据香江报业不成文的规矩,你这样的新人是不可能享受版税分成的待遇的,他怕这样指明道姓的说出来,便把整个话说死了,双方便要冷场,谈不下去,那就麻烦了。
事实上袁野对《星报》能否给予版税分成的待遇,也没抱太大希望,毕竟他现在是一个藉藉无名的文艺少年,读者对他一无所知,没有一点知名度,比不得那些文坛老将大能可以在社会上振臂一呼,顿时群情响应。
作为一个无名小卒,袁野根本没有那个名气和声望和人家报社去谈版税,掰手腕,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那方先生,《星报》给付的稿酬是什么情况,您能详细介绍一下么?”既然版税这条路,此路不通,那便只有详细说明稿酬支付了。
“在香港,报刊的稿酬通常是千字6元到千字30元港币不等,碰到一些大牌作家比如倪匡先生、林燕妮小姐的稿酬,可能比这个标准更高一些,不过也高不到哪里去,而且这种高待遇也属于个例,在香港并不多见。
为了表达我们《星报》的诚意,我们并没有将你视为一个新人作者,而是提高稿酬,以老作者的待遇待之,千字20港币,折合成人民币是8元人民币,你还满意么?”
袁野思索了片刻,他记得内地的稿费今年7月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重新修改了书籍稿酬,著作稿费是毎千字6-20元,翻译稿费是每千字4-14元。与内地稿酬比起来,香港的稿酬真的没什么吸引力,只能说马马虎虎,过得去罢了。作为一个文学新人,《星报》所谓的“优厚待遇”也就那么回事,就那么一说。
这个待遇,谈不上多满意。
可现在是卖方市场,就《星报》一家相中了自已的小说,他还真没有一点底气与人家讨价还价,他怕自已狮子大开口,把这个唯一的一家出版社给吓跑了,那可就抓瞎了。
倘若以这个千字20港币的价格,将自已的心肝宝贝卖于对方,委实有些不是滋味。他的心头泛起一丝苦涩,诶,难道自已就这么认了。
他突然想起一事,问道:“我想问个题外话,现在香港的黑市价格港币兑人民币是多少,你知道么?”
方文澜大吃一惊,像见了鬼一样瞅着袁野。
自从拜会袁野开始,方文澜的三观便不断地被刷新,他对面前少年的认知也是一次又一次地提升。
先是发现十四岁少年竟然出人意表,写下皇皇巨著《数风流人物》,这个发现当场就将他的三观震的粉碎,这也太难以置信了。
随后言谈中被袁野突然蹦出的一句“版税分成”给吓了一跳,感觉小小少年聪明如斯,竟然晓得“版税分成”,他在袁野这个年龄的时候真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儿,与袁野比起来,他觉得自已的青春都喂了狗;
现在袁野嘴里又秃噜出一句“黑市价格”,让他粗壮的神经差点崩断,这他么的不是人,简单就是个妖孽现世啊,怎么什么都知道啊。他就想不通,对面的少年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的东西?夫子说过,生而知之者,上矣,这难道就是个生而知之的人么?
方文澜不由喟然叹息一声,人比人,气死人啊。
他思索了片刻,道:“哦,这个我倒是清楚,现在香江黑市价格,好像是一元港币兑换0.8元人民币左右。”
他每年都要回内地一趟,必须换些人民币,以备不时之需,知道银行与黑市差价很大,一般去黑市换些人民币,所以对黑市交易自然十分清楚。
袁野终于点了点头,按照黑市价格,他的稿费每千字20港币,换算人民币是16块钱,如此一算,这还不错,心气才平和许多,自已的努力得到公正的报酬,这才是他想要的。
他就知道一点,报社给付的稿酬,鬼才拿港币去中国银行那个官方渠道兑换人民币呢,将近两倍的差价,他又不傻,放着那么大的利润不要,他有毛病呀?
如果都按照黑市交易的话,即便加上一些交易费的话,还是非常划算的。他以为黑市交易就是那么简单的,没有任何风险,那么想的话,toonaive!
他考虑了半天,不免有些心动,想签下《星报》的合同,却又实在心有不甘,想想半个月前投递的内地那三家出版社,到现在还音信渺无。倘若是他们接纳了自已,他们会给自已什么样的待遇呢,稿费想来不会只给千字8元吧,怎么着也给个千字10元或者千字12元吧。
再进一步,他们若是能给自已版税的待遇,那可就是6%的分成,那要是少印点,来他么的80万册,他可就发大财了。80年代是出版业的黄金时代,一本书动辄上百万册的印量十分常见,一点都不稀奇。香港书籍印到一万册便可算作畅销书,与之相较,不啻云泥之判。
他还对那三家出版社报有一定的幻想,委实难以割舍啊!
袁野心头一直在嘀咕,到底是签,还是不签?
哎,实在没有办法的关口,一咬牙,一跺脚,签了也就签了罢!
他踯躅良久,还是忘不掉那三家内地出版社,不想仓促签下自己的名字,道:“方先生,可否容我们想一想,今天先将合同文本留下,等我们研究过之后,后天再予你答复如何?”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无论做什么决定,你不得给人家考虑一一两天,商量一下么。
方文澜当即站起道:“那好,合同文本就留在这里,你们一家人好好看看,研究一下,我先走了!”
李梅盛情挽留对方,方文澜却婉言谢绝了,“我回去之后,还要在江城访友,这么远来一趟,不容易,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异日有暇,大家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