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东征前战
作者:阎罗殿唐若仙      更新:2019-08-02 02:54      字数:4478

那吐蕃将军定睛一看,来人是一个身着黑衣的年轻人,长得倒是眉清目秀,可分明是一张活生生的汉人脸。那黑衣年轻人的身后还跟着个姑娘,看上去也是汉人,他们为何要来助我呢?吐蕃将军的心里生出一团疑问。

趁着这个空档,唐军又列好了阵势,弓弩手藏在盾牌阵的后面,向着吐蕃军队射出一簇簇如蝗雨般的箭矢。吐蕃军的几次冲锋都被挡了回来,阵前又堆积了不少尸体。

吐蕃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此处多山地,地势的限制使得吐蕃军根本难以展开。反观唐军,虽是小股人马,但移动迅速,倒是打得有声有色。

卓紫凝和叶离一起执剑站在吐蕃阵营中,那些吐蕃士兵曾见叶离出手救过自家将军,于是也没有驱赶他们。

卓紫凝看着眼前唐军严防死守的阵势,对叶离耳语道:“我瞧这形势不妙啊。”

叶离点了点头,低声道:“吐蕃援军还未到,唐军的战斗力又不弱,这场仗恐怕……”

话未说完,只听唐军阵营中一个将军模样的人用汉话向着他们大喊道:“吾乃浑崖峰骑将臧希液,你们是否是我大唐子民?”

叶离向卓紫凝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要开口答话,自己也沉默以对。

臧希液见两人并不言语,于是又喊道:“你们是否是汉人?”

半晌过后,回答他的依旧只有啸啸风声。

那吐蕃将军见叶离和卓紫凝没有理睬臧希液,眼神中便流露出了些许笑意,他“哇啦哇啦”地冲着两人说了一串吐蕃话,然而叶离和卓紫凝还是没有说话。这一次,他们是真的听不懂。

吐蕃将军见两人一脸迷惘之色,愣了一愣,随后便“嘿嘿”一笑,露出了两颗洁白的虎牙。他向着叶离点了点头,算作是对刚才的救命之恩表达了谢意。叶离也一改对待唐军的冷漠态度,冲着吐蕃将军笑了笑。

臧希液见叶离和那吐蕃将军眉来眼去的,一时之间也弄不明白那个忽然之间冒出来的,长的一脸汉人相的小子和吐蕃军是什么关系。

“那小子究竟是做什么的?看面相长的不像吐蕃人啊。”臧希液嘟囔道。

身边的一名副将插嘴道:“不是吐蕃人也不是汉人,说不定是突厥人呢。管他的,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

这时,吐蕃将军立于阵中,高举右臂,大声喊了一句吐蕃话后,吐蕃阵营中号角再度响起。剩下的七千骑兵分成三股,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向唐军席卷而来。

“准备迎战!”臧希液大喊,“弓弩手准备!放箭!”

一簇簇箭矢在吐蕃队形中炸开,中箭倒地的士兵被卷入后方马蹄的滚滚洪流之下,而没伤着的还在继续呐喊着冲锋。

“长枪准备!”唐军的盾牌阵后冒出了一根根闪亮的尖刺,不少吐蕃士兵冲到近前都被长枪挑下马来,然后被拖进盾阵中乱刀砍死。

尽管飞箭如雨,尽管士兵们一个个地倒下,这三股吐蕃军仍旧不顾伤亡地拼命向前冲,那势头令人胆寒。

此时,处在后方的吐蕃将军一声大吼,自己也提刀冲了过来。他身后的旗手将军旗连连晃动,三股吐蕃骑兵突然合流,从正面猛攻唐军的阵势。先头部队的骑手将手中的长枪狠狠戳进唐军的盾阵。唐军慌乱了一阵,但很快便将吐蕃骑兵们打下马来,一时间,鲜血飞溅,盾阵外又是一片尸体堆积。

吐蕃将军见状怒吼一声,大手一挥,又有一队骑兵不要命地冲上前去。然而,正当他们冲到半路之时,忽见一道黑影飞来,紧接着金光一闪,唐军盾阵正面的四块盾牌便向碎纸片一般洒了一地。紧接着,那黑影“嗖”地一下钻入盾阵,眨眼的功夫便有几束鲜血顺着盾牌间的空隙飞溅出来。

吐蕃士兵们一个个看的目瞪口呆,但下一瞬,又有一道身影随着之前那道黑影凌空而至。“刷刷”几剑过后,几名手持盾牌的唐军士兵便惨叫着躺倒在地。

吐蕃士兵们定睛一看,这后到的人不就是方才与那黑衣青年一起来的姑娘吗?只见她转过身来,乌黑的长发随风而展,白皙的面容上溅上的几点殷虹,为她柔美的五官更添了几分烈性。

她望向那吐蕃将军,冲着他打了个进攻的手势,而后便随着之前的那道黑影一起钻入盾阵之中。

吐蕃将军经过了短暂的失神后,才发现唐军的阵势已经被撕开了一个大口。于是,他便指挥着士兵们奋力向缺口突入。

“刷”地一刀,一名唐军士兵的头颅被斩下,无头尸体不断向天空喷射着鲜血,久久未能倒下。另一名唐军士兵被打下马来,眼睁睁地看着吐蕃军队的马蹄从天而降,将自己踏为肉泥。血光飞溅,惨叫不断,唐军的阵势被攻破,只好且战且退。

“留下两个团阻挡敌军,其他人跟我撤!”臧希液发下了命令,带着剩下的人马发足狂奔。

当吐蕃军消灭了仍在抵抗的唐军残余后,臧希液早已带着人马跑远了。吐蕃将军大声喊了句什么,跑去追赶唐军的吐蕃士兵便撤了回来。他吩咐士兵打扫战场后,便向着叶离、卓紫凝二人走来。

“你们究竟是什么人?我知道你们听得懂汉话。”将军用汉话对二人道,他的发音虽不标准,但也还算通顺,“你们是汉人吗?”

听到将军发问了,一些能听懂汉话的士兵便凑了过来。

“非也。”叶离一笑,“在下叶离,是南诏国人。”

听了叶离的话,卓紫凝心里暗道,南诏国这块挡箭牌还真是好用,也难怪他要拼死守住了。

“原来是南诏国人。”将军低头沉吟了一阵,以一种审视的目光看向叶离,“你既是南诏国人,为什么会帮我们?你们不是做了汉人的属国吗?”

叶离叹了口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南诏地小势弱,难以反抗汉人朝廷的铁骑,所以只得接受唐皇的封官。”

那将军闻言,面色有些缓和:“如此说来,你们也是不情愿的喽?”

“可不是?”叶离露出了一种愤懑的眼神,“若不是担心汉人大军压境,谁会尊他们的皇帝为天子?”

“哈哈,总有一日叫那汉人皇帝尝尝我们的厉害!”吐蕃将军仰天大笑几声,道,“我叫赤城珠汉,刚才还没有感谢你的救命之恩。”

叶离笑道:“我们只是途径此地,见到你们和唐军正在交战,所以才赶过来的。”

两人正在谈话间,只见不远处扬起一片沙尘,数万援军终于开至。赤城珠汉冷哼了一声,低声对叶离道:“这些人的动作简直比牛还慢,若不是他们迟迟未到,我们早就打进鄯州城了。你们先在此等我半刻,我去去就来。”

说罢便像阵风一样冲着援军中一个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锁子甲的汉子走去,嘴里说着一串叽里咕噜的吐蕃话,脸上的表情似是极为不满。那汉子跳下马来,也操着一串吐蕃话骂骂咧咧地走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当场吵了起来。

叶离和卓紫凝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因此只好站在一旁。卓紫凝悄声对叶离道:“我可真是佩服你,谎撒得像真的一样。”

叶离道:“那将军看上去是个挺朴实的人,再加上我又救了他的性命,他应当不会怀疑我。”

这时,一名吐蕃士兵走过来用汉话对叶离道:“感谢你救了我们将军,我们一定会好好款待你们的。”

叶离笑着点了点头,指着赤城珠汉和那汉子道:“他们在说什么?”

士兵道:“和将军说话的人是卓格尔将军,我们将军应当是在问他为何来的这么晚。”

不远处,赤城珠汉冲着卓格尔大骂了一句后,甩甩手就转身向叶离这边走来。

“哼,这里的烂摊子就留给他们收拾去吧,我们走。”说罢,召集了自己的将士,拉着叶离一路向自己的营地走去。

路上,赤城珠汉满面通红,似是憋了一肚子的怒火。

见状,叶离便道:“你有何不高兴的事就说出来,千万别憋在心里。”

赤城珠汉怒道:“分明是他们在路上拖延,才让唐军逃掉,现在反而怪我放跑了唐军,真是岂有此理!赞普(吐蕃国主)此次特意从孙波茹(吐蕃的军区称为“茹”,孙波茹为吐蕃五大军区之一)抽调了十万大军,又让乞力徐大相(大相,吐蕃的宰相)征集了二十万吐谷浑人做随军,再加上原有的十万军队,共是四十万东征军。但如果今后的仗再像今天这般打法,再多一倍的人都没用。”

叶离皱眉问道:“他们何故如此消极怠慢?”

赤城珠汉道:“此次东征由孙波茹茹本(茹本,相当于今天的军区司令)尚息东赞率领,但是据说尚息东赞与乞力徐大相不和,因此故意借此次东征给大相难堪。”

“原来如此。”叶离点了点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朝堂上的事我不懂,谁与谁不和我也管不着。”赤城珠汉愤怒地道,“但他们不能把四十万人的性命当儿戏,若是再这样下去,我就回家养马,也省得看弟兄们一个个惨死。”说完这句话,他又把目光转向卓紫凝:“这位姑娘也是南诏国人?”

卓紫凝听他这么一问,心里暗道,我和叶离可不同,叶离从小在南诏长大,冒充南诏人倒露不出什么马脚,但我对南诏国可是一无所知。想到此处,她只好摇了摇头,道:“不是。”

“你是汉人吗?”赤城珠汉问道。

卓紫凝担心赤城珠汉会对汉人存有仇视心理,因此一时之间难以开口。

“哈哈,就算是汉人也无妨。”赤城珠汉笑道,“我还没见过像你这般长的又美,身手又如此高超的汉人女子呢。”

“啊?”卓紫凝一愣,如此大胆直白的话只有当年的波斯女子露斯亚对她说过,而赤城珠汉毕竟是男子,因此卓紫凝不禁脸颊一红。

“你叫什么名字?”赤城珠汉大大方方地看着她。

“卓紫凝。”

“嗯,听上去不错,你们汉人起名字就是讲究,哈哈。”赤城珠汉爽朗地笑着。

卓紫凝根本不敢去望那汉子的眼睛,只是偷偷地瞟着叶离。叶离微微一笑,倒没有多说什么。

“我想见一见尚息东赞大人,不知将军可否替小弟代为引见?”叶离道。

“哦?你要见我们元帅?”赤城珠汉想了一想,道,“替你引见倒是没问题,不过我们元帅可不是谁都能见到的,我只能去试一试。”说着,这个质朴的汉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无妨。”叶离道,“将军只需告诉尚息东赞大人我是南诏国乌蒙教的人即可,我想他会愿意见我一面。”

又走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一片整齐的营地出现在了众人眼前。由于此次吐蕃东征军是分几批,从不同方向进入陇右道的,因此在此处扎营的只不过是四十万大军中的一部分,而幸运的是,叶离想找的尚息东赞就在这片营地之中。

赤城珠汉走进帅帐后不久就出来了:“元帅请你进去。”

进入帅帐,叶离看到的是一个典型的吐蕃人,身材高大魁梧,绑着发辫,面色赤红。

“在下乌蒙教少教主叶离,见过尚息东赞大人。”叶离首先施了一礼。

尚息东赞的脸上闪过一抹吃惊之色,先前他只知道自己要面见的这位年轻人来自乌蒙教,但却万万没想到他竟是乌蒙教的少教主。

“听说刚才,少教主帮着我吐蕃军队击退了唐军,我还没有向你表达谢意呢。”尚息东赞一边打量着叶离,心里一边琢磨着他的来意。

叶离一笑,道:“我南诏在建国之前便与贵国有着数十年的联系,此番出手相助,也算是同仇敌忾吧。”

“同仇敌忾?”尚息东赞一脸疑惑,可眼神中却闪烁着精明的光芒,“据我所知,贵国国主已经接受了唐皇的册封,少教主本应帮着唐军,却又为何要来相助我吐蕃呢?”

叶离道:“依附于唐只是我们的权宜之计,我南诏所谋求的乃是真正的独立,而并非是某个国家的附属。”

尚息东赞听罢哈哈大笑道:“我早已想到了。”他敏锐的目光落在叶离身上:“最近这段时间,唐国与南诏之间的紧张关系我并非没有察觉。只怕是你们在背地里搞小动作时被唐国朝廷给发现了,你们害怕唐皇大手一挥便要派人去打你们,于是急忙赶到我吐蕃来,想让我们替你们牵制唐国一段时间,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