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之行要是全部说出来,一天一夜也讲不完。
陆绍把自己的经历基本上隐去了,主要讲一路上的见闻,饶是如此,足足讲了一个多时辰,大堂里除了偶尔的咳嗽声之外寂静无声,就连一旁的小凤也听得入了迷。
茶楼讲座完毕陆绍和黄镇长还有柳家大嫂三人去衙门会客室继续谈事情,陆绍首先把今年的红利各七十五个大洋交给他俩。
黄镇长和柳家大嫂见了一脸讶异,他们知道联合商号其实只收费了一个月,如今陆绍拿回来一般的投资,那明年岂不是得有近千大洋的分红。
陆绍看出了他俩的心思,解释说这主要是卖铺子和苏州商会入股的一部份红利,估计明年也就一倍左右,不过这次跑了趟徐州,发现货运或许也可以尝试,毕竟东南门商业街的规模有限,如今迫不得已,已经在打南大街的主意了。
“我们不管你如何做,能保证年底发红利就成。”柳家大嫂双手抓着大洋大大咧咧道。
“陆绍。如今商业街就是个会生金鸡蛋的宝贝,咱们与县衙签署的合约只有三年,这三年过后该怎么办?”
陆绍点点头:“黄镇长。这事现在怎么打算都没用,一切得等新任的县尊大人露了面才能计较。”
“有道理,看来是我急切了,呵呵,关心则乱啊。”黄镇长自嘲地一笑。
说完联合商号的事,柳家大嫂捧着大洋喜滋滋回去了,陆绍问黄镇长关于田管事的事,黄镇长神秘地一笑,说完全搞定了,田管事是自己人。
田管事有一个单独的小院就在黄镇长院子的斜对面,陆绍和黄镇长过去的时候见他屋子里的马灯亮着,陆绍想了想走过去敲门。
“谁啊?”
“田管事。是我,陆绍。”
“啊。”田管事一听急急忙忙走出来开门:“陆会长您这是?”
陆绍微微一笑:“田管事。这里可不是说话的地方。”
“请,里面请。”见陆绍态度客气田管事的神色明显一松。
进了会客室田管事又要泡茶,陆绍赶紧劝阻,说坐船过来就一直在喝茶,今晚再喝说不定得睡茅厕边上了,田管事就给他泡了一杯蜜糖水润喉咙。
‘真是个做管事的人才。’陆绍喝了口蜜水暗暗点头。
和田管事谈话,陆绍说的基本上都是自己这一路的经历。
田管事一开始就呆住了,傻愣愣地听陆绍讲了近一刻钟,结识浒墅关的老彭、镇江巡检司的老秦、谢公子和樊少爷一伙、邵伯的唐东家、还有襄阳水军的文守备、赵徐两位千户,他有点明白陆绍今晚来看自己的原因了。
“陆会长。你的意思是想去投军?”
“田管事。咱们总不能一辈子干衙役的差事。”
“陆会长有志气!”
陆绍说钓鱼学社和联合商号表面上看着风光,其实问题也不少。
徐业明、韩学铨和郭秋元还有管账的马玉颜等人都是没有经验的愣头小子,凭着一腔热血、一股冲劲做事,难免磕磕碰碰的,自己在苏州还能看护、提点着,要是去投军,一旦有事估计他们很难应付。
陆绍需要一位经验丰富、忠心耿耿的大管家,哪有问题去哪扑火。
“田管事。咱们俩是不打不相识,陆绍也算是因祸得福,以前的恩怨不提了,一笔勾销吧,不知道田管事肯不肯去府城帮陆绍看管那个摊子?”
“陆会长高义,田某诚惶诚恐。”田管事说着起身深鞠躬表示歉意,他说愿意给陆绍做事,只是黄镇长这里才谈妥,不好立刻走人,是否等黄镇长卸任之后才去。
陆绍请田管事坐下谈话,说等上半年联合商号稳定一些自己就会出去找门路,黄镇长那里有他去说,临湖镇这点事难不倒黄镇长,陆绍希望田管事明天搭乘吕老大的末班船回府城,过了大年就去联合商号做事。
“陆会长不计前嫌,田某敢不从命。”
陆绍听了一脸喜色,对田管事说联合商号和护卫队有几个好的苗子,请他多加留意多加指点,要是自己能在军中闯出点名堂,还希望田管事到更大的舞台出力。
画大饼式的封官许诺,不过田管事听了依旧两眼发亮,只要摊得上军功,文书就能晋为官身进入兵部系统,谁人不想穿上绿袍,可是放眼整个苏州府,有资格抱此幻想的人屈指可数。
如今,幻想队伍多了一位田管事,你说他能不激动么。
陆绍去与田管事谈事,事先没有说起,黄镇长自然不会上床睡觉,他在内院的会客室等着陆绍。
“你要去投军?”黄镇长听了觉得不可思议。
南国战事惨淡,投军相当于把半条命交出去,因此江南一带的人宁愿在家瞎混也不愿去行伍混个一官半职,陆绍刚刚在府城混得风生水起,黄镇长还指望陆绍凭借名声进府学、进国子监,好让黄成业以后有个强大的靠山。
陆绍掏出八品总旗的腰牌摆在黄镇长面前,这些思想定格的老官吏,你和他说什么都不管用,得靠事实证明一切。
“襄阳水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黄镇长把腰牌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迟疑着问。
陆绍把自己与文守备、赵千户、徐千户结交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他,说挤进国子监千难万难,颜辅廷那样扎实的才学也只是个游学学生,自己想去投军挣个出身,往后黄成业也可以去军中做个文书,熬到军功就算出人头地了。
黄镇长一拍大腿跳了起来:“你傻啊。八品的武官,多少人一辈子也没个指望,你怎么就不跟着文守备走呢,没准熬个五年就是一位七品的百户大人啦。”
这下轮到陆绍哑然了:“黄镇长。你们不都反对投军嘛?”
“你傻啊。那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没熬上九品小旗就已经完蛋了,你以为八品总旗这么容易挣得的,哪个不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骄兵悍将。”
这么看来文守备还真看得上陆绍,一出手就是八品,不过陆绍还是对水军兴趣不大,南国与北国的争战主要是陆军野战部队之间的较量,虽说危险性很大,不过同时机会也多,反观水军,看着进去起点高,往后再往上爬就可就不容易了,一个萝卜一个坑。
见黄镇长神情兴奋陆绍岔开话题,问起茶楼的事,怎么街坊们对徐州大营和北方这么感兴趣,朝廷不是不允许民间打探的嘛。
一说这话题黄镇长立马换了一张脸,皱着眉头干巴巴说街坊和村民们都知道朝廷收缴的税赋大部份用到了北方战线,老百姓谁不期盼朝廷能早日平定北国,过上北方叛乱前的安稳、富足日子。
可是北军凶悍,朝廷一再损兵折将,大伙的心也就渐渐的冷了,想着能保持对峙也不错,至少北军不会杀过来搅个天翻地覆。
陆绍因为商业街的事早早进了府城,没见到村子里秋收后的情形,上缴六成的收成,而在北方叛乱之前,朝廷只收三成的税赋,在以前,就是后湾村这样偏僻的村子,村民们也不用为吃喝发愁。
朝廷要平叛就得有粮秣兵器器械支撑,这一切都得从老百姓头上搜刮,南国百姓们之所以愿意支持朝廷,是因为北国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更惨。
这帮没脑子的角色,受乱党的蛊惑,什么打土豪分田地、不交税吃大米,脑袋一发热很快跟着起来闹事,最终形成了大规模的叛乱,他们也不想想,那些不耕种放牧的乱党吃什么,乱党的军队吃什么?
等乱党控制了北方的政局建立起政权,老百姓们发现上当了,简直就是穷兵黩武,粮秣武器器械从哪来,还得不搜刮老百姓。
结果土豪确实被灭了、田地也分到手了,可是粮食没了,绝大部分被收缴上去变成乱党为老百姓服务的资本了,剩下的一丁点儿口粮根本养不活人。
怎么办?
只能跟着乱党玩全民皆兵。
所谓全民皆兵,不就是耕种时你是老百姓,收获时你是军人,一切都得服从乱党的命令。
这时北国的老百姓终于醒悟过来,奶奶个熊,乱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主,自家则是乱党的世代奴隶。
晚啦,全民皆兵啊,不听话就拉出去砍咯。
北军为啥比南军凶悍,不拼命就没得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