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面开花
作者:志城      更新:2019-07-29 22:12      字数:3258

第一百五十九章四面开花

钓鱼学社如此真心实意帮助穷苦人家,街坊们一听顿时哗然,金瞎子当场大哭起来,随即给陆绍他们跪下了,他想不到,金家还能有读书翻身的指望。

陆绍示意孟可均和另一个学子把金瞎子搀扶起来,自己拉着两小子面对街坊们大声说:“给点儿吃食,改变不了金家凄苦的命运,因此钓鱼学社决定供两孩子上学念书,金瞎子四肢健全,我们钓鱼学社正缺一位看门人,决定给金瞎子这个差事,也能谋一份钱粮,当然,供养念书的费用不会在金瞎子的钱粮里扣除,完全是慈善性质的。”

让金瞎子给钓鱼学社看守大门,只有学子学妹做得出来,街坊们听了一个个目瞪口呆,完全被陆绍的言论雷倒了。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某人继续忽悠:“还是那句话,给点儿吃食改变不了穷苦的命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持穷苦街坊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陆绍肯请街坊们给钓鱼学社一段时间,让我们援助一户,就帮府城消灭一户穷苦人家。

“钓鱼学社好样的。”

“陆绍好样的。”

马旭大声吆喝着从人群中挤出来,他从兜里掏出六个铜元塞到陆绍手里:“街坊们。我是南门的马旭,上回募捐我只捐了两个铜元,如今看钓鱼学社真心实意为咱们街坊做好事、善事,把兜里剩下的六个铜元都捐了,捐给钓鱼学社,咱开心咱乐意。”

募捐已经结束,陆绍自然不能再要街坊们的钱财,他在与马旭的推让中六个铜元掉到了地上,丁零当啷的声响刺激着看热闹街坊的神经。

有了第一个捐款的,自然后第二个、第三个…………

谁也没想到,不到一刻的工夫,方才陆绍站立的地方丢了一地的大洋、铜元和铜钱,粗看看能有百来个大洋,并且外围的街坊听说后还在走过来,好多人就是为了再捐献一次。

“马旭。表现不错,晚上再去我那一趟,估计还有好吃的。”把表演的舞台让给街坊们,陆绍把马旭拉到一旁低声表扬。

“陆绍。你怎么知道街坊们会跟着捐献?”马旭瞧瞧络绎不绝进来捐献的街坊,有点儿不相信是自己导演了这一幕。

“兄弟。爱心加气氛,气氛很重要。”

听不明白,不过马旭还是点点头。

这期间陆绍指挥带着扫把、抹布的学子学妹帮金瞎子家打扫卫生,清理垃圾,街坊们一看这种事情怎么能让学子学妹动手,那六位抬粮食的角色抢先夺过扫把干活,左邻右舍一看这哪成,咱们街坊的脸面往哪搁,没人吩咐、没人吆喝,一个个跑回家拿了工具帮着清扫。

还是这间茅草房,金瞎子虽然看不见,但他感觉得到温暖的气息,赶紧叫过两个小子再次给陆绍和街坊们下跪磕头。

陆绍拉着里坊对众人宣布,钓鱼学社准备让里坊牵头、监工,给金瞎子家盖一间泥坯房,这些募捐的钱财,一部分用作盖房的费用,多下来的则有钓鱼学社保管,往后有同样状况的贫困户,照此办理。

“街坊们。你们信得过信不过钓鱼学社?”

“信得过!”里坊挥舞着手臂带头,整条街先后响起一阵一阵的吆喝声。

西南区、西北区,几乎都在上演同样的一幕,唯一不同的是那里的募捐是街坊们自发的,陆绍这边是有心人事先策划好了的。

颜辅廷和陈淑蓉这一组挑选的这户人家的情况算是这一片比较普遍的,两个小孩、家里父母俱全,上面还有一位老人。

只是没有活计,每天出去打打零工,主要去榷场附近转悠,看看有没有临时雇佣的活干,那儿等着干活的人有一堆呢,有活也不一定轮得到你。

这户人家就是这么个状况,找到活全家吃一顿,找不到只能勒紧裤腰带饿两三天,肚子都吃不饱,哪还有余钱供小孩上学堂念书;街坊们伸一把援手,大家情况都差不多,谁帮谁?

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附近这一片的街坊们很难找到固定的工作,就说纳鞋底这种活吧,那些鞋店宁愿价格高一些给郭秋元阿妈那些街坊做,也不肯便宜些给这附近的人。

原因很简单,要是传出去自家店里的鞋底出自这附近,那熟悉的顾客和知道情况的,没一个愿意来买你的鞋子。

为什么会这样,街坊们也不太清楚,反正长久以来一直就是这样。

有老人说传言是,这一片很久很久以前拘押着一群心肠歹毒的角色,府城的街坊们都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久而久之变成了目前的状况。

这样的情况,这边的街坊与府城其他街坊们的关系可想而知,一句话,这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县衙、府衙见了就头疼,差役们轻易不会到这边来,就是胡爷那类人,不是万不得已不会跑进来。

不光是没有油水,自个兜里的铜钱铜板也保不住,倒也不是有人偷窃、抢劫。人心都是肉长的,实在看不下去啊。

这户人家的男人长得牛高马大,一身的蛮劲,只是有力没处使,陈淑蓉给他在码头上找了个扛大包的力气活,算是这么多年来这几条街第一位有正经活可做的人家。

陈会长不是轻易松口的人,上回差点害了陆绍,一千个大洋那是场面上的应酬,没有交情,钓鱼学社的名声越来越大,他是个聪明人,就算是多方下注吧,这事一出,商会和钓鱼学社有了渊源,陈会长和陆绍有了交情。

你好我好大家好。

陈淑蓉当众宣布的时候,那个牛高马大的汉子和金瞎子一样,跪下磕头,磕得脑门上出血,学子们上前拉他,犹自不肯起来。

令颜辅廷和陈淑蓉他们想不到的是,不光是受助的那户人家,整条小街的街坊都跟着下跪,感谢钓鱼学社给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和窗口。

“奶奶个熊。这事得哥自己去收买人心啊。”陆绍事后听了暗自后悔,他当然明白其中的玄要。

西南区的街坊,大富大贵的没有,穷得揭不开锅的也没有,街坊们穷困,要么是因为生病看病败了家,要么就像郭秋元家一样,劳力少,养的人多。

因此街坊们看到钓鱼学社的学子学妹带着粮食前来,百感交集的少,街坊们大都觉得挺欣慰的,郭家的终于能喘口气了。

不过街坊和学子学妹们的好心情并不能阻止突发事件。

有两三个角色混在人群里阴阳怪气说闲话,什么假公济私、什么肥水不流外人田、什么左手倒腾右手之类。

街坊们虽然心里明白说这话有些阴损,不过的确有情况与郭家差不多的,为什么他们没有轮到,偏偏郭秋元家是第一个。

梅梓让学子搬来一张小方桌,自己站在高处对街坊们宣传,陆绍早就想到了这步棋,援助郭家的确是一个软肋,不过他就是要碰碰这一关。

出了事情是好事,自己在府城,大家能一起商讨对策,要是对方来阴损的而自己不在,颜辅廷、梅梓他们应对起来无疑要艰难得多。

“街坊们。我们能眼睁睁看着含辛茹苦把两孩子拉扯大、培养上学堂的郭伯母累倒吗?我们忍心看到今后功成名就的郭学子、郭学妹欲行孝而阿妈已经不在吗?”

“你们这几个小样在这里蛊惑街坊们,以为我们大家都是白痴?街坊们,把唯恐天下不乱的小样揪出来,让大伙看看他们的嘴脸。”

混在人群中的家丁帮佣早盯上了这几个角色,梅梓话音一落三两下把人制服了拉到前面,街坊们一看谁都不认得,这才知道还真有人故意捣乱。

谁?

还用得着猜吗!

东北区的街坊看到徐业明和马玉颜带着学子学妹前来帮助贫困街坊很是诧异,等看到他们手里的小旗子才明白这回不同以往的帮助、救济,而是陪人说话、聊天,排除寂寞。

街坊们都觉得很好奇,原来还有这样的帮助,拉着学子学妹打听,才知道是陆会长提出的与留守老人做朋友、关爱老人身心健康。

几乎每条小街都有这样的人家,谁都想朝气蓬勃、青春年少的学子学妹能陪陪自己说说话,跟着年轻一回、朝气一回。

结果徐业明、马玉颜这一组最后一个回去,几乎每位学子学妹都被老人们拉到家中好吃好喝供着,就是想让他们多留一会、多说说话。

钓鱼学社有规定,不允许成员到受助者家中吃喝,那些老人听了纷纷派帮佣去找徐业明理论,徐学子招架不住,大手一挥:开吃。

老人们可不只为他们准备了一两份,几乎是人人有份,吃不完不要紧,兜着走,不肯要老人跟你急,是不是以后你们都不来了,拎走了篮子他们心里踏实,总得再来一回还东西。

结果最后回来的徐业明这一组几乎人人拎了一篮子美味。

陆绍和颜辅廷见了苦笑,几个商量一下,觉得要是实在无法退却,就劝老人们少做点儿,整几个点心填填肚子就成个。

说是这么说,可谁都明白,那些老人不会听他们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