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蒋璋这里以为石秀有见识有情义,倒是个良配,只说高畅的使者王纲回去见着高畅,道是蒋璋不但不服从钧令,反纵容小儿辱及武王。
这里也有个计较,自打高畅打出悯太子的旗,一开始投奔他的人或者是觉着天兴帝做得不好,若是悯太子在,比他强些也未可知,是以投奔;又或者尽管不信高畅所说,可晓得悯太子的名头有用,也一样来投;又或者是高畅一路凯歌,觉得跟着他有前途的,可无论是哪样人,现在都是高畅的部下,所谓的“君忧臣辱,君辱臣死”,高畅都被骂成扁毛畜生了,他们做部下的难道就光彩了吗?所以狠狠地告了蒋璋父子们一状。
不想高畅听见,丝毫不在心上,他原也没想着一说就成,往更深一层里说,若是王纲一说就成,他倒要疑心蒋璋是不是心怀鬼胎了,先回绝了才是常情。如今蒋璋借幼子之口回绝,倒是留足了后路的模样。
若是他日两家能携手,就好说从前都是孩子胡乱说话,生死存亡的事哪家是没成年的孩子做主的呢?若是依旧为敌,也不过如此。是以不但不怒,反而笑说:“这话尖刻得狠,很不像是小郎君口吻。”他与蒋璋对阵这些年,为着知己知彼,是把蒋璋家人一个个都摸了一遍的,蒋璋妻妾与子女们,他几乎个个知道。今儿说话的四郎,很不像蒋璋与那果决狠辣的岑氏,倒有些鲁直,说话做事很有些心直口快,却是没急智的人,不能当场比喻出那故事来,必定是从前听过的。
能叫蒋四郎听进去的,必定是他亲人,听着声口,年轻活泼且尖刻,应是少年人,不是蒋璋幼子便是他家三娘了。说起蒋氏三娘,高畅可以说印象深刻。倒不是他见过蒋苓,而是晓得蒋璋有这么个在内院一落地,国公府大门外就有相士说里头生了贵人,还断言蒋璋一家富贵不止与此的女儿。
说起来,身为国公之女,也算是富贵天成了,只有公主郡主才比得过,还想“富贵不止与此”。怎么着?是能做王妃皇妃还是公主殿下若是蒋璋真是明白人,合该当场把那相师拿下,断他一个妖言惑众,暂时遮掩一二,待女儿长大些,也别待价而沽了,往宫里头一送,自然把这事遮盖过了。偏蒋璋疼这女儿疼得人尽皆知,连世子也盖了过去,怎么不叫人多想。更不要说蒋三娘议亲的两家,一家儿子跑得无影无踪,一家家破人亡,这样的例子,前头有着呢!
前朝慈懿皇后曹氏还在她母亲韩国夫人腹中时,她的父亲安乐候曹瑜还是个小小的八品小主事,在冠盖如云的京城实在算不上什么,只比平民略好些,他也没甚上进的心思,极爱喝酒,一日喝得多了,指腹为婚,互换表记,将还没出世的曹氏许给自己同僚三岁的幼子王芳。不想曹氏出生后还没足月,王芳就得了痘症,三天都没熬过去就病死了。小孩子夭折倒是不少见,何况还是出痘,所以人也不在意,还说曹氏才出世就死了未婚夫,是个可怜人。
曹氏十岁上,病死过一任未婚夫的事早淡了,曹瑜又与同僚议婚,这一回倒是许了个高门,永嘉伯庶出的小儿子。小郎已经十二岁,也算是站住的年纪,两家都以为这门亲事是稳妥的了,两家刚换过庚帖,小郎君与同窗郊游,不小心失足从桥上摔下,落入溪中。桥下水流极浅,还没有成人的腰高,就是少年人身量不足也不至于没顶,可偏就这样的浅溪,竟就把人淹死了。这样蹊跷的死法,又有好些个同窗在,哪里瞒得过人,不久京中就起了流言,更有人记性忒好地把她出世就死了未婚夫的事提出来一并说,都说曹氏不祥。
还好曹氏生得美貌,有个叫王顼的,是曹氏长嫂娘家嫂子的弟弟,算是转弯的亲戚,从前见过她,喜欢她样貌可人,情愿娶她。虽然曹氏有妨克的名声,架不住王顼自家情愿,所以顺顺利利成了婚。婚后夫妻俩也是双双对对,形影不离的十分恩爱。可哪里想到这好夫妻也只不过过了半年,半年后,王顼急病而亡。连着死了三个,曹氏克夫的名声再也洗不脱,她公婆恨她入骨,王顼还没下葬呢,就连着嫁妆把曹氏送回母家,连送葬都不许曹氏去。
照说背着这样的名声,曹氏再难嫁出去。父母在时,还能依着她父母过活,等她父母去后,靠着兄嫂,日子当是十分艰难,几乎是可见的凄凉,便是说她克夫的也要叹一声“红颜薄命”。还有尼姑瞧曹氏嫁妆不少,打起了拐她回去做比丘尼的主意,就拿修来生哄她。不想曹氏为前夫周年进香,半路上也不知道从哪里钻出一蓬头垢面,疯疯癫癫的道人,对着路过的曹氏嘻嘻而笑,还说:“不过是死个丈夫罢了,娘子休恼。日后你富贵至极,才晓得今日的道理。”说毕,和凭空出现一样,竟是凭空消失了。
那路原是大道,来来往往的人不少,这一幕都看在了眼里,不但不信,有当做笑话传的,都说一个连着克死三任丈夫的女人,哪里有什么富贵呢?还有说曹氏为了嫁出去,雇了耍百戏的来演戏,甚至不惜侮辱前夫的,种种传言,越传越奇,越传越远,连宫里的贵人都听着了,有笑的,有不在意的,独有郑贵妃听见,倒是动了心思。
原来郑贵妃有子韩王,韩王虽然才二十二岁,已连着死了三任王妃,连一儿半女也没留下来,如此王妃的爵位再诱人,再能泽及母家也无人愿意把女儿给他了,连着文帝也不好轻易开口,怕被臣下驳回。郑贵妃十分焦灼,听着曹氏传言,倒是福至心灵:韩王克妻,曹氏克夫,两个在一起怕是无碍的了。便是依旧有碍,韩王天潢贵胄,还敌不过一个民妇吗?只是韩王再克妻,也没有娶一个克死两任未婚夫,又死了丈夫的寡妇为妻的道理,郑贵妃晓得自己脸面不够,便先去求王皇后。
王皇后自有亲子,还是皇长子,早早册了太子,母子们地位稳固,自然也不吝施恩,且韩王娶个小官之女,对太子也没甚坏处,王皇后先应下了,和郑贵妃一起求文帝格外开恩,为韩王聘曹氏为妃。
文帝叫一妻一妾求着,拗不过去,又想想自家儿子克妻名声,竟有为了不做韩王妃自残的,只能咬牙答应,旨意下到曹家,自然惊了世人眼目。更叫世人吃惊的事还在后头,曹氏嫁与韩王后,不过三个月,曹氏就有了身孕,转过年得了一子,把郑贵妃高兴得赏赐流水一般赏下来,自此,曹氏韩王妃的位置算是稳如磐石。
叫人惊讶的事还在后头,又过两年,太子得了急病,群医束手,没多少日子就薨,他倒是有子,可惜都是庶出,又不大机敏,自然不能立为皇太孙,是以储君的宝座就空了出来。而韩王非嫡非长,前头还有几个兄长,储君之位原是轮不着他的,只是在王皇后看来,与其让秦王魏王上去,自家做个空有虚名的太后,不如韩王,毕竟他们母子也算本分。因有王皇后暗助,韩王自家又有些才干,因此胜出,曹氏也妻凭夫贵,成了太子妃。
曹氏之后的人生好说一帆风顺,便是韩王做了太子之后颇多内宠也无人能动摇她的地位,从太子妃到皇后、再到皇太后,直至太皇太后,寿八十而终,果然富贵至极,从前叫她克死的丈夫,自然成了史官笔下乖命蹇的短命鬼,死了也是命数。
想起这段轶事,高畅眼角跳了两跳,若无其事起来,摆手让王纲退下。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或搜索热/度/网/文《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