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诸侯叛军
作者:黯雪丰      更新:2019-07-19 17:34      字数:2161

夜晚的城楼由于聚集着比往常更多的人,因此不复往日的宁静。

城楼上密密麻麻的姿态万千的人影,他们或倚墙而眠,或席地而坐……凡此种种尽显众人姿态。

悄声无息间一个昏暗的人影慢慢走上了城楼,然倚墙而眠者依旧沉于眠中未有察觉,窃窃私语者重言忘乎所以亦恍然不觉。人影陡然驻足于城楼环顾四周,微微一声叹息后,便见其身影慢慢远去隐于暗中。

因此眠者、言者尽不知所来何人,倘若有知者,必捶足顿胸以表悔意,然未有知者。

而皇帝见守城者疲惫以待,遂心感战乱之苦,因此并未叫醒众人,悄然归于宫殿。

夜晚之下,定武城未有嘈杂之声,然城内有一地却不似它处平静,是谓何处?唯厨房耳。因叛军可敌,天道却不可敌,若无饱腹何以抗敌?因而此地为皇帝所去第二处地,再来安嘱庖人之后,皇帝才归于宫殿。

皇帝悄然入殿,便见殿内如火如荼之景,十人正面红耳赤以言语相抗,言语相急之时,便以招式相对,若非十人心中并无杀意,怕是顷刻间便将宫殿毁于一旦了。

望众人讨论之景,为免打断其思路,皇帝遂立于一旁,静待众人商议结果。然十人也未教皇帝失望,片刻之后,计以安出。

正待众人沉浸于喜悦,皇帝却在一旁出声赞道:“好!诸君果然大才,未教朕之心意付之流水,朕在此,再次谢过诸君!”

闻帝之言,众人才知皇帝隐于一旁,遂面露骇意,急行大礼以谓怠慢之意。然众人骇意并非只有怠慢之意,亦有对皇帝神秘莫测的惊骇之情。

见众人行大礼,皇帝则作怒意,厉声斥道:“诸君以为朕是昏君否?”

众人大惊失色,宗卫遂齐齐望于韩虎臣,虎臣急道:“圣上何处此言?臣等并无此意!”

闻虎臣之言,皇帝作假之意隐于暗中,又故作沉默之意,顿教众人面面相觑,谨言而不敢出声。

望众人肃穆以待神色,皇帝亦知不应再故作姿态,遂不露声色道:“诸君请起,呈上计策。”

闻帝恕言,众人才敢身起恭敬立于一旁,而虎臣上前将计策呈于皇帝之手,亦退于一旁。

观详片刻之后,皇帝陡然发声:“好!诸君果然大才,朕这就拟旨,下令兵将按诸君之计行事,明日定叫诸侯有来无回!”

面对皇帝慷慨激昂一番言语,十人虽知行事并非那么简单,却也不好驳了皇帝之意,只好沉默立于一旁,不作回应。

众人无言,皇帝又言:“诸君且在此地休憩片刻,再做一番休整,朕亲自替尔等守夜!”

尽管知皇帝此举在于收买人心,众人却依旧心中升起一股感动,哪怕皇帝不过是逢场作戏,亦给了他们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不等众人反对,皇帝便转身立于殿外,众人由感皇帝之意,遂席地而坐,以五心朝天姿势来修复精力。

一夜无眠,金乌已慢慢挂于天空,然金光照于宫殿之上,便见壁与檐闪耀一片金黄之色,倍显荣耀之景。

此时,除皇帝外,殿内已无一人,九位宗卫与统领皆前往城楼传达旨意。

夜晚之时,守城之人不能得见其面,然此金乌悬挂之时,已然得见其人全貌,可见四周,有官服者、有布衣者,亦有华服者,其手中尽拿兵器、神色坚定以待。

三千兵士,一千隐于守城之人,剩余两千尽皆伏于城外,只待诸侯叛军而来一举将其歼灭。

而皇帝立于殿内坐于椅上,神色自若丝毫不见紧张之感,似乎对结局已然成竹在胸。然兵士、守城者却尽皆神色紧张,不似皇帝那般悠闲。两相对比之下,顿时教人觉得皇帝神秘莫测。

随皇帝令下,众人一早便分到了一份食粮,饥饿者得食便狼吞虎咽转瞬消灭,而智者似有顾虑遂食半留半,亦有揣测圣意将食分于同伴者。

饥饿者如布衣,智者如华服,揣测圣意者如官服,因而外虽有敌,众人却依旧未改其本性,可见人性之难变。

皇帝得天意,故而知晓叛军行军路程,因此才有此时间分于众人之食,不搅乱布阵步伐。

时至金乌高挂于空,观察者陡然见远处密麻之影,遂燃烽火以戒众人。守城者见烽火,急拿兵器固守己位。而后便见多数守城之人手握兵器处时刻来回摩擦,嘴唇处亦不停抿嘴,难掩其紧张之感。

片刻之后,诸侯叛军立于十里外,似乎并不准备即刻攻打都城,教守城之人顿感庆幸,若不是有一将军立于一旁,怕是会跳跃以示重生喜悦。

将军为虎臣,虎臣望远,神色肃穆以待,片刻之后,伸手召来一人道:“回禀圣上,诸侯已到,却停于十里外,臣等是否可行事?”

小兵士恭敬拱手一拜后,遂快跑以向皇宫而去。

“报!……”

兵士其人未进殿内,其声却已然传入皇帝之耳,皇帝道:“传殿外之人上殿!”

小兵士闻帝所言,遂恭敬快步进殿单膝跪于地上,双手握拳禀道:“启奏圣上,韩将军言诸侯叛军已到,是否可以行事?”

皇帝眺望殿外,眼神带有一丝深邃,似是在望诸侯之所,后微微张嘴吐出一字:“准!”

得圣意,小兵士用尽全力应道:“遵旨!”而后便起身往城楼跑去。

韩虎臣听完小兵士所传圣意,肃穆神情微微露出一抹笑容,又感觉此举不妥,后沉声道:“退下吧。”

小兵士恭敬一拜,便往己位而去。

韩虎臣继而眺望远处,诸侯果然如皇帝所言,因水土不服及舟车劳顿需整编休整。十里之外虽不算近,却也算不上远,在武者眼中一如近在咫尺。诸侯如此行事,怕是亦有骄傲自大者,故而才犯下如此兵家大忌。

韩虎臣惋惜倒也有之,却无同情之意,毕竟诸侯选以造反之举,亦应承受其所带来之代价。

一阵惋惜之后,韩虎臣悄然间便消失于城楼之上,不知所去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