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这是一段苍凉而又悲壮的岁月;
这是一段伤感而又悲情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荒诞的传奇;
这是一个痴愚而又崇高的人物。
长篇小说《大地》是一部书写世界科技奇迹的感人之作。
小说以女儿寻访父亲的人生踪迹为叙事线索,以二十四节气为章目,串联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讲述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科学实验,塑造了一位平凡却又非凡的农业科学家的艺术形象。
宇文辉大学毕业后,在盐碱滩上坚持工作了几十年,终于发现了“季风气候条件下土壤水盐运动的规律”,从而总结出一整套治理土壤盐碱化的方法。这一重大科学发现具有世界意义,对解决全球土壤盐碱化具有突破『性』的重大贡献,受到联合国的特别嘉奖。但是,他没有出现在莫斯科隆重的颁奖现场,中国方面也没有派人接受这个奖项。由此引发了联合国有关方面的疑『惑』和关注,于是派员到中国寻访宇文辉,并对这一科学成果进行实地考察。
这位考察者是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名叫凯茜。她对宇文辉并不熟悉,却有一种陌生而又忿恨、冷漠而又饱含敌意的情绪。
凯茜来到北京,获悉宇文辉已经过世了。她的寻访只能在宇文辉的同事、朋友以及当年的参与者中间进行。
宇文辉当年的同学史超早已满身光环、身兼数职,成为科技界的泰斗人物,又是华北农大校长。他告诉凯茜:上世纪50年代,共和国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决定开发黄淮海大平原,治理日益恶化的土壤盐碱化、沙漠化,建设黄淮海大粮仓。国家从农业院校选拔100名尖子生,每人配备一辆自行车,从田野普查入手,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科技大战。
宇文辉和新婚妻子姜子倩都被选中,从此命运和盐碱滩贴合在一起。
凯茜又了解到:宇文辉是个山娃子,从小刻苦读书,考上了县城高中。他每星期回一趟山里的老家,背一袋窝头当干粮。姜子倩家住在山下村头,宇文辉每次路过都到她家寻水喝。他俩相熟了,在他到来前,姜子倩就把一碗开水备好了。她问:读完高中,考什么大学呀?他答:考农大。俺爹娘刨了一辈子土坷垃,还没吃过几个白馍。俺想让一棵麦子结三个穗,让爹娘吃个够!她说:我想考林学院,让李树上结出大苹果!他们如愿以偿,又从朋友成为恋人,成为夫妻,开始了毕生的科学探索。
随着政治运动的风风雨雨,黄淮海科技攻关几上几下。文革的风暴席卷全国,科学家成了牛鬼蛇神,科研队斗批散了,盐碱滩没人再敢问津。
宇文辉闻听父亲病危,急匆匆赶回老家。父亲咽气了,一张嘴却大张着,黑洞一般难以闭合,还在期待着儿子的白馍。他在灵前跪倒,把带来的白馍堵在父亲僵硬的嘴巴上……
宇文辉无法照顾家庭,他和姜子倩都成了批斗对象。他把儿子宇文东送回老家,由『奶』『奶』抚养。
宇文辉不甘屈服,不负使命,躲避造反派偷偷搞科研。他在花池里填上盐碱土,种上麦子,绿油油的麦苗还长成“『毛』『主席』万岁”的字样。造反派发现了,说他竟敢恶毒攻击伟大领袖,不仅泼粪水,还敢动刀子!他被推上批斗台,还遭到毒打。
宇文辉终于逃跑了。他骑着自行车逃到太行山下,在一个叫邺头村的老碱窝安家落户了。他骑着自行车漫山遍野地跑,走村串户调查情况,一辆半新的自行车几年跑过来,除了车铃不响,所有的部件都哐当响。刚来时还很年轻,没几年就变成白发皓首的老人了。他白天在地里跑一天,夜里拱在土井里观察土壤变化,如老僧坐禅,不知饥渴。他一手老茧,满头苍发,摘掉眼镜就是个农村老大爷。
造反派要把他抓回去,当地群众保护他。这里的土地不长粮食,白茫茫的盐碱遮天蔽日。当地百姓一辈子只能吃上三个白馍,周岁吃一个,结婚吃一个,死了堵在嘴上一个。他有办法让盐碱地长出麦子,老百姓敬重他,称他是“活菩萨”。
林浩告诉凯茜:宇文辉终于搞出名堂来了,华北农大的老校长偷偷让史超带人来支援他,总结经验,向外推广。在“水盐运动规律”发现以后,政治气候渐渐好转了,史超等人先后撤回农大,大都当上教授、系主任,史超还当上农大校长。宇文辉的所有发现先后变成科学论文,署上史超的名字。林浩敢讲真话,也受到排挤,评不上职称分不到房子,妻子安排不了工作,女儿患病得不到照顾。林浩无奈到古城县挂职,暗中协助宇文辉。
宇文辉对身外的一切似乎无欲无求,一个人在实验站坚持到最后。
姜子倩带着一对双胞胎来到他的身边,和他共同探索。他没有工资和生活费,更没有科研经费,他们的靠山是当地县干部老赵、村支书赵镢头,还有群众。
宇文辉的一对双胞胎从婴儿长到8岁,是靠吃百家『奶』、喝羊『奶』、吃百家饭长大的。双胞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没钱治疗。他偷偷卖血,但无济于事,夫妻俩苦泪长流,但是他们不愿给贫苦的乡亲们增加负担。老『奶』『奶』拿出家传的玉镯,又拿出半辈子积蓄,也难凑够医疗费。宇文东只有15岁,偷偷出外打工,挣钱为妹妹看病,不幸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几乎丧命,成了残废。宇文丹最终抢救无效,8岁时死亡。小女儿宇文红非常忌恨宇文辉,父女间矛盾难以调和,后来赌气嫁了个老外出国走了……
姜子倩研究土壤,培育苗圃,帮助群众发展大棚经济。这里山绿了,长起了树林;大地绿了,有了林带,有了果园。群众说:舍得一百万,舍不得姜子倩!可是因为『操』劳过度,姜子倩患上『尿』毒症,最后抢救无效撒手而去。
宇文辉把妻子葬在实验室一侧,日夜厮守。他每天都要到妻子坟前去兜圈,早三圈,晚三圈,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他们心灵相通,长相知,长相守。
宇文辉趁着出差机会,回家给孤苦伶仃的老娘过生日。他跪在老娘面前苦泪长流,长跪不起。老人深明大义,硬朗地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让盐碱滩的乡亲吃上白馍,给娘脸上争光了,娘高兴。男儿膝下有黄金,你站起来,挺起腰走回去,乡亲们等着你哪!
宇文辉守着妻女的灵魂,守着乡亲们,坚守在盐碱滩上。
房东的女儿叶如霞喜欢他暗恋他,处处照顾他关心他。姜子倩生前把宇文辉托付给了叶如霞。他不敢接受,生怕招惹闲言碎语,让吐沫星子玷污了纯洁的乡村姑娘。他把自己封闭起来,窗棂锯断几根,留出一个窗洞,叶如霞送饭时把饭罐递进去,他吃完再把饭罐从窗洞递出来。他披头散发,不修边幅,为开发规划彻夜不眠。他喜欢叶如霞,不愿伤害她。叶如霞真爱宇文辉,只能埋在心里。村里的坏人造谣生事,两颗痛苦的心灵默默忍受着折磨……
古城县和联合国的合作项目获得成功,宇文辉的科学论文被国外发布,一下子轰动了世界。但是在国内,他的成就都记在了史超的名下……直到他扶着破旧的自行车倒在丰收的麦田里,他从未把自己当成科学家。
凯茜知道了宇文辉经受的人生苦难和磨砺,诸多不幸与不公,似乎宽释了许多心头积怨,对宇文辉有了许多敬佩,但是对叶如霞却有几多耿耿于怀。她想,如果因为这个女人,宇文辉的人品将会大打折扣。
凯茜和叶如霞终于在实验站的旧址前见面了,一番交流使她的成见冰释雪融。宇文辉留下的书信、文稿,溢满了对父母妻儿深沉的爱恋,然而,为了盐碱滩的父老乡亲,他把自己的爱恋深深埋在盐碱滩上和对“水盐运动规律”的科学探索中了。
“我是学农的,一辈子就要在土地上打滚儿!”宇文辉这样界定自己的人生。
“我和农民一样,其实都是种地的。”宇文辉这样界定自己的身份。
“科学研究最终是为大众服务的,没什么名利可图。”宇文辉这样看待个人得失。
“如何处理家庭、爱情、儿女和事业的关系,是人生一大难题。古今中外很少有成功者,我更是个失败者。”宇文辉这样评介自己的成败。
“来自黄土,归于大地。”宇文辉对生命的归属如此淡定。
凯茜读着宇文辉留下的书信,感慨万端。她问叶如霞:实验站早已撤消了,你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呀?
叶如霞把凯茜带到宇文辉和姜子倩的坟前。坟冢很大,像座山丘,芳草萋萋,摆满野花编织的花环,四周被人踩成一圈平路。叶如霞说:这片坟地是赵县长和乡亲们为宇文老师选下的,当年他和姜老师常来这里聊天,他们埋在这里,能天天看见俺们。下葬那天全县几十万人都惊动了,乡亲们蒸好成筐的白馍,车拉肩扛赶了过来,小小的坟堆一转眼堆成了一座馍山哪!
凯茜问:你们敬重他,究竟为什么?
叶如霞说:老百姓最懂得感恩。他让这片老碱窝子长出了麦子,让千千万万人吃上了白馍吃饱了肚子,老百姓就把他记在心里敬在脑门上。今天的年轻人把他们看成傻子,他们可是俺们的亲人、恩人。我年轻时候跟着他们度过了人生最充实的一段时光,守着他们心里敞亮,活得踏实。一个人能让别人记住,不容易呀!
凯茜双手捧着当年宇文辉亲手替她编织的花环,尽管早已干枯,却依旧散发着清香,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向那座坟冢扑了过去……
天下最可怕的是什么?是饥饿。
天下最宝贵的是什么?是土地。
天下最可敬的是什么?是寂寞。
天下最可耻的是什么?是嫉妒。
天下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奉献。
8jx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