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3
作者:信王朱由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469

() 永嘉二年(308年),晋朝天下倒是没有太多大事发生,王弥造反算是一件,而更为重要的事,则发生在凉州。

这一年开春没到,辛勤忧劳的张州长就病倒了,而且病的很严重,中风,不能讲话,由于大儿子还在京城办公(此时张轨的大儿子张?早就顺利的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被朝廷授予骁骑将军的职务,正在洛阳),只好让小儿子张茂带领州长的职务,处理公务。

任何一出电视剧都不会让主人公的好日子一直过下去,总要有些波折才算是有起伏,凉州也不例外,虽然张州长一心为民,苦心经营着凉州,而且,凉州百姓们的生活水平自从张州长到来之后也是提高了很多(之后会讲到),但是总有阴谋家和野心家不乐意看到这样的局面。

陇西郡长(内史)张越就是这样的人,作为凉州世家豪门子弟,而且又是自认为英武不凡的人才,感觉一个小小的陇西郡这样的地市级单位实在是太屈才了,要做,就要做到凉州刺史那样省部级的领导才有意义,因此,找到自己的老哥,酒泉郡长张镇(一家之中有两个市长,是在不简单)以及西平郡郡长曹祛商量个办法,驱除张轨。

要说下级官员对于上级不满意,也最多就是越级抗议,只不过这三位郡长凑在一起,胆子大了许多,也更有民主意识,直接越过许多级,向当时在长安主持西北工作的南阳王司马模上书,要求更换州长张轨,听说凉州边上秦州州长贾龛政绩不错,要求换他。而且,撤换张轨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中风的张州长眼下成了残疾人,不能办公了。

先不说张州长是不是中风严重到残疾的地步,只是下级官员竟然可以要求上级调派符合他们心意的官员就任,就已经让人惊讶了,只能说明,要不晋朝的公务员太有民主意识了,要不就是朝廷的法纪已经荡然无存了。

贾龛也是糊涂,凉州比秦州富庶,又有“眼巴巴”盼着自己过去就任的下属(张越等人),当即就同意了,只是他的哥哥不傻,一看这个苗头,肯定不是希望自己弟弟去凉州发展,而是张越找个借口踢开张轨罢了,而且张轨在凉州多年,政绩卓著,人民又是十分满意,自己弟弟去了,岂不是被人当了枪使!

把道理说清楚了,贾龛也是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拒绝,这边张越等人早就等不及了,反正贾龛也好张龛也罢,都只是个幌子而已,真正的目的是自己当州长,因此直接踢开政府闹革命,一边直接上洛阳的晋怀帝上书,要求州长换人,一边公然宣布推选主管州内军事的参谋长(军司)杜耽为州长。再由杜耽上书朝廷,推荐张越担任州长,玩了一出曲线救国的棋局。

这下就是**裸的叛变行为了,没有上级有关部门的授权和命令,直接就罢免了一州之长,而且换谁都是他们说了算,对于这种叛乱行为,中风在床的张轨,却第一次表示了忍让。

张州长不能说话,写还是能写,让人拿来笔和木简(那会儿纸是稀罕物),准备起草文告,说明自己确实身体衰老,也是力不从心了,准备归隐宜阳老家(张州长在那里出生,长大)。

张州长不是小孩子了,这种时候开不得玩笑,宜阳现在什么情况,他应该比谁都清楚,早十年他这么说,大家都会羡慕嫉妒他,因为那是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附近(洛阳边上),环境良好,适宜人类居住,只是现在整个中原一片混乱,到处都是抢劫的强盗和匪徒,还有不安分的异族人,现在回宜阳,那是送死啊。

越是危难的时刻,越能反应出一个人的品质,长史王融和参军孟畅闯进张州长的卧室,当面把张镇等人写的罢免张轨的公告踩断(公告写在木简上),然后拔剑而出,召集军队,准备讨伐叛乱分子。

这时,张轨的大儿子张?刚好思念家乡(京师饥馑,估计也是吃不好,穿不好),辞职回家,遇上叛乱,于是被任命为讨伐叛军中军指挥官,指挥平叛事宜。

出兵之前,张?和他父亲一样,还是认为能尽量减少死伤就应该减少死伤,因此,派了张镇的外甥,在讨平叛乱军司令部担任后勤职务(主薄,管理钱粮等杂事)的令狐亚去劝说劝说自己的舅舅。

这下知道火玩大了的张镇清醒了过来,发现自己的弟弟却是不厚道,最关键的是,凉州其他郡长们纷纷表示支持张州长,酒泉太守张?派儿子张坦飞马入京师,向上级说明情况,而张轨的助理(治中)杨澹更是跑到长安,当着南阳王司马模的面,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以表示张轨是遭人陷害的。明白了人心向背之后的张镇赶紧跑到张?面前请罪。

这下,领头挑事的两人,张镇软了,张越不知所踪,剩下一个西平郡长曹祛苦苦支撑,晋怀帝这个时候也是醒悟过来,在南阳王司马模的证明下,明白了始末,因此下令严惩闹事者。

这个时候闹事者只剩下了个西平郡守曹祛,张?集结州中主力,步骑三万,击破曹祛的抵抗,把这个谋反案的从犯斩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