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裂
作者:zgc200503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62

22、分裂

我的日常生活则远远比不得爱情的幸福。命运中的众神不象爱神一样的眷顾我,他们要冷酷得多。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无数的困难压在我们头上。八个人有一顿没一顿,过了今天不想明天。我对这种状况感到忧虑,对谁也不吭一声的沉默感到厌恨。这个幼稚的小集体在困难面前显出了它是多么的无能。当然,如果仅仅是王源钊、杨觅知、史山明和我,情况也许会不同些。困难还在于我们负起了救助张魏陆董的义务。这个家庭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急剧的扩大了一倍。

张征智、魏可箴、小陆都是明事理的人,也能吃苦,踏实肯干,都是本分人,住到我们这边应该说比我们的心情还难受。他们心底里很想能尽力来减小这个大家庭的困难,只是无能为力。小董可能从小在家里干得很少,家里条件也不错,没经历过艰难,他无忧无虑。要说家庭条件,张征智、小陆家相对来说也不差,有点接济。但要解决八口之家的困难,无济于事。更何况长期吃大户的作法任何一个集体都是行不通的,搁在谁的头上也承受不了。而我们这边四个,前面已经讲了,三个家里都不是很好,而史山明过去父母都是南下老干部,条件优越,现在父亲已去世,家里一下塌掉了大半个天,比不得先前的日子了。而我们自己在乡里去年好吃懒做快活一年,现在已是家徒四壁,自己都嫌多个人影,再挤进四个人来。情况恶化到无以复加。

沉重的负担将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如果是个成熟懂事的集体也许可以团结在一起克服困难,我们欠缺的正好是成熟和认真。分裂势所必然。等到这个大家庭再冒不出烟的时候,看来只好开小灶了。

那些天大家把话闷在心里。王源钊心事重重,有时发几句牢骚,看得出来,他那时处事比我们稍稍成熟些,生产队对他反映都不错。可那有什么用,他也不可能出头负起领导责任来。杨觅知只要哪天能借到米,吃了一顿饱饭就穷作乐,逗他的狗。(我们还喂了狗,狗不嫌家贫。这狗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被打了吃了)史山明正在谈恋爱,忙得顾不上生活,没吃了就到外面打游击,蹭饭;我也跟他一样。我们这副样子我是最怕书薇来看到了。我们这个家过去也曾热热闹闹,快快活活,现在穷得揭不开锅。她要来看我,连条坐的板凳都没有,当柴火劈了。同学间的关系已经有点异样。她来了场面会很尴尬,我的脸上实在无光。

最不好受的是张征智,魏可箴他们四个人。他们住在我们一起不能说好,因为实在不好;又不能说坏,住在别人屋里怎么能说坏呢?只好不吭声,忍饥挨饿去出工。

八个人就是没有一个人把困难提到桌面上来。这本来是唯一的办法.。生产队不会管我们。要解决问题根本的还得从自己入手。我也想过,要有本账,让每个人的花费和捐助是明明白白的,稀里马哈,今天吃我的,明天吃你的,看似和睦,实际大家心里并不认同,时间一长就没有拿的了。出工也不会积极。有的出工有的睡觉,又是吃的大锅饭,短时间没问题,时间一长出工的还愿意这么干吗?大家都不出工,明年又吃什么呢?谁能知道我们在乡里要熬到那一天?亲兄弟明算帐,这句古训才是维持长久之计。但我没有讲出口,也没有人肯商量,连我们这边的四个人之间也没有商量,总觉得朋友之间一本正经谈经济问题是小气,不好意思。而且怕误解。哪个先提出来,就是哪个小气。不想事的反而显得大气。结果我们没有一个人吭声。

我们真是幼稚到了极点。什么叫没有饭吃?这就是千真万确的没有饭吃!我们有时一天仅吃一顿藕,还是靠赊账买了队里的。那藕是碱性,吃到肚里刮油,反而更觉饿。八张嘴缝起来有一尺多长,要日进斗米,米缸却常常是粒米皆无。有时借了点谷,这本是喜事,可是连挑到大队的机房打米去都磨磨蹭蹭。好容易有人把米打好,又要等有人愿意出去寻烧的。水缸常常是空的,没人勤快挑水,就不用说烧开水了。菜园更不要提,没一个人想起去种菜,也没人出去偷菜了,不是改邪归正,是不愿无端做贡献。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个大家庭的意志是完全垮了。每个人,包括我,作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已经丧失了共同战胜困难所必须的积极性。这样的日子根本无法维持下去,却又没有能力正视现实,认真商量怎么办。

 既然我们这个大家庭没有一个能主事的头,那就只有散伙,我越来越这样认为了。

待续 23、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