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使君大人相召(求推)
作者:河马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421

永和公主是谁不重要,关键是这个韦妃的重要性,对于王绘来说,甚至对于长安城里的王鉷,乃至于王鉷身后站着的李林甫,都是个重要的人。

提到韦妃就得提到韦妃的兄长韦坚,此人一样作为御史中丞,天宝初年甚受玄宗的赏识,玄宗本有意以用来接替愈发位高权重,连李隆基都觉得宰相权力太大的李林甫。

韦坚擅于治水,也擅于理财,先于天宝元年为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后升江淮男租庸使、转运使、处置使、又兼御史中丞,比起王鉷来的权势还要大上几分,玄宗一度示意韦坚入相,不过最后韦坚不但没当成宰相,还被李林甫行险弄死在流放的半途。

这就可见韦坚的重要性,当时韦坚的权势仅仅在李林甫之下,却又不依附于李林甫,作为太子集团的中坚,可以说与李林甫远不是是敌非友,而是你死我活的境遇。

李林甫与太子李亨不睦,太子之位空虚之时,李林甫曾助力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夺位,玄宗却选了李亨,这也是李林甫与李亨为敌的来源,他怕终有一日太子李亨登基,会拿他开刀。

而韦坚被流放的罪名虽只是‘干进不已’,这却涉及到了另一桩事,那也一样是李林甫在拿了韦妃之女擅自出长安后可以告一个太子李亨谋反的必要。

因为当初作为韦妃之兄的韦坚,一样是涉嫌谋反!

韦坚与皇甫惟明深夜密会,被李林甫遣杨慎矜告了一遭,这事还要牵扯到太子李亨,因为韦坚是先行与太子密会,然后又去会了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皇甫惟明的!

也惹得玄宗大怒,疑心大气,险些就废了李亨的太子之位,最后却只以一个不上不下的罪名杀了皇甫惟明,至于韦坚,却是半途被斩草除根的李林甫给弄死,唯独太子李亨独善其身,玄宗还将皇甫惟明留下的两镇节度使之位给了与太子李亨相善的河东节度使王忠嗣,警告李林甫不得再将此事涉及太子,李林甫虽是不甘,但他得罪谁都不敢得罪玄宗,此事也就告了一个段落。

换言之,这已经是陈年旧事,即使无端拿来攻扞太子,怕也没什么用处,不过这若是真的牵扯到了彼时韦妃与太子之女永和擅自出了长安城,那就足够了。

在李林甫一党看来,玄宗没拿下李亨,不是对这个太子有多欢喜,而是认为自己已经逼死过一任太子,所以这才手下留情,没拿下李亨的太子之位。首发

但若是真的涉及到谋反,玄宗定然就不会止于此了,因为他也一样怕自己会成了那个倒霉的父皇睿宗,被夺去皇位,老死宫中。

李隆基是靠着不光明的手段,他是学着太宗陛下,把睿宗逼成了太上皇,这才能登上皇位,所以也一样怕自己的儿子会效仿,前一个太子李瑛就是这般死的。

所以李林甫才让王鉷出面,着王绘拿下韦妃之女,只是此时长安城里的王鉷并不知道,王绘已经办砸了事,王鉷等人还在等着消息。

至于这位江州长史王绘,在得知自己复起之机已经付与东流后,回府中关上了三日不出府,然后直接向江州刺史韦兰请辞告老还乡。

韦兰也是干净利落,准许了王绘的辞呈,并没有赶尽杀绝,也是因为王绘还没来得及发动,韦兰虽知王绘是王鉷的人,这若无理拿下,那也不甚妥当,既然其人有自知之明,他倒也乐得如此。

这些都和叶俞无关,一点关系都没有。

说到底只是大唐朝堂上的事,小了说也是江州官场上的震动,没人会在意他这么一个州学学子,也更不会有人去在意为何永和公主会在那小小的江州待上近一月之久,仅仅是因为曾在楚城时遇到一个惹恼了她的叶俞,然后一道在下了十几天的棋而已。

仅此而已。

如果的话?

总之,这次的事与此时的叶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最多是州学里的助教们行走间更加匆忙,连经学博士吴贞都很少出现在州学了。

王绘的‘告老还乡’,同样使得一批前阵子依附于他的官吏被使君大人迁怒清算,有心于功名的吴贞忙着四下去扣使君大人的府门还来不及,自然也就不会经常在州学。

主官不在,这些个助教们也就懒得管的那般严厉,这倒是使得一帮子州学学子们一脸喜色了,各自的日子也愈发悠闲。

如此一来,时间过了也快,一晃眼,离着李和离开江州已经有一个月之久,这一日,叶俞正刚刚散了一圈步回来。

这是个新习惯,每日住宿闭门之后,叶俞都会选择在四下转上几圈,就当是一天下来的松散时间,用来整理思绪也好,清理一天的所得也好,这个习惯也是从自李和不辞而别后开始有的,因为他发现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是空闲。

这一日也依旧如常,只不过回了屋子后,里面已经有人坐在那了。

来人年岁三十许,是州学里的助教,也是一样管着住宿学子的王姓师长,叶俞自然是熟识。

“师长。”

“恩。”

“不知师长此时所来何事?”

叶俞问。

那王姓助教颔首回应,这却是清了清嗓子,面露了几分试探,小心翼翼的发问。

“叶俞,你可与使君大人相识?”

“使君?”叶俞愕然,随意又恍然,摇摇头道:“不识得。”

“唔?”

叶俞的表情王姓助教自是看在眼里,他皱了皱眉头,想是有几分不解,不过还是口中客气的道:“方才使君大人遣家人过来送了个口信,让你一会前去拜见。”

“此时?”

“恩,正是此时。”

王姓助教颔首,轻笑道:“这是使君大人有召,自然要去。”

“这不是申时已过么?住宿门当是关了。”

叶俞皱眉,试图不去道。

“某会开了侧门让你出去,这没什么。”

王姓助教却是笑着回答,甚至有几分讨好。

听到这里,叶俞颇感无力,但他也只能点头了,总不能告知助教,使君大人有召,但他不想去吧?

前阵子是江州长史相召,他是不明所以的去了,稀里糊涂的回了。

这次是使君大人相召,不用想的,那也无甚好事,更别提叶俞对那个当初在李和府上对他横眉冷视的韦兰韦大人,可实在没什么好感。

若说之后还有谁提起来,则是李泌的来信有说起过这位使君大人,但也只是寥寥几笔,李泌这封信也只是普通的问候信,如若有难处,可以去寻江州刺史韦兰相助云云,此人乃是他的同窗,就再无其他。

叶俞也并未当回事,别人巴不得能巴结上堂堂使君大人,唯独叶俞一个畏之如虎,因为韦兰的身份,从口误的梅儿那里,他也猜到几分,这要是现如今掺和进去,肯定没什么好处。

依旧是那句老话,他还是只是个州学学子,没名动天下,也更无甚权力,事关太子李亨,不到万不得已,叶俞不想,也根本不愿意去掺和,更没那资格。

结果……这位使君大人倒是自己找上门来了。

叶俞心里苦笑,拱拱手谢了王姓助教的‘侧门’,然后直奔位于中城的江州刺史府。

江州是中州,这才前文已经说过,不上不下,所以这江州刺史也实在不是什么大官,四品的地方官而已,既无领兵权,又要受到地方长史的牵绊,若本是长安官员的,被派到江州做刺史,几乎就算是不升反降,换言之,韦兰这个刺史,也算当到了头,只能一直坐下去,然后直到告老还乡。

这次没遇到之前一样的轻视,刺史府的仆从听了是使君大人传唤来的,让叶俞静等了半柱香的时候,就由一名仆从领着他到了大堂。

刺史府的格式也与去过的长史府大致相当,不显得有多华美,但却很有厚重感,这显然是盛唐的建筑多用深色所致。

那位刺史大人端坐于上首,眼见叶俞进来,抿了一口茶,然后微微颔首,算是打过了招呼。

“见过使君大人。”

叶俞心中无奈,只得弯腰作揖。

说起来,这阵子这行礼,比十六载还要多,好在他不是清穿……是唐穿,用不着动不动就三叩九拜,也算件好事。

这样一想,好歹也稍微平衡了些。

“如此晚的召你来,是因为白日事多,无那闲暇。”韦兰解释了一声,然后继续道:“本官的好友李泌有书信来,夸了你这弟子一通,今日送来的州学考校评了上等的策论就见了你的名字,所以就召你前来见见。”

这也让叶俞松了口气,不知是不是使君大人未认出他,竟然未提及之前在李和府上的事,可还没等叶俞一口气送到了底,这又不得不提了起来。

“只是……”

使君大人略有皱眉,质问的口气道:“不知怎的,某觉得你有几分面熟……”

“学生乃州学学子,也是使君大人的门生,使君大人当是在州学中见过。”叶俞轻声一笑,镇定答道。

江州刺史韦兰也有去过州学视察,不过那天,叶俞恰巧没有课业,也就是说,根本不在。

“恩,也是。”

韦兰微颔首,露出几分满意的笑意,道:“这倒也有可能。”

不过也好歹蒙混过去了,叶俞松了口气。

~~~~~~~~~~~

明晚十二点前500推,则明日三更!!后天600推!!也三更,以此继续……暂时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