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史无前例的狂飙(1)
作者:蔡王诗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45

第二节 遭遇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1)

纵观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演进和嬗变的历史过程,都是由无数个人物和事件所构成。这些人和事,不因时光流逝而淡忘,不因相隔久远而腐朽,不因沉寂如烟而摒弃;由此产生的原创震撼力,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人类历史并没有因时空而产生遥远的距离。

历史的草稿由人民书写。人民每日都在笔走龙蛇、援笔濡墨,著述不辍、薪火相传,以匡扶、批判和写实为己任,以严谨、公正和灵动为宗旨,写尽人间百态,道出世间万象,构成人类追求进步与光明的生动描摹。尽管往事悠远、风雨沧桑,当我们重温旧言、重思旧事、重寻旧辙时,无论在风云激荡或和风细雨中,都给我们以立志不负前人的激励,以为中国崛起而奋起的鼓舞。中国近代史浸透这份沉思和鲜活。

我年甫8周岁时,由**同志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情地摧残和毁灭着中国。这场由人为强行操纵而开展的政治运动,是对人们灵魂的折磨和人性的惩罚,是在人们生命的根基上套以粗壮的锁链。这场“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是我们民族的极大悲哀。不仅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惨遭重创、元气大伤,而且摧残几代中国人的身心,给我们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绝不亚于遭遇一场大规模战争产生的后果。

那些年,我处在懵懂稚嫩的年龄。可以肯定地说,这场政治运动的蓬勃展开,与我这个稚嫩的少年毫不相干。步入成年,我在回顾那些日子里的所见所闻后,深感“文/化/大/革命”中的种种做法,实质上是把庄严与荒诞、真诚与虚伪,善良与凶煞、温和与暴虐,正义与邪恶、耿直与奴性,残酷地揉捏和混淆为一体,极度混乱和肆意摧毁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然而,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运动起缘,并非是空中楼阁。

早在1956―1957年,党/的八大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后,**同志开始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伟大的宏伟抱负,进行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探索。这个时期,**同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辩证唯物主义运用的得心应手,因而产生他一生中最引为得意的两篇光辉著作,即,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1957年2月27日在1800多人出席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所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这表明,**同志不仅关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鲜事物,如,第二个五年计划、农业生产合作社等,而且更加关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问题,尤其关注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文化领域。**同志深感建立在几千年文化土壤上的新中国许多地方,与**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存在“剪不断、理还乱”诸多矛盾和问题。他出于“反修防修”的善良愿望和纯正动机,在新中国的讲坛上多次用尖锐潇洒的言辞宣称:在我们党内,“真正懂马/克/思/主义的人不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多。”

鉴于这种想法,在1963―1965年,**同志总结湖南、河北等地的经验后,提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思想,开始在全国城乡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农村,以“四清”(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等为主;在城市,以“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等为主。1965年,又把城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统一为以“四清”(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为主在全国展开。开展这场教育运动,原来是针对干部队伍中某些/蜕/化变/质的腐/败分子进行,后来却被掌握实权的人转移斗争大方向,变成打击和粉碎资本主义势力猖狂进攻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许多地方指挥群众办学习班、派工作组,要求群众开展自我反省和斗争,这些举动,实质上就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预演。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的文章。这篇文章被称为是“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散发出那个时代风云激荡般的炽热。同时,中央高层领导中接二连三地发生“政治事件”后,全国报刊上发表气势汹汹、连篇累牍的批判性文章,风生水起,与之遥相呼应,全国人民为此感到惶恐不安;在各级领导层中每次发生“阶级斗争”的强烈地震,使得各种假说和猜测铺天盖地、大行其道,全国人民为此感到震惊。

**同志以他深居简出的神秘、言重九鼎的威严、变幻莫测的高深、超乎寻常的敏锐,发现党内当时出现资产阶级倾向,即所谓“走资派还在走”的观点。他认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发动自上而下的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公开全面地发动全国人民,进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把被走资派(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简称)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从而达到他固守大权、剪除异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