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八 芒种节――亡种节(三)
为了让阅者看起来有连贯性,下面这段文字在本章和后一章再转述一遍。
用“芒种节”谐音“亡种节”祭奠扬州屠城十日的无辜(1645年、顺治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和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被害(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曹雪芹巧妙利用“四月二十五日”的第二天设计了“四月二十六日”这样一个与历法几乎可以乱真的“芒种节”。祭奠的内容是分三块写的:一是通过宝玉和冯紫英等的接触的情节,告诉阅者“不幸之幸”――“不幸之讯”,用宝玉见面前“换衣裳”暗示“挽遗像”。二是利用黛玉籍贯扬州和爱哭暗示扬州屠城造成无数灭门之祸的悲痛。三是丫头们芒种节饯花用花枝扎轿马――招魂的纸轿纸马祭慰亡灵。本章说第二块,第二十六回写道:
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 "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 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书中林黛玉不知哭过多少次,唯独芒种节前一天的哭竟然“落花满地鸟惊飞”,并为此哭赋诗,在红楼梦二牍中,黛玉的哭原是扬州屠城造成的灭门悲痛).真是: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第二十七回写道:话说林黛玉正自悲泣, 忽听院门响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送了出来. 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 宝玉等进去关了门, 方转过来,犹望着门(扬州家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污秽――屠杀的尸腐之气),方转身回来,无精打彩的卸了残妆.
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 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他思父母,想家乡(想念家乡扬州),受了委曲(围困),只得用话宽慰解劝.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 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 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含着泪,坐到二更多天”就暗示扬州守将史可法的“深更泪”――史可法将与扬州共存亡,用《桃花扇》中的话来说:不怕烟尘四面生, 江头尚有亚夫营,模糊老眼深更泪,赚出淮南十万兵)…..
在“薛宝琴广陵怀古诗”一章中谈到,红楼梦中对“扬州屠城”还有其他暗示,如林黛玉之父林如海就谐音“陵如海”; 第十四回回目“林如海捐?(死的婉指)扬州城”,“捐?”就谐音“全完”;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的“仙逝”就谐音“全死”,并且都点名扬州城;“贾夫人”谐音“江淮人”,扬州口音主要是江淮官话;第五十七回中贾宝玉装疯要把林家接黛玉的人打出去,贾母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