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革命真不是请客吃饭(求收藏)
作者:江南节度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38

把现代的商品拿到晚清去骗钱,不过是小儿科的事情,能源源不断的充足革命军费而已。

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要想推翻伪清统治,击败南北新军这一清廷当时唯一的强军,尤其是北洋新军,必须依靠比它们更为强大的军事力量,甚至还要做好抵御列强武装干涉的准备。胡贵问道:“除了先办一所像大通师范学堂这样的业余军校,光哥,你在军事上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梁伟光走到办公桌前,把烟头用力摁了摁才掐灭在烟灰缸里,又从桌上的那包苏烟里抽出一根点上火,一屁股坐在桌面上,很无耻道:“说实话,我还真没能理出一个特别清楚的思路。在那个地方才待了半天,对一个村子都还没有足够的了解,更别说当时的整个社会形势了。**说的对啊,没有实践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对于自己这较为无赖的说法,梁伟光也颇觉不好意思,却发现胡贵听了之后并不感到奇怪,更没有作昏倒状。愣了一下,他既是惊讶又是自嘲道:“老胡,你很淡定嘛。”

“要是能给冯凯打个电话,你那同学一定会骂你没心没肺,只管挖坑不管埋人。”胡贵开了句玩笑后,说道:“我这几天也恶补了一下历史知识,才发现武昌起义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太多的侥幸与偶然。”

原来,胡贵连续熬夜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晚清的历史资料,尤其是从1900年庚子事变至1911年辛亥革命的这段时期,了解的越多他就越心惊。他把自己的一些体会大概给提了一下,末了说道:“光哥,这些都在我刚才给你的那摞资料里,你一定要抽空多看看。”

“老胡,网上灌水的东西也靠谱?”梁伟光半信半疑。

“我也不敢完全肯定,不过很多都是历史刊物上的论文,应该有一定真实性。总之你看过之后,结合那边的实际情况就有数了。”

胡贵说的东西暂时先搁一边,梁伟光接着道:“军事方面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思路,但**他老人家的那几句真理肯定还是行之有效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在那个时候应该也照样管用。”

胡贵笑道:“抓住枪杆子,交好锄把子。光哥,刚才我差点以为你都没信心了。”

梁伟光坦言道:“信心当然有,推翻满清并建立一个新中国,我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即使外国列强要干涉,我也有一定的把握对付它们。关键是如何经营好这么一个国家,对于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治理,其实我们就是外行。”

胡贵不禁连连点头。

“老胡,比如对经济、科技、文化这些方面,我们虽不说一窍不通,但也谈不上有多精通,难啊。”梁伟光话锋一转,跟着反问了一句:“你以为我们这些人过去,多了一百年的知识积累就不会走弯路?”

不待胡贵说话,梁伟光又叹道:“就说齐振宇吧,他在大学里学的是临床医学,即使他也过去了,也就是在医学的大多数方向比那个时候的人多懂一点,至于能不能扛起整个医学事业的大旗,还是未知数。更别说其它各行各业,真难啊。”

话题有点沉重,胡贵的神色也严肃起来,他问道:“光哥,你的意思是还要再挖点人过去,多多益善?”

“你感兴趣的人才,人家不一定乐意去;乐意去的,你不一定感兴趣。而且这事知道的人越多就麻烦,难道都要灭口了?”

胡贵也愁道:“这事的确棘手,又不能去人才市场公开招聘。”

梁伟光道:“那是以后的事了,目前首要的是如何建立一支可靠的军事力量,可不能白白糟蹋了那批军火。”

胡贵问道:“你的初步设想是?”

“我感觉陆万英不是一个简单人物,估计在当地也是挺有分量的,最好通过他先搞一个乡间的民团出来。如果已经有了民团,那就设法渗透进去。”

“嗯,清末民初的时候,各省各地基本上都有自建的民团。”对此胡贵也多少了解了一些,他提醒道:“不要忘了,还有新军。”

梁伟光道:“据说我的太爷爷年轻时,就在乡里民团干过,后来去新军第九镇当过兵,好像就在镇江还参加过辛亥革命。”

“就是你老爸的爷爷?”

“是啊。”梁伟光笑着点了点头。

“那你应该去找你的这位太爷爷,看能不能联系上。”胡贵打趣道:“不过见面之后,你到时只能叫他大哥吧?说不定他还要叫你大哥。”

想到这,梁伟光也觉得有意思,他说道:“行香村现在就有一个人,在新军第九镇的三十五标当兵,倒是可以试着打听打听。”

听得胡贵也很期待,他看今晚时间不早了,就问道:“光哥,你今天还过去吗?”

梁伟光抬头看看办公室墙上的电子钟,说道:“拿了大米和面粉就走。”

于是,胡贵带梁伟光去了酒店底下的一间仓库。

这里堆放的全是一袋袋包装好的大米和面粉,每袋都是定量的五十公斤包装,数量估计各有百十来袋。

前几天,胡贵特地找了一家包装材料厂加急定做了一批包装袋,外包装上除了“大米”、“?粉”和“50公斤”的字样外,什么都没有多印,也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胡贵用脚踢了踢,说道:“今天下午才送过来的,每样各一百五十袋。”只不过才三四、天的时间,他就赶制出了一批包装袋,而且还安排人用这些袋子装好了十五吨的大米和面粉,想必也给累得够呛。

梁伟光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老胡,辛苦你了。”

胡贵随口道:“都是为了革命事业。编织袋装的是大米,里面有塑料袋做衬里的内胆可以防止受潮。为了区别开来,面粉就用无纺布包装袋装了,这种袋子柔韧性好、防霉防潮防蛀、无毒无味、透气性好,挺环保的就是成本太高。”

梁伟光也开玩笑道:“老胡,这大米和面粉的质量怎么样?现在社会上能够放心吃的食品确实不多,革命事业可不能在你这里掉链子啊。“

胡贵拍了拍胸脯:“我家农场自己种的,而且也是农场的加工厂搞的,绝对没有添加什么增白剂。”

另外,仓库角落里还准备了一些手电筒和十几箱大号电池,梁伟光也一起带走了。

回到清朝那边的时候,已经是过了零点。

陆老先生家的这偏屋,其实不比小户人家的正屋差。有点类似于北方的那种四合院子,进了南面的大门,穿过厅房便是一个有几十平米的天井。天井两边是东西厢房,后面是一间很大的厅堂,厅堂后面还有上房,所有房间都有廊子贯通相连。

梁伟光一出现在天井,就正好瞥到暗哨李可乐,他冲李可乐示意了一下,李可乐偷笑着比划出V型手势而没有着声。

兄弟们还没有睡觉,聚在厅堂里面正低声聊得热乎,两根在大润发超市买的大蜡烛,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火花。

装手榴弹的三只木箱,和装子弹的十来只铁皮箱子,贴着厅堂的墙根码得整整齐齐,还有三挺捷克式静静地卧在上面。

除了严凯,每个人的怀里都抱着家伙,就连冯凯这个从来没有摸过真枪的,也背了支五六式冲锋枪壮壮胆子。

梁伟光在门外说道:“精神都挺足的嘛。”突如其来的声音,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严凯回过神来,笑道:“可乐这个臭小子,玩忽职守啊。”

梁伟光问道:“这么激动,都在聊什么呢?”

冯凯兴奋道:“光子,刚才我在说打土豪分田地,怎么建立革命根据地。”

梁伟光给了他一个爆栗,不客气道:“革命可不是请客吃饭这么容易。”

PS:本书QQ群529548,欢迎各位书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