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部长看到儿子杜春的书法,心里的震撼不言而喻。他特意把那张“行云流水”的字带给省书协让看看,得到了一致的赞不绝口的欣赏。想着假以时日,也许儿子在书法上会有点成就的,为此,他特意安排让杜春拜当代金石书法大师高山为徒,虽然是多年的老朋友,在高山仔细考察过杜春的书法作品和人品后,欣然答应收为关门弟子。
在黄部长的眼中,杜春好像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其孔武有力的臂膀绝非文弱书生可比拟,尤其是作品里的粗犷和奔放更是学院派的人难以突破的习惯和做作不可以模仿的。其实,儿子满腹经纶,所涉猎的典籍有些连自己都闻所未闻。高山虽然是多年的好友,可为人格调很清雅,如果不是杜春自身的修养得到他真心的认可,根本对于其他的都是不屑一顾的。
“老黄呀,我看你这个儿子将来的成就是我望尘莫及的。依照他的实力,我都不能给他做老师,惭愧呀。我只是希望黄土画派有继承呀,给孩子带带路,尤其他的性情,我揣摩了很久都不得要领。你还记得三国的张飞是书法家的事情吧?他的字就出自这个门派,可谓一脉相承,并且已经登堂入室。与我们所接搜的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赵孟?都是不同的风格,我是没法子教,挂念的只能是往年交情而已。”高山说。
“高老你过谦了,我儿子怎么能和几千年的古人扯在一起?难道是老杜?”黄部长说着也觉得困惑。
“他的启蒙老师应该在书法上极有成就,可我闻所未闻。你告诉我,他的第一任老师是谁?”高山问。
“这个我还说不上,应该是杜一山,可杜一山除了看护过林子之外,一直以杀猪为生,从来没听说过与书法有关系?”黄部长低头沉思。
“对了,我们在八十年代办展的时候收到过一幅参展作品,署名叫一山,书法力透纸背,遒劲狂放,实在是难得的佳品。可惜写在毛边纸上,当时我们找了很久都没找到这个人,所以也破例升格为参展作品,原因就是不符合要求。但那张作品当时受到启功先生的重视,带到了北京,赞叹不已,连他都说难及项背。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他可能就是杜一山,这个人神龙不见首尾,高深难测。你知道他在那儿吗?”高山一脸的征询。
“已经去世十多年了,我也是最近才找到他给我拉扯大的儿子杜春,有恩难报呀。”黄部长惋惜的说。
“可惜了,山野之高人。他的字我还记得,似乎叫土木,仔细琢磨,不就是杜字吗?我们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可惜了。他的遗作还有吗?我想用余生研究研究。”高山问道。
黄部长摇了摇头,遗憾的说:“所有的东西都在拆迁中被毁了,我听杜春说有很多老东西都被一起拆掉了。”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黄部长闲暇也舞文弄墨,岂不知道那次的损失无法估量。
“ 我们是民族的罪人呀,你说铜锣湾的文化底蕴有多深厚?我正为因一直呆在这里,不是想过闲云野鹤的生活,而是无法舍弃的东西很多,离开这里,我就觉得没有底气。”高山喟然长叹道。
黄部长沉思良久才说:“不过我听杜春说他妹妹有一副杜家先祖的的遗迹,似乎是他爷爷写的。是当年去南方的时候杜一山给的,杜春记得上面写的是十个字,应该还在的,我还没来得及问。”
“什么字?”高山听到激动的站了起来。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黄部长说。
“这可是孤品,没想到杜氏一门每人仅留一幅作品。你一定要她保护好,但愿有生之年,我也能有幸看上一眼就满足了。”高山很郑重的嘱咐道。
“我和杜春谈过,五岁就开始练习书法,杜一山虽然溺爱,可在这一点上丝毫手不留情,教育极为严格。也很难得呀,竹板子下,皮开肉绽,要说杜春的书法时间,已足足三十余年。我第一次看到,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震撼。”黄部长说。
“这就是失传的刀笔,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要说天资,杜春可能略逊杜一山一筹的,但勤能补拙,是可造之材。”高山说。
黄部长这才明白了杜一山的良苦用心,他极有可能知道自己,却混迹于市井之中,可能就是儿子还没到他渴望的境界,所以甘于贫穷,磨砺心志。此刻,他似乎听到了杜一山天堂里的笑声。想到这儿,不禁老泪纵横说:“老杜呀,你给我了一个完整的儿子,却继承的是你的大统。我愧对杜家,以后决不会不会让儿子改名换姓,包括你的孙子,我的孙子。”
“老黄呀,我觉得杜春似乎不妥,这个名字总觉得缺点什么,如你所说,后面加个雨,那就是完美无缺啦。”高山提醒说。
“对呀,老杜早就把这一切考虑好了。也就是我们父子相认之时,让我这么做。他真是用心良苦,良苦呀。”黄部长顿时如初梦醒。
从高山院长的黄土书画院出来,黄部长依旧激动不已。宦海多年,他希望儿子是个自由的人,自己以前的想法都显得有点庸俗,差点抹杀了儿子的潜质。这是他第二次来这里深谈,第一次带杜春来,高山和杜春一见如故,竟然聊了一天一夜,自己打发人去接的时候似乎还意犹未尽。回到家,黄部长就正式决定给儿子改名字,就叫杜春雨。也决定给儿子一个更大更好的书房,自己的小书房他都觉得不足以让他的思绪驰骋。
林志颖自然支持黄部长的做法,可一想儿子杜春和自己分开住,就不乐意了。最后老两口达成妥协,把自己的卧室腾出来让杜春住,还把客厅改一下,作为杜春的书房,小客厅就凑合着接待来人。黄部长也决定在桃花岛购买一处依山傍水的复式楼作为待迁之所。
等杜春从外面回来,家里彻底变了样子。虽然他不愿意,可黄部长已经决定了。
“儿子,你从此遵照你养父的遗愿,也是爸妈的意愿,改名字,叫杜春雨。”黄部长把自己琢磨的理由都说了出来,勉励杜春说:“大丈夫生于世间,岂能终老于黄泉之下默默无闻,应当有所作为。”
杜春一听觉得黄部长说得有理有据,也就答应下来说:“爸,那我也建议杜剑改名字,叫黄杜如何?”
“这不好,还是叫原来的名字。那是你养父杜一山起的,自然有他的深意,还是原来的好。这孩子与文学书画无缘,可能属于商业之才,他用一个剑字,极有可能就是铁肩负道义,长剑走天涯的意味,是希望杜剑能做一个儒商的意思。”黄部长说。
“是呀,土木金三合,以柔克刚,偏偏不取水火,符合五行之道。”杜春雨赞同道。
自此,杜春雨随着高山学习书法理论等白天就没有影子,晚上运笔如飞,写了不少作品。赵翠云也渐渐地好了起来,加之周末杜剑能够回来,一家子更显得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