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有所求
作者:水随天去秋无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78

鸠摩智见金箱精巧,当下袍袖一拂,箱盖无风自开,只见里边有三本书册,瞥眼瞧去,,最上边一本古色古香的一行小楷,赫然竟是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之‘拈花指’,鸠摩智心道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名震天下,据禅宗历来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拈金色波罗花遍示诸众,众人默然不语,只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释迦牟尼知迦叶已领悟心法,便道:“吾有正法眼藏,涅般法门,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禅宗以心传顿悟为第一大事,少林寺属于禅宗,对这‘拈花指’当是别有精研。我今日受此大辱,当痛下苦功,以期雪耻,这少林绝技,既然送来,我就当仁不让了。于是也不客套,袖袍一卷,送入怀中,知道对方主人对自已必有所求,也不答谢。

那黑衣箭队首领见鸠摩智收了金箱,不再多言,起身告退,率众骑绝尘而去,竟不再理《天下州县图》之事了。

鸠摩智此番大败,引以为耻,黑衣箭队既走,他便迫不及待的取出金箱观看,见另外两本却是‘多罗叶指’、‘无相劫指’和七十二绝技秘要,心中窃喜,他随手翻动,见这三卷武功诀要,阐述少林七十二绝技的要旨、练法,以及破解之道,尾叶落款写着慕容博手书,当下心中一惊,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名震天下,据说少林自创派以来,险了宋初曾有一位高僧身兼二十三门绝技之外,从未有第二人曾练到二十门以上。这慕容博能知悉少林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已然令人难信,至于连破解之道也尽皆通晓,那更是不可思议了。看罢不敢稍待,口中轻语,须找个地方披阅钻研一番,心中却是怕庞莫云再出来向他发难,头也不回,急奔而去。

话说鸠摩智引恨离去,既得少林绝技,打算就此回吐蕃,静心练功,以图报仇。怎知一路西去,总有人事先打点好了衣食住行,心中难免诧异,但他本来极为睿智,心念略转,已知何故,思及自己现在孤身一人,有人打点一切,省却自已许多麻烦,也就却之不恭了。

这一日,鸠摩智行至南广郡,天时已晚,近几天来他眼见就要回到吐蕃,反而不急赶路,刚一进城,便有镶金小轿等候于他,这一路上鸠摩智早就习惯,也不问话,当下迈入轿中,闭目养神。等到下轿时,已来到一家临江而立的大酒楼,由掌柜的迎上楼去,步入雅间,这回却有一黑衣老人在里等候,仔细一看,正是慕容博。

只听慕容博道:“明王别来无恙,老夫在此恭候多时了。”

鸠摩智哈哈一笑:“慕容先生之谊,小僧先行谢过”说罢只微笑不语,人已落座。

慕容博道:“十年前得遇明王,添为知已,老夫犹历在目,今日当与君促膝长谈。”

鸠摩智道:“昔年小僧与先生邂逅相逢,讲武论剑。得先生指点,生平疑义,颇有所解,今又得先生慨赠上乘武学秘笈,深恩厚德,不敢有忘。”

慕容博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我与明王当谈大事~”

鸠摩智心道,自已十年前入燕子坞参合庄藏书阁苦修三个月,他就向我借兵两千,这回先救我性命,又赠少林七十二绝技,可不知他又要借多少兵了?心中所想,不动声色,依旧微笑说道“何为大事?”

“老夫与一盟友,正在谋划宋辽之战,希望能同上次一样,借精兵两千,以做备用。倘若宋辽间战争复起,我大燕便能乘时而动。”慕容博看了看鸠摩智,见其无语,接着正容说道:“边关之上、仇杀状惨。我本不该有此妄念,引至刀兵之祸,只是历代祖宗遗训,均以兴复为嘱,慕容博无能,江湖上奔波半世,始终一无所成。我鲜卑慕容氏意图光复故国,还望明王成全!”看鸠摩智似有意动,便又接着说道:“老夫盟友,乃宋之重臣,手握大兵。可以里应外和,其时宋辽战起,两败具伤。你、我,再联同西夏,大理会猎中原,何愁大事不成?我燕国若得重建,尽当取之于南朝,界时江山可定。”

鸠摩智点头道:“不错!倘若宋朝既有外患,又生内乱,不但慕容先生复国有望,我吐蕃国众族也能分一杯羹。只是兵凶战危,世间岂有必胜之事?大宋兵多财足,只须有一二名将,率兵奋战,到时就算大辽也和你我联手,也未必便能取胜!”他此时说话,尚不知半月之后,宋军在游师雄大帅的指挥下就取得了抵抗青唐、吐蕃、西夏联军的胜利。只是由此可见大轮明王为人虽卑鄙无耻,但见识果然高明,不是利欲熏心之辈所能比拟。

慕容博听鸠摩智语气松动,有成事之望,便又游说:“明王不知,我那盟友,能保大宋无可用之将,兼之手握重兵,到时一呼百应,大事成矣!”

鸠摩智心道,此番受他恩惠,怎么也要借他二千人马是了,当下不再辩论,只道:“先生借兵之事,小僧回国,自当请我朝国主给与方便,只是联盟之事,须得宋辽起兵,方才定夺。”

慕容博大喜,如此一来,再借到这二千人马,自己手中便已有一万余兵,信心立时高涨,当下哈哈一笑:“如此多谢明王,待我鲜卑慕容家若成事,明王有所分咐,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两人正说话,酒菜已陆续上来,鸠摩智不由皱眉,慕容博知他怕此间话语外泄,当下笑道:“明王不必耽心,此间里里外外,众人皆是我的心腹,不会有半点差池。”

一夜无话,第二日鸠摩智赶路回国,从吐蕃国各族手中抽调二千精兵,亲自帅领,前往与慕容博定好的乐清县,却不知自已这一抽兵调走,直接导至十日后的洮州轻易失守,从而大面积战败,以到最后青唐被灭,吐蕃国易主,只是吐蕃各部人人皆崇拜佛法。所以他虽不在国内,但护国法师之位却被保留下来没动。

再说庞莫云当日力竭进阵,随即虚脱。司空玉、公孙小怡在阵里相候,见状忙搀扶着,随沈括身后,不敢一步踏错。

进得二层小楼,沈括嘱咐众人随意,便自已带了庞莫云一头钻进地下室。

众人见屋内摆设,或是闲情雅志,或是希奇古怪,形式更是各色不一,不由得都是好奇心大炽,把沈括半生研究物件,具是赏玩个够。一时间忘了问沈括要带庞莫云去哪?

却说庞莫云被沈括扶进地下室,只见一道长廊往前延伸,尽端似是夜明珠的蒙蒙清光。走了良久就是不见到头,庞莫云刚才挡箭力竭后,体内功力空空如也,人却没有稍歇,此时又是一番奔走,越发觉的混身软绵绵,再也提不起一丝力气,刚要出口叫停,不想此时在空空的丹田之内竟有一丝清凉之气,缓缓生出,立时觉的清爽无比,就似一个人闷了半天终于呼吸到一口新鲜空气一样,这清凉之气随着庞莫云的快速行走,生出速度也越来越快,此时所有疲惫一扫而空,凌波微步随既踏出,再也不用沈括来扶,体内功力在凌波微步相辅之下自行运转,越转越快,功力恢复,不在话下。

两人越走越快,渐渐的竟如浮光掠影一般,也不知沈括用的什么身法竟跟得上庞莫云全力施为下的凌波微步。顿饭工夫,终于走到尽头,却哪里有什么夜明珠,而是一个山洞出口,直通外界,只是走廊绵长幽远,阳光才被看的淡了。

出得长廊,是个山谷,占地不过方圆一里,四周却都是绝壁,中间一口温泉,旁边一个小小的草屋,只听沈括喊道:“黄兄,小弟带一武功绝顶高手,与你切磋,你怎么谢我?”

庞莫云只见草屋的门缓缓打开,从门中走出了一位鹤发童顔的老者出来,看着是慢慢走出来的,只觉眼前一花,人却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那老者的残影才从门口那消失。庞莫云心中大惊,不知这老者是谁,武功如此诡异,当下向沈括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