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侍郎是刑部的第二把手,小舅失踪一案便是由他主理,当时还向我问起一些诸如小舅相貌,习惯之类的问题,也算是打过几个照面。此人号称铁面无私,处理过好几起大案要案,很得老头子喜欢,所以这次决定亲自为他唯一的女儿主婚。
于侍郎这个位子,注定他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不属于任何派系,还好老头子喜欢,不然早就混不下去了。我到他府上将圣旨一念,于侍郎顿时大喜,能攀上一个王爷,这已经是一件大喜事了,还有老头子给他们主婚,这种荣誉可以算是光宗耀祖了。
对于这种铁面无私的人,我不会跟他巧言令色或是刻意拉拢的。只是大大方方的跟他交谈了一会,将尊敬两字暗地里表现出来,这就对足他的胃口了。效果很明显,他看我的目光充满了欣赏和感激。
这东奔西跑的一天虽然累,但是却很快乐。整个事件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已经让我非常满意,至于老头子心里对我有些什么改观,对我而言就不是那么重要的了。
等我回到自己的书房,发现礼部李侍郎正在等我,要和我商量我和药王大婚的事宜。我拿出圣旨,给他念了一遍,就匆匆收起,生怕给他看到。
光是听,是很难发现文中暗藏的歧义的,李侍郎大概地记录了一下,就匆匆地走了,两位王爷大婚,皇帝还要亲自主婚,这样的大事,是十几年来最大的一桩了。礼部的人可有得忙活一阵了。
送走他以后,我将这份珍贵的圣旨藏了起来,只要不是老头子要求,我再也不想它重见天日了。
终身大事终于尘埃落定,做皇子的好处体现出来,我只要等到钦天监定下大喜的日子,做个简单的新郎就可以了。在这之前,我的视线可以完全转移到事业上面了。我也该准备一下,不然到建府时要我上去给大家致词,弄个张口结舌可就丢脸丢大了。
听莫名说,这次一共招集到二十余人,加上原来的谋士武将,已经是小有规模,我打算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就需要好好的策划一下。整个晚上我都在奋笔疾书,演讲稿、人事关系、预定人选、每个职位的职能、甚至报酬我都详细的写了下来,打算第二天和谋士们再商量商量。
满怀着兴奋和心事,我又失眠了……
可怜的我刚刚睡着了一会儿,又被太监叫起来了,又是早朝,还不能不去。我使劲睁开肯定长着个黑圈的眼睛,骂了一句:“谁想出了这么个破规矩,让不让人睡……”
旁边的小太监赶紧打断我的说话,跪下轻声求道:“殿下,小声些。殿下要是心里不痛快,就打骂小人好了,要是被人听到了,可不妙了啊。”
另一个也说道:“我等不能为殿下分忧,实在没用,殿下请责罚我们吧。”
“嗯?你们两个挺会说话啊。”我这才仔细打量了这两个新来服侍我的太监,两人都只有十几岁的样子,长得还都眉清目秀,配上刚才的台词,还真有点效果。看来皇帝宠幸太监不是没有道理,这些最接近皇帝身边的人,确实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不过,我不喜欢。
小厚倒是个精力充沛的人,昨天第一次早朝,我估计他晚上也没睡好,同样也肿着两个眼睛,不过那欢蹦乱跳的劲儿,我自愧不如。一路走去朝堂大殿,满耳朵都是他在说话,不停的问我大婚的事情。我打着呵欠,嘴里应付着他,心里在盘算将来如何改掉这个一大清早办公的惯例。
这一日的早朝事情蛮多,第一件是礼部尚书汇报大婚的情况,根据我的年龄和筹备需要的时间,以及最佳的黄道吉日,确定在两个月以后,也就是我十六生日后没几天。也就是说,大婚一完,我就要去走马上任了。只是还不知道会被派到哪里去。
第二件大事还是来自礼部,佛骨舍利的迎接工作已经差不多了,万佛寺的四个和尚也已经做好准备,三日后是个好日子,迎接佛骨以后,四人将直接出发去天竺取经。老头子很高兴,答应到时亲自相送。我想想这事是我搞出来的,心里不免对那四个和尚有一些愧疚,因此也要求到时出席欢送仪式。
兵部尚书禀报五万部队已经派出,预计不日可以抵达,昨日接到大殿下的加急传书,突厥方面派出了使者,已经在前来长安的路上。应该是议和之事,应早做准备。
接着还有不少琐碎的事情,小厚听得津津有味,我却在那里跟睡魔做斗争,强打精神支持着。老头子今天看我的样子有点不太对劲,大概知道了我昨天的所为有些不太满意。不过现在木已成舟,除非他判我一个欺君之罪,应该没有那么狠心吧。
好容易捱到了早朝结束,小厚蹦蹦跳跳的就跑去找还没走的大臣问这问那的,一副好学的样子。大概是他不属于任何派系,那些老奸巨猾的家伙倒也很乐意回答他的问题。小厚人聪明,交际天分也很高,看来没多久就会和百官都混熟了。
相比之下我就没那么受欢迎了,正好我也赶时间,随便敷衍了几句,便急急忙忙去求知坊找吕先生他们商量明天开府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