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绝对没有一帆风顺的,任何人都会遇到难以预测的风险与灾难,至少会发生一系列不顺心的事。人的地位越高,人生道路越是坎坷不平,人的权力越大,不顺心的事和风险越大,走过的路越是艰险,尤其是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名人和伟人。他们的一生所经历的往往在事后不堪回首。人的业绩、事业越辉煌,磨难就越多。一般情况,终生以讨饭为生的人,最大的不幸是受冻挨饿。而雄心勃勃的人一生则承受了不堪负担的压力,历史上的例子并不少见,人们共知的刘备年轻时曾卖过草鞋,朱元璋小时也要过饭,韩信年轻时受过胯下之辱,被一妇人救过命。远的不说,就说现代的孙中山也被清政府囚禁追杀过,一代伟人**曾多次被排斥,也被开除过党籍。*一生三起三落,都知道周恩来,这是一位人人尊敬的开国总理,威信很高,但他一生中受的窝囊气并不少。只是他能够忍辱负重,以国家利益为重,才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与爱戴。因此,人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尤其是有着强烈政治事业**的人,更会受到难以忍受的磨难和各种灾难的打击,所以,做为一个人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
我们在年龄小的时候,体会不到人生的艰难,但,年轻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后来的事业做准备、打基础,当迈入青年的成熟期,我们便进入了人生的征战,没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我们就会无法承受我们面前的一切。做好一切失败的准备,做好九死一生的打算,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曲折时,才不至于精神崩溃,才不致万念俱灰。当我们承担起家庭、社会、岗位的责任时,更应该预料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一切不幸与灾难,除非我们不打算干什么,只想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否则,我们必须随时准备人生在朝夕之间的不幸。
人的一生,自我感觉愉快的事很少,而不幸烦恼经常陪伴和缠绕着自己。如果没有一个良好而健康的心态,就会被不幸所击倒,在人生道路上,官有官的不幸与烦恼,民有民的不幸与烦恼,而愉快和高兴往往是短暂的,因为人们都有不断的追求和永无止境的企盼,而这企盼的实现往往要掏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在为个人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大多是烦恼的,村官想吃皇粮,吃了皇粮想当乡长,当了乡长想当县长,当了县长想当市长,以此类推,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只要在那个环节上遇到坎坷和不顺就会受到精神打击,如果是个执着狂,遇到到打击就会一蹶不振,精神萎缩,苦不堪言。对一般人来说,没有房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别墅、想田园,在一个目标实现后绝不会就此罢休。一个人没有妻子,想娶媳妇,有了媳妇想家产,有了财产嫌不多,有了更多的家产和貌美的妻子,又看着别人的妻子好,又想偷情,又想金屋藏娇,这一系列的**不能满足都会苦恼。
在我们自己的事业中,也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假若自己是个教师,别的教师都成了高教、讲师、教授,自己还是普通教师,自己就会怨天尤人。假若自己的课不受学生欢迎,自己就会丢脸,没面子。假若自己的课讲的好,很出色,又会受到别人的妒忌。假若自己是个医生,别的医生门前排着长队,自己门前无人问津,也感到不快。相反,又会受到诋毁和中伤,假若自己是个作家,自己的作品不被读者认可,心里不是滋味,假若出了名,流言又纷至沓来。假若自己是演员,不出名被人瞧不起。出了名就有绯闻也会生气。假若自己与同事同一个学历,别人成了工程师、院士、博士后,自己还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心里也不会平衡。假若和别人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几年后,别人成了县长、市长、省长,自己还是普通公务员,也会不平衡,也许会认为别人会投机钻营。相反自己混成了高官,别人又来攻击自己,这都是不顺心的事情。
在人的一生中,最起码的是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这是最简单的目标,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一个屋住这是必须的首要的条件,当有了屋住的时候,总想有一个妻子,有了妻子想生几个孩子,按中国的传统观念,人必须有一个或几个儿子,这是繁衍后代,延续香火的首要条件。结婚几年没有孩子,心里是块病,千方百计问医求药想要孩子,可一旦有了孩子,是个女孩或者连续生几个女孩,心里就会生气。如果跟没有娶上媳妇的比,给有媳妇连个闺女也不会生的比,气就会消很多,如果光给有儿有女,儿女满堂的比,心里永远不会平衡,心中总会有一个疙瘩。
中国有一句俗话:人生有三大不幸,一是少年丧母,二是中年丧妻,三是老年丧子。这个俗话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无论怎样狡辩也不是幸事,但这个残酷的现实,既然无法改变,就必须正视和面对。因为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少年丧母,失去母爱是最痛苦,没有母亲的儿女象根草,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生活再艰难,有母亲就有人呵护,没有母亲的孩子,生活再富有也是不幸的。但,我们无法改变这个残酷的现实,因为世界上每天都在出现孤儿,可人们是否想到没有母爱的儿女最坚强,成熟的也早,承受能力也就越大,因为儿女们过早的承担家务,过早的接近生活,过早的经历过多的经受磨难,可成为一个坚强者,当然谁也不原过早的失去母亲,只是因为这无法改变。
中年丧妻是不幸,因为人在中年时,子女尚未长大,尚未成家立业,孩子们需要妻子的照顾养育、教育,按旧的观念,男人再婚怕伤害儿女,怕继母对儿女不好,不娶自己又孤单,当然这是一个不幸,老年丧妻到无所谓,因为这是一个人生的趋势,也是一个规律,人总是要死的,儿女大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只是把孤单留给自己。这是中国男人高尚的情怀,可面对中年丧妻这个现实,如何平衡自己的心态,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代人不会固守古代人的信条和遗训,有条件的自然会再婚,无条件再婚的也应该从中年丧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尽管妻子走了,可她毕竟给自己留下了儿女,自己晚年也会有所养,再者,妻子毕竟陪伴自己十几年、几十年,比起那些压根没有娶上老婆的人,还是幸运的。
老年丧子是最痛苦不堪的,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眼泪最苦涩最凝重、最真实的。黑发人送白发人,悲伤是短暂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伤是沉重永久的,它将给老人终生的精神打击。其痛苦是无法言状的。但,残酷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有许多老人在老年丧子之后,痛不欲生,悲伤欲绝,曾哀叹道:“还不如当初没有他”这话的意思是,如果当年不生这个儿女,晚年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悲伤。其实,这话是不对的,老年丧子当然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可曾想到,儿女的出生曾经给自己带来过欢乐,自己也享受过天伦之乐,假若儿女在十几岁,几十岁时死了,当然很悲痛,但可曾想到,在儿女们从出生到死亡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里,自己有过欢乐,因为儿女们诞生,自己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在和儿女们生活的时间里,享受到了快乐,假若压根没有儿女出生,就不会享受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幸福,只不过,上帝把痛苦安排在了自己的晚年。人的一生有灾难、痛苦、幸福快乐,只不过上帝安排的时段、阶段不同,而自己毕竟有过做父亲的感受,这样,心里的创伤也许恢复许多。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相互交流中,也会发生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如,自己曾经帮助过别人,救助过别人,或者救过别人的命,而没有得到相应的答谢和回报,心里就会生气,借给别人一斗米,别人还了半斗,认为别人不忠厚,在别人困难危急的时候帮助别人度过难关,别人不领情,认为别人不仗义,没良心。曾经提携过别人,后来没有回报,就恼火,有时候别人恩将仇报,反目成仇,就感到伤心,恼怒,甚至兴师问罪,别这样,因为在自己帮助别人的时候压根就没打算他回报,在我们帮助别人时,已经享受了帮助别人的快乐。那时候自己想的是向穷人伸出温暖的双手,让别人度过难关,而不是为了让别人报答。也不会预料到对方的发达,至于对方有没有良心,是对方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对方绝情绝意,自然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如果自己责骂对方就有当初行善目的不纯的嫌疑。如果我们给别人做了许多好事、善事,因为没有得到回报就生气、就责骂,既伤了和气,又伤了身心。任何人认识自己都有一个过程,如果自己把别人的错误点出来加以挞伐,倒不如让他自己慢慢的认识,慢慢的体会,也不如让社会评价,让社会下结论,自己对他进行挞伐,有失体面,也显得胸怀狭隘。
总之,人的一生追求的应该是快乐,而不是烦恼,假若因为别人的事,因为别人惹自己生气,那才是亏待自己,那才是干了一件谋害自己的勾当,所以,人们在出道前做好一切不幸的准备,才能避免一生中真正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