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千年来,中国人有个过春节拜年的习惯,拜年的方式也就是磕头,它伴随着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几次按四旧传统观念被废除,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了几千年的传统习惯。
中国人过春节,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它可以追朔到春秋乃至于夏商和远古,这个习俗历经了沧海桑田的沿变,伴随着人们走过了黑暗、光明与风风雨雨。不管是时代的变迁还是朝代的更替,过年的习俗,不但保持了下来,而且还有更多的丰富与发展,它既是中国人传统文化,又是文明发展的见证,从而维系着民族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在一年四季中,春季是四季中的花季,而春节既是一年的开始,又是春季的第一天,春季的第一天被称为春节,老百姓称之为年下,文化人称之为新年,春节的这一天是人们最快乐最热闹的一天,也是人们在度过三个月的冬季休闲和寒冷之后,迎来的新年第一天。过了春节后,人们就要准备新一年的春耕劳作,进入繁忙劳顿的季节。因此,在春节的这一天,人们尽情的玩耍,欢唱,辞旧迎新希望迎来一个风调雨顺的新年。过年的风俗很复杂,除夕的夜晚,人们放过鞭炮,就是吃年夜饭,吃过年夜饭就是玩耍,守年夜。为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请了老天爷、关爷、财神、火神爷等诸位神仙,为家人保佑,为家庭祈福。在农村的习惯中,家家户户在春节的这一天都要早起,看谁家起的早,只是抢财。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向诸位神仙上香,放鞭炮,上香是向上帝神仙们祈福,放鞭炮是驱逐上一年的晦气,迎来新一年的喜庆和好运。放过鞭炮后,不管饿不饿都要做年饭下水饺,这一顿饭做的越早越好,叫抢年饭。家家户户比着抢吃年饭,吃过早饭后,就开始了春节一天的生活程序。人们陆陆续续向村子里的土地庙和龙王庙烧香、烧纸钱,之后,之们就开始了窜门拜年磕头,拜年磕头是向亲属中的近门磕头。随后,近门的人结成拜年的大小队伍,开始在村子里排门磕头,到了每家后先是向对方家里的祖先神位上磕头,之后就是向活着的老年人和长辈磕头,向同辈的是哥嫂们磕头。这是一个礼节,春节的这一天,大街小巷充满了来来往往的拜年人群。见面时相互打着招呼,有的在街上,路口遇见长辈人,跪下就磕头,整个街头巷尾充满着欢乐喜闹的气氛。时到中午,人们各自在家里吃初一的团员饭,大年初一这一天,团员饭是没有外人进入的。家庭团圆都是自己的人,所有的人都在家里吃团圆饭,不能出去,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初一这一天,自己的水也不能让外人喝,否则,家人在修房盖屋时会遇上连绵不断的下雨天,因此,老年人很计较别人喝自己家里的水。后来人们的交往多了,这个习惯也有所破例。春节这一天过后,人们开始走亲戚,窜门,这是一年之初亲戚的友好往来与沟通,也就是向亲戚家的亲人们磕头。
提起磕头,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习惯,建国后,曾几次归类为来迷信和四旧多次被禁止。磕头的习惯也时兴时停,尤其是*时期,村干部们会对着喇叭吆喝严禁磕头,因此,建国后的拜年磕头也断断续续。
其实,新年磕头既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四旧,它仅仅是一种民族的传统和历史文化,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与象征。同时也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意义,拜年磕头不但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晚辈对长辈的尊重与礼貌,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制造过年气氛和谐环境的手段。在一年之中,不管是近亲,邻居相处之中少不了磕磕绊绊,形成许多矛盾和摩擦,有的相互不搭腔不说话,有的还因为利益冲突就结成了解不开的矛盾疙瘩,新年磕头是一种和解的途径和办法,两人之间有了矛盾,谁也不愿先开口说话承认自己的错误,矛盾越来越大。而到了春节这一天,假如两个有矛盾在窜门拜年时,晚辈向长辈的,年龄小的向年龄长的主动去到面前跪下磕一个头,不用多言,对方会礼貌的双手将其拉起。这时,双方不用解释,往日矛盾的原因和责任会自动的相互原谅,一个头表明结束来过去,一切从头开始,不在计较过去的是是非非。不在根究过去的责任与过错,假若这种方式放在其他时间,双方会各自叙说各自的道理,弄不好双方会激化矛盾,效果会使得其反。而放在春节这一天,仅仅一个头,就能化解一切,因为这一天没有时间细分解过去的怨恨,二来是对前来磕头的人,从心里感激,即使矛盾时会怪对方,此时也不会根究对方的过去。所以新年磕头有着很深的意义。在农村,大部分闹矛盾的人都是利用春节拜年磕头的机会进行和解,握手言欢,这一点老年人深知其中的道理。
对于拜年时磕头来说,人们把它们作为一种尊重,礼貌,达理的标志,其实也不尽然,这是一种形式上的达礼,而真正的达礼是真实的亲情和宽容。过年时,晚辈人的第一个头是磕头给祖先父母的,传统观念认为这是做儿女的一种孝道和礼节,但它不是孝道亲情的唯一标准。农村人很计较过春节时的一个头,假若是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干部,尤其是大的官员,多年的城市生活已经丧失了春节磕头的习惯,春节时间家过年就不在向父母磕头,有的父母不责怪,有的父母会责怪,胸怀大度的父母对儿女的孝顺是论心不论事的,只要儿女孝顺,不在乎春节的一个头。而作为邻居中的长辈人也不悖于传统习惯的人也颇有微词,说他不懂事,不知道礼貌,其实知礼不知礼不在于这一个春节时的磕头上,关健在于他的为人和处事。我也是一个工作人员,虽然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农村的礼节和习惯也了如指掌,可我从来没有给父母磕过一个头。因为我从小有一个偏见,认为给父母磕头好像是一种虚伪,总以为自己的亲生父母,咋用磕头,孝顺就得呗,所以从来没有给父母磕头的习惯,父母也不责怪。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在城里安家时,首先接进城的是我的父母,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家里琐事,晚上,陪父母说话到深夜,直到把父母送去,我所欠的就是父母生前没有给他们磕头,但春节时,在村里,我是向邻居中所有长辈人磕头的,因为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传统习惯,后来的几十年里,我当了领导,春节回家,也是照样排门磕头,因为这不需要我费多大精力就能满足街坊邻居的心里,我的一个头,能让街坊的老人们感到满意和高兴,给他们带来愉快和舒畅,何乐而不为,尤其是有一定地位的人向邻居中的长辈人鞠一个躬握一次手,磕一个头,他们心里就十分高兴,这并不是什么虚伪,而是一种小善,不因小善而不为,也为君子之道,究竟春节该不该向长辈人磕头,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而标准也就是给别人以满意和愉快,给别人的快乐与安慰,我没有给父母磕过头,父母不责怪,街坊也不说,因为父母需要的不是春节的第一个头,而是伺候与奉养,而做为邻居和亲戚除了平时帮助和接济外,对他们贡献就很少,他们对我没有过高的要求,春节磕一个头,显示我的礼貌,也显示我对他们的尊重。
日日穿梭,转眼间, 我到了别人给我磕头的年龄,我磕头的对象越来越少了,给我磕头的人越来越多,我不责怪孩子们是否在春节时给我磕头,更不在乎邻居家的孩子是否给我磕头,但愿大家都能生活在一个详和的环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