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治论之争 下
作者:我心中的三国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56

孙策没想到,商议的第一件事情就遇到了争议,无奈之下也只能笑着鼓励大家继续,否则他孙策就会人看为并非真诚待贤之人了。.孙策笑着鼓励众人发表看法:“我们商议的目的就是要大家都把自己的意见开诚布公的说出来,然后再一起找到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诸公还有什么意见尽管直言。”

秦松和陈端跟张纮能成为好友就是因为三个人的治国理念和政治理想比较基本相同,这个时候自然要出言支持张纮。秦松为人正直刚烈,说话也多是直来直往,不喜欢拐弯抹角、,张开说道:“秦松先请公仪兄见谅我的直言。我以为明公应该先安定江东后,方可再图谋天下,否则就好比缘木求鱼,虽劳碌而不可得。大凡天下豪族多为贪得无厌之徒,明公你今天满足了江东世族安定地方的要求后,他们必定又会提出其他要求,如果明公不能满足他们,那他们必定会反对明公。如果明公依旧满足了他们,那他们就会觉得明公有求于他们并且软弱可欺,必定会接连提出越来越无礼的要求。如此则明公就要沦为他们手中的杀人的利刃了,何谈明公的大业?”

秦松的言谈过于刚烈,一席话几乎直接把天下的世族都扫了进来,帐中的火药味道立刻就浓了起来。在座的众人都是一群聪明成精的家伙,如何能感觉不到,只不过各有各的原因不方便说话罢了。程普身为军中宿将,关心的只是将领们在未来的孙策军中的地位如何,这种治国的理念之争他既不是十分了解也懒得去了解,自然不会插声。周瑜以孙策好友的身份客居在孙策军中担任将领,不方便对地方的治理方略插手过多,以防止孙策担心自己伸手过长而对自己有所忌惮。刘馥和袁涣等人加入的时间比较接近而且又同为文人关系自然很好,于是被其他人视为一派中人,但是他却是出身寒族,心里自然比较赞成张纮的意见,与其空谈而被人视为首鼠两端还不如沉默是金。至于孙策和孙权怎么能在双方辩论之际出言支持哪一边呢。所以其他的人只能听着六个人继续辩论。

袁涣微笑着,捋着自己标志般的短须说道:“文表兄果然正直刚烈,但有失偏颇。明公要是有并吞八方之志的话,就一定要快速的稳定江东。如今虽然是天下大乱,中土无主,但我观袁车骑(袁绍)、曹兖州(曹操)和刘(荆州)都是一时人杰,都有一统**之志。如果他们中的任何一人统一了中土,接下来必然要携迅猛之风雷带精兵猛将南下攻略扬荆二州,那江东位居一隅必然受困于中原。到那个时候明公即使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江东又能如何?举全江东之众也无力跟中原抗衡,到时候我军再想向外发展就极度困难了。如此,为今之计明公只有拉拢江东世族迅速稳定江东,趁着中原之士无暇顾及扬荆二州之时席卷二州。唯有这样,明公才进可以插手中原乱局而匡扶天下,退则可以保二州之众成桓、文霸业。”

陈端忍不住了,高声的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明公如果置根基稳定于不顾急于成就大业,那待明公出兵征伐之时,江东世族必然在对手的引诱之下乘机作乱,如此明公能否继续征战?势必要会师稳定江东,把辛苦得来的大好局势拱手让于他人。到时候天下英雄必定能知道明公的志向,对明公处处肘制不利于明公的以后发展。如此则两头落空,不但桓、文霸业成为镜花水月,明公甚至还会被后人笑为志大才空之人。”

这回终于轮到一直没有开口的张承说话了,他一张口果然也是气势汹汹:“张承敢问诸公,一旦明公向诸位所说的那样对待江东世族,那扬荆二州的世族天下的世族会如何看待明公?明公率领大军到扬荆二州征伐之时,他们又会如何选择?是支持明公还是反对明公?诸公难道想给明公的大业制造麻烦吗?依在下愚见,善待江东世族,那当明公征战天下之时,天下世族必定会箪食壶浆以迎接王师。如此大事可定!”

张纮立刻接过了话题:“明公,当年黄巾贼大乱天下,固然有逆贼张角兄弟的撺掇,但更多的却是桓、灵二帝时期的政德不修致使天下人民生存艰辛之故。如今天下世族和百姓对立,势如水火,天下是世族人众还是百姓户多?世族箪食壶浆以迎明公,那百姓会如何对待明公?况且中土群雄争霸者皆为人杰,何人能笑傲群雄?烽火何日才能停息?而以明公之神武兼以将士之英勇,明公坐镇江东最多三年则江东世族必定对明公俯首帖耳惟命是从。明公控制住江东世族后大力的发展的生产,而中原烽火依旧到时候中原迁居江东之人必定是接踵摩肩而来。此时江东政通人合,兵精粮足,更兼明公英明神武,我江东子弟何处不可纵横?天下何人能阻挡我江东席卷之势?张纮唯望明公深之。”

孙策望着张纮点了点头,神情颇有赞同之意,示意张纮自己一定会好好考虑他的意见的。的确,以张纮对孙策的了解,这番话说的气势纵横很是符合孙策的刚烈的性格。

这时,袁涣的声音也响了起来:“明公,自我高祖皇帝(刘邦)平定天下开始到如今已经四百年了,为什么江东山越依旧如此泛滥?就是因为高山隔挡和大江阻断,百姓往来不容易。而江东大族又多为世世代代居住在此之人,他们在此繁衍生息已经几百年了,如今已经是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各家又多为互相通婚,同气连枝。明公身为孙武子之后,孙氏在江东已经传承了七百多年,相信明公对这种情况一定非常的了解。要彻底铲除江东世族将其连根拔起短期内根本不可能。不要说三年就是十年谁又敢保证。明公如果执意铲除江东世族,那如果成功的话江东势力必定损失极大,要恢复势力还是需要时间,如此一来可能长期都没有征伐天下的机会。中原大乱能持续那么长的时间尚且不知。如果一旦不幸不能成功,那么江东恐怕将永无宁日。到时候明公身陷泥潭,又谈什么桓、文霸业?袁涣拳拳之心,请明公详查!”

孙策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袁涣说的不假,孙策自然知道江东世族根基之深、关系之密切绝对不是自己短期可以理顺的。

现在双方都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张纮的主张是破而后立,铲除江东世族,重新发展江东势力;这样的好处就是让孙策彻底的掌握了江东的权利,缺点就是肯定会引来江东世族的疯狂反抗,延缓孙策对中原的进军时间,但张纮对孙策军的战斗力有信心,认为孙策军一定能稳定江东,快速的恢复实力而后就可以纵横天下了。袁涣则主张顺势而为依靠江东世族,帮助他们发展,然后在江东世族的帮助下快速的席卷大江沿线的两州;优点是能让孙策军快速的崛起于江东,但缺点一样很大,对世族的纵容必然为孙策军的未来埋下了太多的后患,这种后患又埋得太深,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爆发,爆发的规模又会如何,轻则让孙策军之前的努力化为乌有,重则直接就可把孙策军淹没在世族之中,成为他们手中的杀人刀,甚至直接让孙家湮灭在历史中。

现在双方就僵持在了这里,谁也不会主动后退一步,就等着孙策的决断。但一旦孙策有了决断后,失意的一方必然离心离德,甚至有可能直接就转投他处。现在双方又眼巴巴的看着孙策,孙策也就不得不说点什么。孙策刚张嘴想说点什么,就看见坐在最后面的孙权对着他快速的眨了眨眼睛,又微微的摇了摇头。孙策一看就知道孙权是想好自己单独说点什么,于是就开始大和起稀泥来,孙策纯朴真挚的笑声在大帐中响了起来:“呵呵,诸位先生都是大才,说了众多的高论。孙策愚钝,一时间难以决断,诸位是否可以等孙策思量一晚?。如今天色也晚了,诸公也劳累了一天了,不如诸位先回帐休息?我天一早再听诸位先生的高论,到时候孙策定会洗耳恭听如何?”

众人也知道要给孙策一个决断的时间,于是纷纷告退。孙策送大家到门口后,想了想还是说了:“诸位先生刚刚所言皆是某国之言,孙策感激不尽。孙某有一言相告还望几位先生海涵:几位先生都是高才大德,定能公私分明,孙策希望几位先生万勿因为公事的争论而影响了私谊。孙策再次拜谢诸公的慷慨显言!”

众人连连说道这是自然、孙策无需担忧后,再次向孙策告辞,孙策一一恭送。孙权并没有跟随众人一同离去而是转身跟着孙策又走回了大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