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唐僧无疑是遭遇了著名的“晕轮效应”,在黄风岭这一劫,他对孙悟空的救自己出危险并不见得多么记挂,而是将猪八戒如此积极的表现放在了心头。
所以能力高,责任心强,干得好事并不是一个人赢得上司好感的因素,正如米卢说的那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哪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你能力足够强,干得好事未见得受表扬,而干不好事则一定挨批评,如是观,还不如做一个无能儿,倘若什么时候有一点半点的出彩,上司却反而对你青眼相加。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荒谬而真实的本质。
猪八戒之后的态度仍然是积极的,但是也将就这个事件就承认了自己不如那只猴子,所以以后的故事当中,再没有八戒争先的情景(除了吃的以外)。他之后一直可以躲在孙悟空巨大的阴影下面乘凉,而即使唐僧被抓走,他的第一反应也再不是保护师父,而是大家分了家当,就此散了回去做妖怪吧。
猪在西天的路上一路都是懒惰成性,好吃成性,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是一个大懒鬼,而且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唐僧宠着他,可是很少有人去分析为什么唐僧会宠着他,虽然明明知道猪八戒好吃懒做,而且偷奸耍滑,却也还是很宠他,多半的原因都是看他虽然并没有什么能耐,但是对师父这份孝心还是很足,所以一美遮百丑,其他的就不计较了。再加上觉得猪八戒没有能耐,看起来人又蠢笨,自然更是怜悯他些,这样双重的爱护,自然就胜出了悟空和沙僧。
所以在平顶山那一幕,也就是遭遇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那一幕,猴子让猪去巡山,猪做了一个梦编了一个谎话就回来了,若不是孙悟空将那谎话一字不漏事先说给老和尚听,老和尚就必然又要护短,例如猪当时只是在肚子里面想了一套谎话,而不被行者偷听去,唐僧是决然不信面相老实的猪八戒说起慌来都是一套一套的。
可是猪真的老实么,你看每次孙猴子被遭念紧箍咒的时候,猪都不见来求情,不仅如此,还显得乐不可支,甚至有时候还主动怂恿唐和尚来念咒,这是一种自私得近乎变态的心理,是一种完全磨灭了理想主义才会有的举动。倘若心存一丝善念,都会觉得看见一只满地打滚的猴子是一件不忍的事,而猪却还笑得出来,这是令人发指的。
一个曾经高贵的英雄,现在终于被一只人品低下的猪踩在脚下,而且在取经的路上,这种情况还一再发生,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里面悲剧情节的一斑呈现,这世间有多少失意的英雄,虽然并不成功,也无法一举成名天下知,但人品却也还算得是高贵,但是这样的人,又有多少是被猪一样的人踩在脚下呢?恐怕数不胜数。
你能够改变世界,但是猪只需要遏制你,再强又怎么样?学历再高又怎么样?但凡到了猪的面前,也只能被咒得服服帖帖——这就是世界荒谬而真实的本质。
最令人发指的是,唐僧做为圣僧,却无丝毫的菩萨心肠,孙悟空并未冒犯自己,也未欺骗自己,却总是要用紧箍咒去咒一咒他,难怪他念咒的时候会闭上眼睛,正应了一句网络名言——我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你受罪,我会闭上眼睛的。
猪到了佛祖面前听封的时候,竟然对自己净坛使者一职并不满意,还胆敢跟佛祖讨价还价——他仿佛丝毫不怕佛祖一怒之下又将他打回原型永世不得超生,这又是一个可疑之处。
作为一个下级,敢这样子叫板上级,来要官当,倘若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结合着我们已经求证过的前因,更是可以印证猪八戒手里有着某位高管的把柄,因为这个把柄,所以他才能在大雷音寺就像在自己家里面一般,其他几人都是战战兢兢的听封,觉得好不容易长途跋涉到此,终于见到真佛,心存感激。
而猪八戒,我们知道他在一上路,心头就很明了这是玉帝做出回报的时候了,所以他知道到了雷音寺,就该索取自己的报酬了——不是自己保护唐僧取经的报酬,而是代玉帝受过的报酬——这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所以从佛祖的那一段解释我们就可以看到,虽然猪没有成佛,但是他的实际利益得得很丰厚,这才是关键所在。
净坛使者的地位级别是菩萨,跟观音平起平坐,不能算低,但是行使职责并不是救苦救难,而是打扫卫生的宴席管理员,下界但凡供奉神仙,而神仙又没吃完的,就全部都送给猪八戒解决,是吃了还是丢了这都随他——可以说,这是普天下最有油水的一个肥缺了。
所以我们看到,唐僧重新进了政协,孙悟空当了公安部部长,专司维护治安。而沙僧和白龙马分别是进行了一个表彰,十大杰出青年,十大全国劳模,仅此而已,而猪呢,猪是进了财政部,但凡盈余的,都能自己收拾,佛祖这份心意,算是帮玉帝先生尽到了。
这就是我们的真实人生,往往由命不由你。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