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受到追捧、债券反而遇冷,这是朱由检没想到的事情。
在他看来,债券要比股票稳定多了,大明那些保守的人应该会更喜欢这个。
尤其是如今钱存在银行里没有利息,甚至一些钱庄,仍在收取保管费。
这种情况下把一部分钱拿出来购买债券,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相比存银行来说,明显更有收益。
思来想去之后,朱由检只能归结为大明朝廷的信誉不好,以至于人们看到是太仆寺发行的债券,就对它不太放心。
东宁伯国的债券受追捧,更多的是一些商人要依附权贵。本质上一种权贵经济,并不值得提倡。
这让他觉得大明的资本市场完善,仍旧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一个原因,应该是白银太保值,人们投资的迫切性不太大。』
『不像后世的信用货币,每年都有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不把钱拿出去投资,隔几年购买力就只有以前一半。』
『现在白银兑换铜钱的价格上涨,那些窖藏白银的人,更不愿把它拿出来。』
这是朱由检推动铜钱贬值,所带来的后遗症。
人们是纷纷把铜钱拿出来换成银元,甚至还推动发行厘币等辅币券。
这让内廷收铜的成本降低很多,如今已经冶炼了很多铜材。
但是与此同时,白银保值这个观念,也被一些人认可。
窖藏白银的富豪,自然更不愿意把银子拿出来。
想解决这件事情很简单,那就是让白银像铜钱一样贬值。
但对于急需用铜制造底火和弹壳的朱由检来说,还是铜钱贬值的收益更大。
所以他只是在脑海里转转这个念头,打算等铜钱不再作为货币后再推动白银贬值。
趁着这段时间,他还能储备更多黄金。把内廷的存银,尽量变成存金。
思索清楚这个问题后,朱由检唤来涂文辅、王承恩,向他们做出安排:
“一定要保证交易公平,让更多的资金进入交易所。”
“这样朝廷能收取更多的印花税,你们操纵行情时,也能获得更多收益。”
涂文辅、王承恩两人,都是点头应是。
在去年于金属交易所牛刀小试后,两人已明白上涨和下跌时,应该如何获益。
对于掌控交易所的皇资委来说,根本就不需要做多少小动作。只是靠着收集来的消息,就能操纵行情。
他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交易的公平。让交易所吸引更多的资金,方便赚取钱财。
王承恩还提出想法道:
“臣打算在顺天银行下面,成立证券公司。”
“专门负责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买卖,在交易所交易。”
朱由检对此很赞许,认为专门的证券公司,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完善。
同时他也提醒王承恩,必须要做好银行资金的分配。有多少用于放贷、多少购买债券、多少购买股票……都要算好比例(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