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色苍白、晕晕乎乎,如同踩在云端的李三水,从船上摇摇晃晃地下来,只觉恍如隔世。
在这次坐船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大海有这么大、海里有这么多水。航行一个多月,方才到达目的地。
而且他还听说,他们迁移的目的地东宁卫,就在一个岛屿上,四面八方都是海,东边和南边还有更大的海域。
这让他的心中,对大海充满了敬畏,同时有些鼻酸,想到了干旱的家乡——
如果延绥有这么多水,是不是不会受旱,他们不用迁徙?
他的这个想法说出后,遭到水手的嘲笑。
这些水手告诉他,海水不但不能灌溉,而且还不能喝。
在这满是水的大海上面,淡水十分珍贵。
如果他们不是沿着海岸线行驶,随时能得到补给。船上很多地方,都要盛放淡水。
李三水因此明白了海水和淡水的区别,询问了很多问题。
作为一个管辖百户的保长,还是官员吩咐要照应的人,船长和水手对待李三水还算客气,没有看不起他的军户身份——
尤其是他们探知,李三水会被授与世袭二级军士后,更是肃然起敬。知道这个人在军户中也称得上优秀,以后会成为基层官吏之一。
这种基层官吏,品级称不上高,甚至都没有品。但是权力却很大,尤其是开拓时期。
以李三水在流民中的威望,他多半会继续当保长。甚至成为都保长,辅佐卫所官员——
在东宁府的编制中,卫相当于县,卫下设都,一都有十保,一保有十甲,一甲有十户。
可以说一个保长,麾下就有百户,放在以前是正六品。
一个都保长,麾下就有千户,放在以前是正五品。
只是朝廷严控官职品级,军民卫也不是完全军事化管理,所以才参考地方都甲制和保甲制改了名字,把百户称为保长,千户称为都保长或者说都长——
千百户这些官职,已经变成加衔,正在从实职中消失。
按照霍维华等人的规划,东宁府会设置四个卫,由北到南,依次是北卫、中卫、南卫、东卫。
北卫以淡水为中心,负责挤压西班牙人。
中卫和南卫以笨港为分界,这个港口被改称为本港,作为东宁港本港所在,通常被称为东宁港,和澎湖遥遥相对。
中卫有大肚王国存在,需要征服他们才能完全开辟。以后可能会设立大肚土司,由东宁府管辖——
军民府的下属,多有土司存在。霍维华没想过把完全消灭大肚王国,但也要把他们打服当土司,以免开垦的时候,这些人出来搞破坏。
所以中卫的力量是最强的,陕西今年迁来的五万户,霍维华打算把两万户放在中卫。
其余两万户放在南卫、一万户放在北卫。用这些人挤压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开拓空间,把他们从岛上逐出去。
至于东卫,霍维(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