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最终术式!完美答案!
作者:壹生      更新:2025-01-31 14:53      字数:1164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压迫。

同时还能纠正整个脊柱的力学结构失衡。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然而,令许秋为难的是,这种手术的常规术式,需要剥离皮肤,切开一个十厘米左右的口子!

而且手术之中打钉子的位置和需要减压的位置并不重合。

这会导致无法避免的扩大化损伤!

就像是买切糕……

一刀下去,看似薄薄一层,实际上入刀后斜切,直接削出了一个金字塔结构!

病人不得不承受这种会带来更大损伤的无妄之灾。

对于一般病人无所谓。

反正够坚-挺。

脊柱也没有这么脆弱。

损伤大一点,总好过无时无刻的脊髓压迫。

但放在考题中的这位病人身上却完全不行!

他的情况已经够糟糕。

如果采取这种常规术式来解决椎间盘突出,那突出症倒是能够纠正,但病人的死因可能就是小脑下疝等等了……

“方向没错。减压+融合正好能创造后续手术的必要条件。

“只是,需要改为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案其实很多。

比如内镜手术。

不过这其实和眼下的“减压融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手术目的了。

简单来说,内镜手术就如在皮肤、肌肉和骨骼之间打洞,最终到达病变的髓核,完成治疗。

而目前的减压融合,更像是串糖葫芦。

而且还是要摘取坏掉的其中一颗果子,再将其他好果给连接起来。

方式和方向都不太一样。

直接把内镜手术的经验照搬过来,虽然能治疗好腰椎间盘突出症,却不适合眼下这位病人!

“或许,可以划分出两个切口?”

许秋思索着。

常规的思路,想要微创,就要尽量减少切口数量、范围。

但,在这个术式上或许可以变通。

常规术式需要开一个切口,这个切口足足有十厘米左右。

不说有九厘米是无效损伤,但至少也是七八厘米了。

但……

如果分成两个切口。

一个切口减压。

另一个切口专门用来打钉子,也就是“串糖葫芦”呢?

这种情况下,也许可以将每一个切口缩小到一厘米左右,甚至更小!

“不过……十厘米切口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作为钉子落点的观察窗。

“如果没有这个切口,就算另开一个打钉子的口子,也没法确认位置。”

许秋思索着。

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他多久。

下一刻,一个微创器械便从他脑海中冒了出来。

微创椎间盘镜!

以及术中追踪投影技术!

这两项,目前都已经是成熟技术,且在临床上有不少应用。

不过,当下尚未有人与减压融合术结合起来。

而许秋考虑之后,觉得这完全可行。

先切一个小口进行减压。

而另一个小口,则通过微创椎间盘镜和术中追踪投影,确定进(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