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曾明确表示,要推动对内改革,最好的办法便是对外扩张。
朱允熥对此深表赞同。
内部矛盾,往往最为尖锐、激烈,改革的难度也最大。
相较而言,大明军队手握先进的火枪火炮,又有雄厚的财政作支撑,在这个时代堪称所向披靡。
对外扩张,根本无需担忧战败,何乐而不为?
只要大明军队在对外战争中节节胜利,朝廷里的诸多难题便能迎刃而解。
毕竟,以战争为借口,便可轻易对付任何阻碍在前的敌人。
土地改革若在大明境内推行,无疑会遭遇巨大阻力,甚至极有可能根本无法推行下去。
归根结底,皇帝不过是地主阶级推举出的总代表,是天下最大的地主。
皇帝若背叛地主阶级,那可真就成了“陛下何故要反了”。
但在女真地区推行,情况就截然不同。
首先,此举不会影响到大明境内,所以不会引发太多关注。
再者,蓝玉以大将军的身份,凭借战时法令推动此事,就算有人留意到,也没有理由干涉或阻止。
其三,女真三部大多还处于半狩猎半农耕的奴隶时代,加之此前的一系列举措,已将女真部落的首领们赶跑,农奴得以翻身做主人,在此推行土地改革,难度极小。
而且,只要这边土地改革成功,迟早会反向影响到大明。
这正是朱允熥的盘算。
风起于浮萍之末。
土地改革这般大事,必须慎之又慎。
拿女真当作试验田,正是为了稳妥起见。
蓝玉首先发布垦荒令,规定凡是女真三部的人,只要完成登记,每户便可开垦五十亩田地。
只需每年按时向大明朝廷缴纳一定税赋,这些田地便归该户永久所有。
女真三部人口密度低,尚有大量未开垦的荒地,每户五十亩实则不算多。
毕竟,他们大多仍以狩猎为生。
只不过,在此之前,狩猎所得大半都要上交给头目和部落首领。
如今大明朝廷安排官员带领他们开垦土地,开垦之后,仅需缴纳少量税赋。
自此,女真民众的生活才有了真正的保障。
说起来,在此之前,女真三部没有大规模开垦田地,一个关键原因便是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缺少开垦田地所需的工具。
在草原和女真地区,铁器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
他们连作战用弓箭的箭头,大多都是用动物骨头磨制而成,铁器匮乏可见一斑。
历史上,草原部落和女真南下入侵中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抢夺烧饭用的铁锅,只因他们太缺铁锅了。
同样,垦荒所需的镰刀、四齿耙、锄头、铁犁等工具,他们也极度缺乏。
士兵们护身的盔甲,普遍是皮甲,仅有的铁器——作战用的弯刀,价格更是高得惊人。
那往往是很多家庭的“传家宝”!
当然,在此之前,铁器在大明虽也较为(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