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女性职业发展和成才的心理分析
作者:黄美玲      更新:2023-12-24 11:13      字数:4219

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女性要成就事业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这不仅是因为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和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比男性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也不仅是因为现代社会要求知识女性挑起事业与家庭两副重担,而且还因为女性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克服自身的障碍与弱点。本节内容旨在讨论女性职业发展和成才的心理特点。

一、女性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按自己确定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某项有价值的事情或重要的一种欲望,是推动个体完成某项任务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动机,它也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成就动机存在个体差异。人们的成就行为具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相对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倾向如果远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就高;反之则低。

北京大学中外妇女研究中心佟新副教授说:“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女生的独立性远远高于男生,其成就动机也高于男生。但从初中开始,女生的成就动机低于男生,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在大学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这说明女性在逐渐放弃自我发展的追求去顺应社会已有的性别期待。一项对女性性别认同的研究表明,女性在工作后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度与学习阶段相比明显降低了。与在校的女性相比,在职的女性对社会的抱怨更多,认为如果自己是个男人会比现在更有成就,同时在职女性也更多地肯定女性对家庭的责任。景怀斌撰写的《中国人成就动机的性别比较》一文中也曾提到不同年龄阶段男性成就动机水平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女性。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m。霍纳提出女性有一种害怕成功的倾向,有“避免成功的动机”。当出现可能成功的线索时,想获得成功的动机就被唤起。但对多数女性来说,同时还唤起了一种避免成功的动机。这种动机产生于一些恐惧心理,害怕“成功”会导致“做人的失败”,并会引起社会非议。解决这种“获得成功—避免成功”矛盾的一种方法,就是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摆脱竞争的气氛;另一种方法就是要降低自己的热情,而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否认自己有获得成功的责任。

霍纳认为,女性害怕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性别角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害怕成功指个人对其行为获得成功结果感到恐惧,是一种与性别角色和习惯有关的稳定人格特征,而且传统文化观念认为女性是不应具有坚强独立并富于竞争精神的,因此女性担心成功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失去女性魅力等。霍纳同时发现,女性害怕成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在竞争情境中,尤其是面对男性竞争对手时,女性更容易害怕成功。后来一些学者对霍纳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研究,大量证据表明女性和男性在恐惧成功方面没有区别。

女性成就动机的形成受社会性别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而她们的成就动机水平又影响了她们的社会角色扮演,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社会性别结构。

目前,研究者们认为女性和男性具有同样的获得成功的动机。然而,女性和男性的社会性别结构,能够塑造她们成就目标的方向,即男女性成就动机的差别是方向性的差别。社会塑造的男女性的成功方向不同,女性的成功方向往往被引导到家庭生活和传统上被定义为女性工作的方面;另外,有些女性的成就动机依赖于一种替代性的成功体验,即丈夫和孩子有所成就。而男性成功的方向似乎更符合社会的标准,因此在社会人看来,女性的成就动机水平低于男性,女性成功的机会也低于男性。

此外,由于社会刻板印象等因素的影响,女性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心以及对成功和失败的认识出现歪曲或疑惑,而这些对于女性的成就动机有非常大的影响。

二、女性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个体在执行某一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个体执行活动时动力心理过程的功能发挥,在自我调节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即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与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职业自我效能感高者往往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信心,不会因为信心不足而妨碍选择职业的范围,同时会有积极的求职行为,更容易成功地作出职业决策并成功就业。

由于性别角色特性构成的关系,女性对自己相对于男性的那些价值,很可能持一种消极否定的评价,即一部分女性总是对自己估价太低。

女性低估自己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内在的、本质的,即女性确实在某些方面无能或能力低下;二是外在的,社会强加的,即女性不是无能或能力低下,而是她们不得不表现得合于她们的性别角色或身份。女性的自我尊重,是由她们从其他重要任务那里得到的信息形成的,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具有的各种能力的检查形成的。这也就体现了女性比较倾向于接受外界评价。女性过多地关注周围人眼中的自身言行、思想,缺乏成熟的自我意识,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恰当的自我评价和有效的自我控制,特别是从源头——自我认识上就出现偏差,导致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也随之变化。

职业自我效能感对女性的选择行为影响很大。诸多此类研究表明,在一般职业选择中,两性的职业自我效能并无显著差异,但无论是对于传统上被认为是女性从事的职业或男性从事的职业,男性都有着较好的自我效能感。相比之下,女性对于传统上由男性从事的职业则自我效能感明显偏低,尽管她们实际上具有的相关能力丝毫不比男性差。也就是说,男性认为自己有能力干好传统上由女性从事的职业,而女性则对自己从事传统上由男性从事的职业感到没有信心。这就意味着女性在选择职业或进行职业设计时,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限制到了比男性狭小得多的范围内,从而丧失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条件不错的职业,她们也会因为自我效能感低而放弃了尝试的机会。

总之,在性别角色获得社会化的过程中,职业性别的刻板印象对女性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更大。也正是低职业自我效能感限制了女性职业兴趣、职业决策与选择范围。在很多情况下,即使面对条件不错的职业,她们也不敢涉足,放弃尝试,放弃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在从事某一职业时,职业自我效能感又影响着她们职业行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

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体对自身某种职业能力和职业决策能力的效能感上,因为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不仅包括职业决策技能的发展,还包括对一些具体的职业决策能力的信心,并且后者更为重要。低职业自我效能感会使职业决策者因信心不足而低估自己的职业能力,也因此会回避自己认为没有能力从事的职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并选择放弃,从而阻碍了他们的职业探索行为和职业决策技能的发展。因此,相当一部分女性无法作出有效的职业决策就在于低职业自我效能感使她们放弃对那些与自己实际能力相匹配或略高于工作的努力与探索,而理所当然地选择参与一些低于自己实际能力的工作。

三、女性的归因模式

归因是指对自己或对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知觉,成功或失败归因就是指对成败结果所进行的原因推断。人的行为和原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和规律,从外部行为及其结果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在心理学上称为认知归因。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从“三维度”出发把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以后在此基础上又分解为八因素。将“三维度”和“八因素”结合起来,即组成如下的“三维度模式表”。

维纳认为人们更看重由内部原因所致的成功,并为此而奖励自己。获得某种成功时,若被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这些内部原因,而不是运气好或任务太容易这些外部原因,那么个人会感到愉快并会继续争取成功。而归因于外部原因的失败则会对个人的自尊产生消极影响,并会削弱以后对成功的追求,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外在原因,则不会如此。

在成功与失败归因方面存在着重要的性别差异。男性往往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内在原因,尤其是能力;而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外部原因,如不走运。女性则常常相反,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外部原因,尤其是运气;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在原因,如能力差。例如,中学女生普遍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缺乏自信:如果考试成绩好,男生认为是自己能力强,而女生则归于教师教得好或考题容易;如果考试成绩差,男生往往认为是由于教师教得不好或教师有偏见,而女生则断定自己能力差。女生的这种归因特点明显地反映了自信心的缺乏。男女对自己成功与失败的不同归因影响了两性的成就差异和行为差异。在学校,对成功的不同归因使得男女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表现不同。男生会认为自己有征服这些困难的能力,而女生面对困难时常常显得畏惧和束手无策。

一般而言,女性的成功往往被她们自己和其他人归因于偶然的或外在的原因,而不是归因于个人所具有的稳定属性。而男性对于自己的成功,这种归属过程则正好相反。

如果一个女性预料自己不会干好某项工作,但最后却成功了,她会把结果归于一个不稳定的原因,如运气。这意味着她不会改变她的期望。既然归属是外在的运气因素,她对成功也就不必感到骄傲。当期望低的妇女在某项工作遭到失败时,她便把自己的失败归于自己能力差,这种归属模式在杰克威(1974)看来是“低期望的循环”,它减少了成功的积极结果,加大了失败的消极结果。这种归属被用来维持认识上的一致性,并证明最初的低期望是正确的。因此,低期望能够维持导致低表现水平的归属,它是自我维持长期一致性的反映。我们文化中许多人对妇女所持的低期望,导致妇女对自己表现做过低的归属,而低期望、低归属又直接影响女性的表现。妇女期望的提高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的增强也许是打破低期望循环的重要条件。

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归因模式是一个互相影响的整体。女性更偏向偶然的或外部的归因,导致自我效能感不是很高。她们总是在意外界的评价,怀疑自己的成功是否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当遇到失败时又很容易认为自己能力低下或不足。人都是希望得到认可的,因此女性更倾向于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希望保持自身在外界的良好形象,故步自封。

可见,相对于男性,女性在成就动机、职业自我效能感及归因模式上有着程度、方向的区别,致使女性在职业选择、职业兴趣、职业决策、职业发展上与男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