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皇城北镇
作者:爱就要执着      更新:2020-06-27 03:21      字数:2642

第四章皇城北镇

时光如梭,短短一年,匆忙而过。

康家有了朱友亮的商品,大放异彩。虽然只有三成利,但贵在奇,特别是行拍会的成功。让康家一跃成京城首屈一指,独一无二的名门世家。俗话说:树大招风,难免招人忌妒,在那些权贵的眼中康宾就是个宝山,金窝银窝。人人都想分一杯羮,但都被康老爷子给委婉给拒了。

但那些权贵们岂会甘心就范,明里暗里使手段,想让康家屈服。无奈之下,只好向朱友亮求救。

朱友亮知道后,立即派出秘密培训的暗卫,处理一些暗地里的事。明面上对权贵们的弹核,采用敷衍,放纵逐流,最后不了了之的态度。

而朱友亮有了康家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暗中命人从权贵手中买下大量荒地,并组织各地灾民前往开荒,目的就是广积粮。他心中明白,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粮食短缺非常严重,想要靠权贵手中那些粮食来救风雨飘摇的大明朝,无异于痴人说梦。尤其是大明朝各地盗匪猖觉,饿殍遍野,粮食更是重中之重。

一年来!要说变化最大的就是皇城以北,二十里处。新建起来的皇庄,取名皇城北镇。其不说外围的田地有多大,单单内城就占地达五十万亩。再经过一年多的经营,有几百万臣民的情况下。其繁华程度,绝不下于京师。

更让人新奇的是,这里的建筑物不是木质结构,而是采用一种水泥的东西,与沙石,红土,钢筋混合而造成。宽十米的街道中间还有一条绿化带,远远看上去就一条绿色的纽带,煞是好看。

街道两旁都是不低于五层的房子,底层是都是一排排店面,路上行人马车穿梭其中。如果不是行人都是古人装扮。朱友亮还以为回到了现代。

随着各行各业的进驻,局面浙浙失去了控制,乩象频发。如:缺斤少两,小偷小摸,哄抬物价,打架斗欧。朱友亮命王承恩成立皇家商会来约束。并任命康天赐为商会会长来,来主持商会大局。至此,权贵们这才方然醒悟,原来康家是皇帝布下的其中一颗棋子。

如今皇家北镇是属于皇帝的私人产业,权贵们是无权介入管理的。但庞大的市场,使得权贵们纷纷把产业投入里面,参与到其中,这也是朱友亮乐意思见到的,北镇越是兴隆,收到的税入就越多。

想当初,他把各地难民征集到这里开荒,不知遭到多少大臣们的反对,若不是他们迫于盗匪形式猖觉才同意了下来,这条议案到现在可能还通不过。

如今北镇人口突破百万,当初的以工代镇,使得难民们不但有自己的房子,土地。北镇完工后,他鼓厉个人从商,从而难民们个人济收入不斐甚至还有盈余,消费能力大幅度上涨。

皇家北镇一年之间,给他带来五百万两银子的税入,朱友亮做梦都会笑。

周府,周延儒府上来了一个人

外堂,李东华坐定之后,下人奉上香茗和点心后,躬身后退走出去。这时,他见周延儒走出来,站起来,微微躬身行礼道:“学生东华见过老师。

周延儒挥挥手道:“都是自己人,无须如此。

李东华拱手说道:“学生谢过老师。

周延儒言归正传,说道:“你找老夫可有事情。

李东华客套说道:“许久未曾到老师府里拜访,趁休沐日,来给老师请安,小小薄礼,不成敬意。说完,命随行的下人奉上礼品。

周延儒拈了拈下巴的髯须,笑了笑道:“贤侄客气了,请上坐。周夫人上前接过礼品。

李东华笑道:“这是应该,近来,学生碰到一点疑难,想请老师解惑。

周延儒道:“说来听听!

李东华道:“学生斗胆说几句,如今宦官王公公得势,不会又是一个魏奸吧!

周延儒摇摇头道:“这个王承恩不同于魏奸,他没有任何势力给他撑腰,生不起什么风浪。倒是齐浙党,我们不得不妨。

李东华道:“您老是说次铺古有德。

周延儒说道:“没错!这老儿可不省油的灯,这段时间,不断在拉拢我们的人,不能小瞧了他。

李东华道:“学生会注意的。

周延儒说道:“贤侄既然来了,用过午膳再走吧!

李东华道:“如此,就叨唠老师了。

宴席中,一老一小落座后,推杯恭盏一番后,周延儒叹道:“贤倒啊,人老了,越来越看不透你们年轻了。

李东华道:“老师说得是哪里话,您虽年过五十,但身体依然不输十几岁年轻人。现在朝廷上下,还有很多事情还得你老操持。

周延儒叹道:“贤侄啊,不瞒你说,现在皇上基本上不理朝政。重担都压在老夫身上。河北运河工程,山西以北的悍匪,以高迎祥为首反贼,屡剿不灭,大有尾不掉的声势。川中地牛翻身,死伤无数,数十万百姓熬熬待哺。山西水灾,灾民无数,温疫横行。可朝廷户部却拿不出钱粮。愁得老夫头发都快白了。

李东华道:“老师,您说皇上也够狠心的,这皇城北镇这一年来发展势头相当不错,想必税入不斐,为何不拿出一些,来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

周延儒叹道:“贤侄,不可乩说,皇家北镇毕竟属于皇上的私业,再者!为了建皇庄北镇,皇上已免了全国的赋,这宫里头的花销,全靠这北镇的税入。(赋与税是分开的。赋是指皇帝另收的花销费用,税则是指朝廷的税收)。

李东华道:“老师,你也无须太自责了,这是大明朝历代以来的积弊,您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周延儒自责道:“老夫作为顾命大臣,没能辅佐好新皇治理好江山。是老夫的失职。有愧于先帝的嘱托啊!

李东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老师,学生有个建议。或许能帮到您!

周延儒惊讶道:“哦......!说来听听。

“老师,你可知洪承畴其人”

“你是说陕西布政参政洪承畴,此人能力如何。”

“没错,此人不论文治武功都相当不错,为人颇有谋略。如果将其调往山西剿匪,应该是个不错的人选。

“人选是有了,可是钱粮才是大头啊!

“江南的曹家,老师应该有耳闻才对。”

“曹家,曹杰,富甲一方,在整个大明也是首屈一指富豪。只是这跟老夫要办之事,似乎没有关联”。

“本来是没有关联的,但老师你知道曹家有一嫡子,在山东任知府已四年有余,而且历任政绩还不错,就是得不到晋升,如果老师能安排一下,曹家愿倾尽财力,为老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周延儒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看得李东华全身发毛.一会儿才道:”贤侄,恐怕这才是你真正地目的。

“看来,还是瞒不过老师的眼晴,曹老爷子托人请求我帮忙。如今老师正好有为难之事,有曹家相助,必定能让老师在朝中更加稳如泰山,何乐而不为”。

周延儒笑道:“算你小有心了,你安排一下,让曹杰进京一趟。老夫得甄着,甄着。

李东华看事有了眉目,满脸笑容说道:“如此,就先谢谢老师了。

“你先不要谢我,如果谈不拢,老夫还是不会答应”。

“学生明白,学生明白”!李东华忙点头应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