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槐木棺
作者:风戈      更新:2020-05-06 04:54      字数:2261

“这是!”

此乃老子所著无上经论《道德经》第一篇章,首次提出“道”这个概念,阐述自然规律是道,但道不完全是自然规律,什么都可以是道,道是说不清的,所以才会有"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个“道”字表示修仙修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据修炼道法的方法去修行。“非常道”,不是永远不变的意思,“道”的变化是因人而异的。

所以,张兴武能够根据《道德经》领悟出混沌道力,着实让鬼方主人吓了一跳!

看到这里,他想收回刚才自己所说的话,他们这一代不是最弱的,而是最有潜力的一代。

光是看到张兴武此刻表现出的实力,他就在想,估计这一辈就由他来独挑大梁了。

事实上能够代表各自宗教前来进行“三教封槐”,每个人的实力都不容小觑,就连不堪入目的风流生都有如此实力,更别说其他两人了。

下一刻,他将目光看向僧人,发现对方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实力,但是背后隐有佛光,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初步了解到他们实力后,鬼方主人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一开始他还以为这次“三教封槐”会出现差池,没想到都挺可靠的,毕竟是传承千年之久的流派。

这次有他们三个在,再加上自己压阵,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片刻之后,他见大家准备的差不多了,刚想说话,没想到从房间里悄悄溜出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似乎很好奇他们在干嘛。

鬼方主人眉头一皱,斥道:“止戈,进去!”

少年一怔,没想到自己刚出来就被发现了,闷闷不乐的哀求道:“我就在旁边看看嘛,不会打扰你们的!”

鬼方主人瞪了他一眼,说:“这是为你好,赶紧去屋里面,让它们保护着你,不然等会一开门你就可能被震死!”

止戈嘴一扁,不满的回道:“好了啦,我知道了,爷爷。”

风流生听到这话,眸光一凝,瞥了一眼少年的背影,露出一抹隐晦的诡笑。不过转瞬即逝,并没有任何人发现。

待少年离去,鬼方主人目光看向前方,开口道:“好了,打开门吧。”

三人点头会意,旋即各自倾尽全力轰向槐树根部,那里隐隐有一扇门扉,在三教合力的情况下逐渐显现。

门打开的那一瞬间,从里面喷涌而出一股惊天气势,逼迫三人齐齐后退数米,唯有鬼方主人纹丝不动。

与此同时,槐树张扬舞爪了起来,像是要拔地而起,掀翻古宅。

鬼方主人不慌不忙,静坐于此,暗中酝酿气势,忽而张口叱咤,风云翻覆,雷霆涌动。

在此威势下,千年槐树逐渐退缩、蛰伏,不敢再行造次。

张兴武以及杀僧心中犯怵,果然能够带领百鬼夜行的鬼方主人不是什么易与之辈。

就算不再年轻,威势依旧不减当年,甚至更加沉稳。

风流生略显惊愕,心道:这就是上一辈人的实力吗?比起院长来不相上下。

就这样的,局势被鬼方主人成功稳住,那股气势也越来越弱,逐渐被抵消。

片刻之后,只听他说:“好了,你们可以进去了,封棺之后会有多余的“皇气”泄露,你们谁能够得到就是谁的造化,不得在我面前争抢。”

这意思很明白,不能在他面前争抢,也就是说可以私底下争夺。

但是在此的三人都没有露出贪婪的神色,好像对这所谓的“皇气”反应很平淡。

至于这“皇气”是什么,他们都很清楚,据传“得皇气者,得天下”,也就是说这个东西乃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他们到底想不想要谁也不知道。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要想得到这东西,前提是完成“三教封槐”。

这也是为什么每届“封槐仪式”三教从不缺席而且都派遣最有实力的弟子前来的原因,因为得皇气者,可保宗教百年不衰。

历史上儒家兴盛的那段岁月便是因为频频得到“皇气”的原因,而如今佛道两家还有延续,儒家却几近没落也是因为后世没有再得到皇气者。

所以,最想得到皇气的莫过于儒家了,因为再这样下去,或许十年后儒家就彻底成为历史上的名词了。

然而就算他们为此努力着,上一届还是被道家夺去了。

对,你没有看错,就是被夺去了。

本来皇气问世,会主动选取宿主,而上一届就是本该属于儒家的,但是却被道家夺走了。

因此,儒家那位弟子悔恨终生,郁郁寡欢。

所以说,风流生此次前来,身上肩负着百年余恨以及宗门希望。

门开后,他第一个走了进去。当然,全神戒备着,他可不想在这里出了差池。

进门后,入眼是一副棺材,底下连接着槐树根茎,像是寄生一样。

张兴武紧随其后,看到里面情景后,出言道:“这就是封印了暴君的槐木棺吗?”

杀僧望了一眼不足十平米大小的树洞,几乎被这副棺材占满了,迟疑道:“难怪每逢百年都要进行封槐仪式,这口槐棺有窃取生机之能,不加以处理的话,暴君复生是迟早的事情。”

风流生围着槐棺绕了半圈,忽然说:“一代帝王就此长眠,可惜了。”

张兴武眉头一皱:“风流生,你该敬重的对象是不是错了?还是说,你们儒家眼里只有帝王将相?”

他冷冷一瞥,回道:“总比你们敬神尊仙的好,把不存在的东西当成真的一样。”

“呵。”

杀僧见此,有些无奈,说:“两位施主,打住,正事要紧!”

风流生怒意盎然,冷哼道:“开始吧!”

随后,他手持笏板,一股凛然正气流转于身,渐渐形成“孔孟圣象”,以假乱真。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而风流生手上的笏板据说是经由孔孟双圣之手流传下来的,所以谓之“孔孟笏板”,乃属儒家至高圣器,也是儒家道统继承人标志。

也就是说,看到这个在他手中,基本上可以判定风流生就是下一代儒家之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