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行动
作者:暖暖的柿子      更新:2020-06-26 16:21      字数:2253

三老爷于永州担任刺史多年,虽未得升迁,却能懂得这方天地背后的盘根错节。

在离开京城前,我见了郑渝。看来,少年的书信,已是在我来之前到了永州。

“四弟第勤勉好学,性情温良,在京中诸多事情都能独立自强。作为姐姐照顾一二,实属应该。本想着,待我与齐王成婚,便也能多给弟弟照扶,不想如今……”

说道此处,我声音似有哽咽,停下话来。

“旦儿莫要心忧,齐王吉人自有天相,定也能大难之后有后福。”

没想到平日里说话三句一怼的三老爷,今日也能说出这般温情劝慰的话。

“谢三叔宽慰。得三叔相助,齐王有望回大邺。往后此般恩情,旦儿定不会忘。”

“莫再虚礼,莫再虚礼。”

三老爷有劝了一次,我方收了脸上的些许情绪,将一封信笺交到他手中。

“三叔只需帮旦儿留意这里喜着的事情便好。在没有收到我确切的印信前,三叔勿用行动。”

三老爷接过信笺,并不急着拆开来看,折好放到怀中。

我起身告辞,辞了三老爷的远送。

在书房的门外,撞上了送茶水进来的三夫人裴氏。

许是大姐姐许了高门?学时郑渝在心中报喜不报忧?此时裴氏的脸上申请自在温和,看着一身男子打扮的我亦不意外。

“三婶母安好。”

我行了向长辈的问安礼,三夫人点头算是回了礼。

毕竟不熟,若是她不问郑渝状况,我便也无话好与她谈。

只是,我方迈向回廊,似才想起了什么要转告交代,好让在永州这彦王的封地上混迹多年的三老爷,以及三夫人,能稍微“宽心”。

“三叔,三婶母不必担心,齐王极是看中四弟弟,连自己身边的亲近都留了一些在京中,为时刻护着四弟弟的周全。”

我转身离开的那一瞬,三夫人手上托着的茶碗“哐”的一声歪倒,“嘀嗒”一点水声,在这冬日的院里都显得脆亮。

彦王出师北境,正值春日寒潮暴雪酿成灾害,镇北之军缺兵少粮。

以征兵征粮的名义,为表讨伐赤炎之魄力决心,彦王宣告先在自己的封地上征纳。

表面上的征纳,实则是暗地接纳郑洛倾荥州郑氏嫡支之财进行的补给援助。

以郑洛的名义,荥州郑氏的钱粮已将抵达永州。如今又能得三老爷以永州刺史身份的便利知悉永州征调之事。如此一来,便也能掌握彦王李承昊的诸多行迹。

“公子,三老爷……是否可信?”珍珠犹豫甚久,再次疑问出口。

“也许三老爷不足以十分信任,但是,三夫人可以。”

毕竟,很多时候,一个母亲的力量不可估量。

似乎我的话,已给了珍珠该有的安心。

一注茶水倾入杯中,翻滚的热气弥散开来。

珍珠将壶放回几上,问道:“那,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

热气消散之时,小小的茶杯上,茶面已是风平浪静。

“等。”

……

接下来的三日,永州的雪,越下越大。

若是此时郑渝在的话,应会端茶叹道:“春日还这般寒,如何出得门去赏雪?”

尽管客房里的暖炉已有五个,脚边就放了两个,我还是觉得这永州的寒,已快接近我的极限。

这几日站于客栈楼上望街上市坊,往来商客寥寥。前日还有农户挑了果菜来,昨日一阵米行的抢米大战之后,今日街上又归于平静,甚至死寂。

“快了!”

“什么快了?”珍珠疑惑问道,又将一件貂皮的云肩披到了我身上。

我抖了抖身上的寒意,将临街的窗户合紧,灌了一杯热茶,才感觉到一丝暖意。

“城门快开了。”我回道。

“本来城门就要开了。”珍珠嘀咕的时候,便听到一阵马蹄声袭过客栈前的大街,往官衙方向而去。

“叩叩”,门环响了,大山进了来。

“公子,城门外已是聚了许多逃难来百姓,正跪在城门外求荥州守军开城门,好进城来寻一方避寒之地。”

“方才那马蹄声已是过去了,相信三叔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将印信交给大山,“再怎么样,都是受灾的无辜百姓,告诉三叔,郑氏乃四姓大族,行善积德乃大族风范。”

“是。”大山已是领命而去。

珍珠合紧了门,搬了炉子靠近我,暖着手脚。

“那接下来,我们还是等?”

“嗯。”我应道。

————

永州暴雪,比往年都要严重。百姓多有房屋倒塌者,寒寒冬日,无方寸挡风取暖之地。地窖里的粮食,被人高的大雪深埋,此时饥寒交迫,拥于永州城外。

永州本偏僻寒瘠,州府存量常年紧缺,此时还有彦王下令要征调粮草兵丁的任务,永州衙门的官员就好似是热锅里的蚂蚁。

身为永州刺史,在任多年的郑大人,刚接到荥州郑氏族里传来的消息,本欲支援彦王北征,好救回与郑氏有婚约之定的齐王的粮草,已于昨日进了永州。

此时百姓饥寒正待救命,救国救民,民乃国之本。永州刺史郑瑞毅然决定先救民于水火,用荥州运来的粮草先将城外的百姓安顿。

这些粮草,永州这些官员本就不知背地里的计算。只知如今皇上下令全国戮力赈灾安民,若是彦王封地因灾荒闹事,怕是乌纱帽全数不保。

况且,官衙近日因帮彦王北征征调粮草已是精疲力竭,挪用粮草劳力赈灾怕是又会误了前线大战,得个死罪。

反正这些送来的粮草是荥州郑氏的,拥于赈灾或是北征自然郑氏说了算,关键是能解燃眉之急。

于是,官衙商议之后,纷纷同意此时郑瑞提议,以郑氏支援之粮草赈济灾民。

午时,永州城门半开,官府官文讣告宣读与门下。

搭建避风庐舍,开设粥棚,赠送保暖棉衣,炭火医药,皆是齐整。

永州百姓饥寒交迫之际,无奈挤破城门求官府救援。谁知,今年不同往日的呵斥驱赶,竟衣粮丰足,不挨冻不受饿,更甚于自己家中过冬。

不知是谁在食粥时一声哭泣诉说,引得捧着热粥穿着棉衣的烤着暖炉的百姓无不愧疚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