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民风虽然开放,但对于男女大防一事上,还是比较含蓄的。
正因为如此,宋居安早在设计让唐安居入住王府的时候,就将能考虑到的阻力都考虑到了。
首先,男未婚,女未嫁,即便和唐安居是圣上亲自赐婚,但两人没有拜堂成亲,难免有人会说闲话。
唐安居神经大条,对这一切懵懂无知,一点也不在意,但宋居安不同,他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五年,熟悉这里所有的风俗人情,明白这里的人对一些规矩礼法有多么看重。
如果可以,宋居安其实并不想通过如此曲折的方式,以他的实力,即使唐府看似被保护得天衣无缝,但夜探香闺偷香窃玉什么的,对他来说已经不能算是轻而易举,简直就是如入无人之境。
所幸唐安居并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否则她……
好吧,她现在实力不够,打不过他,除了心塞还是只能心塞!
三人成虎。
流言猛于虎。
由此可见,所谓流言,须得是许多人参与议论传播,并且事实有待考证――最大可能是无中生有的谣言――这样的言论现象,才能称之为流言。
伴随流言一同横空出世的,还有不计其数不堪入耳的谩骂侮辱,自以为看透一切的先知断言。
殊不知,很多时候,大多数人以为的真理,其实不一定经得起推敲。
但就是许许多多这样经不起推敲的流言蜚语,一戳就破的谎言,偏偏很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深信不疑。
最后的最后,流言的主角大都不得善终。
然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
以唐安居那性子,不像是会在意那些蜚短流长的,但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宋居安却容不得一丝恶意中伤。
为了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以策周全,宋居安做足了准备。
赐婚是个意外,却是个甚合他心意的意外。
其实原本唐渝川没有去求那一道赐婚圣旨的话,宋居安也准备去求的。
他知道,是时候了。
他养伤闭门不出的这些年,他家父皇一直担心他伤了根本,意志消沉,这想法虽然虽然从未有人说出来过,但他又不是个傻的,那么明显的忧虑和怜惜,他想无视都做不到!
他也不是没有解释过,然而每次得到的都是敷衍的“嗯嗯嗯”“朕知道,朕明白”,然后就是一脸严肃地拍他肩膀。
你特么到底知道什么了啊喂!
后来宋居安就不再解释,反正,无论他怎么解释,得到的要么是“我懂,我明白,我真的明白!”,要么就是一切尽在不言中,满脸“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的一脸看透真相的表情。
讲真,要不是念着他家父皇对他的养育之恩,宋居安当场就能以下犯上!
鉴于此事,宋居安在准备求旨赐婚的时候,还尤其特别重点考虑了如何苦口婆心以理服人劝他家父皇松口把唐安居嫁给他。
毕竟,他家父皇对唐安居的宠爱和纵容,可一点也不比他差,他看得出来,那是真的发自真心的爱护。
唯一没料到的,他这边万事俱备,却被人捷足先登。
不过,结果皆大欢喜,这才是最重要的。
讲真,接到圣旨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懵逼的,任是谁,暗戳戳地密谋已久的事情,突然猝不及防光明正大地降临到自己头上,都会不知该如何反应吧!
幸福来的太突然,很长时间他都没有回过神来,总有一种踩在云端的感觉,轻飘飘的,极为不真实。
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他家父皇大驾光临。
他家父皇其实并不经常来看他,毕竟是一国之君,须得坐镇皇城,日理万机。
那个时候,他才知道赐婚圣旨的由来。
他这些年,借养伤之名隐居避世,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七年前那次暗算,他不可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吃下那个闷亏,总有一天,他会让那些人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所以,他虽然人不在庆都,却从未停止对庆都的关注。
旁观者清,这些年,作为局外人,他冷眼看过了许多尔虞我诈,风云诡谲,对人性和阴谋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时候他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厌倦人世,但每每这个时候,脑海中总是不受控制地浮现一个人的影子。
那个影子给人的感觉很是模糊,看不清面容,但身形纤瘦,身姿窈窕,很容易分辨出是个女子。
宋居安十分确定自己并不认识她,但那女子却莫名给他一种很熟悉的感觉,熟悉到他心尖发烫,整颗心都忍不住地战栗。
后来,见过那个身影的次数多了,渐渐地,他将她和梦中只闻其声却不见其人的清泠女声对上了号,那时他想,如果这个女子再次出现在他面前,他定能一眼认出她来。
为什么要说“再次”?因为,其实那个时候,宋居安便已心有所感,心中隐约有了人选。
毕竟,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便已经有过似曾相识的经历,只是那时,他年幼无知,不明白那种感觉是什么,只是懵懵懂懂地感觉,似乎找到了很重要的东西,只知道抱着不愿撒手。
生怕一眨眼就会消失不见。
现在想来,其实早在那个时候,他的心已经先他一步认出了那人。
而确定了这一点,宋居安当然不可能放任自己在乎的人受到伤害。
他离开庆都之时,唐安居年方七岁,那时他心中还很是失落遗憾,不能陪伴她长大成人。
但随后的几年,即便隔着千重山万重水,无人刻意告知,他依旧听说了唐家大小姐如何骄横跋扈,目中无人。
听说那些事情的时候,他没有丝毫厌恶反感的感觉,只是觉得有些不对劲,那是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
但那个时候,他知道的事情也十分有限,完全无法将整件事串联起来,自然也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直到接到赐婚圣旨之后,他父皇的一番话令他恍然大悟,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