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山河照月凉 三
作者:宋空      更新:2020-03-27 04:24      字数:3214

齐风道:“你口中阻挠莫前辈的那人难道比他武功还高?”

李秋声道:“此话倒难说。那人是莫前辈的师弟,二人年纪也并没有差上多少,他们虽同出一门,然按我师父的说法,他们练功的路子实为不同。莫前辈重根基,内功精湛,且博众家之长,所学甚广,这般练武之人总要等到四十岁之后方能显扬于江湖。而他师弟则天赋过人,只钻剑法一学,于武学另辟蹊径,似他这样的习武之人大多在三十岁上下已能自成一脉。因此十九年前莫前辈的武功在寻常人看来实属平平无奇,但他师弟已值鼎盛之期。不过倘若他二人都还在世,莫前辈的师弟是绝对敌不过他的。”齐风道:“那莫前辈的师弟是谁,怎么他也杳无音讯了吗?”李秋声道:“莫前辈的师弟姓梁,据说他年少时曾游历江南,人称‘玉腊梅枝’梁一笑,办得几宗大案,斩了好些恶霸强豪,也是个江湖闻名的侠客。而后靖难事起,他与莫前辈见解不同,拥护燕王。只是不知为何,燕王事成之后这梁一笑的名字也在江湖上销声匿迹了。有人猜当年他舍身护主,早被封了大官,也有人猜他厌倦官场,隐居江湖,还有人猜他已为燕王所杀,到底如何,却是没有定论。”

齐风道:“我于江湖事当真知之甚少,你说的这些我竟闻所未闻。”李秋声道:“如今朝廷不愿人们谈论这些,你不知道并不奇怪。再过几年,说不定人们都以为当年太祖是直接传位于四子,连燕贼篡位之事也不知了。”齐风叹道:“小民顾得自己生活已是不易,史书如何书写帝王又与我何干呢?”一抬头正对李秋声的双眼,慌又低了头去。

是夜齐风难以成眠。只消一闭上眼睛,面前就满是李秋声的模样,或笑或怒,都自有一番风流。齐风翻来覆去,心思起伏:我明明当李兄弟是兄弟,何以如今我竟会对他音容相貌念念不忘,甚为着迷?难道是我见他生的好看,起了嫉妒之心?可我又为何一与他说话就不自觉的心生欢喜?大概是今日夕阳太暖,陈绍太烈,惹得我胡思乱想,总不会是我真的对他心生爱慕。

余下几日齐风面上虽无改变,与李秋声的谈话也如往常,但心中实为煎熬。

这天到了永春县城外,距南少林至多也只剩下一日的脚程。尽管齐风一直盼着早日抵达南少林,好断了自己那羞与人言的念头,可当真要与李秋声分别,他又不免感伤起来,努力回忆永春有何美食美景好借故在此地再住上一日。这想法一起,齐风不由脊背一寒,心道:“当日我执意留宿龙泉,莫非也是因为李兄弟,我对他……该不会……”一面想,一面悄悄去看李秋声。

李秋声以为他有话要说,面露疑色。齐风被他一瞧,心里蓦地一空,张口即道:“此地旧称‘桃源’,想来或与五柳先生笔下的‘桃花源’有些渊源,明日咱们出城瞧瞧景色可好?”李秋声笑道:“我看大哥这几日急着赶路,还以为你等不及要去南少林,眼下尚余半日,何不快马加鞭……”齐风打断道:“一到南少林,你我就要分道扬镳,我可不想……”

李秋声轻叹了口气,道:“我与大哥很是投缘,亦不愿就此分离,只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大哥存志高远,来日你我定会在江湖重逢,会稽山之约大哥可不能忘!”

齐风木然道:“好,待我成亲那日也请兄弟赏光来应天喝杯喜酒。”李秋声蹙眉道:“大哥怎么毫无缘由地说这个?莫不是家中已为你订下亲事?”齐风叹道:“现下还没有,不过终会有这么一日,是以先同你说了。”李秋声微笑道:“若是这样,大哥尽可差人来会稽山带个口信,小弟定会去讨杯酒喝。”齐风点头应了。

李秋声道:“眼见天色转阴,我们还是在永春住上一宿,今晚就由小弟做东如何?”齐风道:“你既叫我一声‘大哥’,我又岂能让你破钱?况且我手中这些余钱,到了南少林也用不上,这最末一次机会,兄弟还是让给我罢。”李秋声听他如此说,也就不再坚持。

二人入城择了一间客店,将包袱马匹放下。因时辰尚早,二人便结伴沿城中桃溪缓步而行。溪边商铺众多,铺中人却寥寥,颇为冷清。溪边有一亭,二人遂于亭中坐下。

齐风眼望溪水,道:“宋代曾有词人说‘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不知那句中‘桃溪’指的是不是这里呢?”李秋声笑道:“我于诗词本不大懂,可这两句我却知道,那‘桃溪’指的是会稽的一条溪流而非此处,其中还有个故事,大哥可知?”齐风望向他,微笑道:“你说说看。”李秋声道:“汉明帝时,剡县刘、阮二人入天台山采药,迷途不得返,因腹中饥渴,故食山中桃,饮溪中水,后竟在那溪边遇到两位貌美女子。他二人为女子美貌所倾倒,便随她们归家,并娶她们为妻。于山中住了半年之后,二人思乡求归,待得出山,方知人间已过数百年,子孙已历七世。”说到此处,他神色有些怅惘,接道,“当年我随师父初到会稽山,夜里常因思念爹娘哭着睡不着,师父就给我讲故事,哄我入睡,不曾想竟已过了这么久。”

齐风道:“‘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那么好的桃源,怎么他们纷纷往尘世中逃?”

街上有一位老汉用扁担挑了两个竹筐,一边走一边喊:“徐老汉家蜜三刀——徐老汉家蜜三刀——”语声悠扬,远远就可听见。

李秋声对齐风道:“怎么这里也卖蜜三刀吗?倒不知是什么味道。”齐风道:“我且去买来,你尝尝便是。”说罢起身向那老汉走去。

见齐风过来,那老汉停了叫卖,把竹筐放下,笑问道:“公子要买蜜三刀吗?”齐风笑答道:“烦请老伯装些给我。”那老汉掀开盖在筐上的白布,用纸包了好些蜜三刀递给齐风,道:“统共十文钱。”齐风看他年岁已大还如此劳累,心生怜悯,取了二十文给他,谁知那老汉坚持不收,道:“十文就十文,我怎么能多收呢?”齐风只好将多余的十文放回茄袋中。

这时溪边忽然有人大喊:“啊呦!不好!有人投水啦!”

齐风赶紧奔过去,定睛一看,竟见李秋声落在水里,手中的蜜三刀差点掉在地上,幸好他没失了心智直往下跳,片刻之后他便瞧出那投水的是一个妇人,李秋声是在救人。只见李秋声一手将那妇人托住,一手划水,慢慢向岸边来了。齐风弯身先将那妇人抱上岸,又去拉了李秋声上来。

李秋声立刻凑到那妇人身边,环住她的腰腹,令她头向下,再轻拍其背,控出不少水来,接着将她扶起,口中喊着:“大姐,大姐。”

齐风见李秋声浑身湿透,忙脱了外衣罩在他身上,唯恐他着凉。

过了好一会儿,那妇人悠悠醒转,一见李秋声就哭道:“你……你干嘛救我,我已活不成了,你干嘛多管闲事害我还要再死一次……”

这会儿溪边已聚了不少看热闹的人,有人道:“这女人真是不识好歹,人家救了她,她竟然还怪人家!”那妇人哭喊道:“要死的是我不是你,你怎么知道我心里的苦楚!”

李秋声柔声问道:“大姐,你为什么想不开要投河呢?”那妇人只是一味哭,并不答话。

围观者中有人道:“我认得她,她是城西屠户周正的娘子。”又有人道:“啊!那她不就是前几日遇到了采花贼的那个?”有人轻笑道:“想不到那采花贼竟连这种花都采,”另一人道:“定是周正把她休了,所以她才来这投河!”先前一人道:“她已不贞,死了确实比活着好。”

耳听众人越说越难听,李秋声道:“大姐,你身上衣服也都湿了,不如跟我一道去客栈换身干衣服好不好?”那妇人看了看李秋声,默然不答。齐风见状,对身边一位年轻汉子道:“这位大哥,我用银子跟你买了这件外衫可行?”那汉子脱下外衣道:“一件旧衣服,值不了什么,拿去便是!”齐风拱手道了声谢,将衣服披在那妇人身上。李秋声冲他笑了笑,道:“齐大哥,还要麻烦你去买件这位大姐的衣服。”齐风点点头,道:“你先带她回去,我随后就到。”

齐风在溪边成衣铺中买了件已经做好的棉布衣服,又见店中有一件玉色窄袖盘领衣很是好看,望去大小也正适合李秋声,喜道:“掌柜的,这件我也要了。”那掌柜的道:“公子,这件衣服已被他人订走了。”齐风道:“我多出些银子也不成吗?”那掌柜的摇头笑道:“公子莫要为难我。”齐风只好作罢。

待那妇人将衣服换好,李秋声又去问她投河之事:“你说出来,或许我们还有法子可以帮你。”那妇人已哭得双眼红肿,此时泪也流干了,她知齐李二人绝非歹人,便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