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那个蒙家铁骑中的王离以前是蒙恬军中地位仅次于蒙恬将军和公子扶苏的第三号人物。
他祖父是秦朝名将王翦、父亲是名将王贲。
他为了替代蒙恬成为军中老大,早就与胡亥勾结,想暗中抓住蒙恬和公子扶苏的辫子,扳倒他们,扶胡亥继承皇位,好自己上位,替代蒙恬成为军中第一人,光宗耀祖。
待胡亥使用赵高的阴谋诡计上位以后,公子扶苏被矫诏赐死,蒙恬将军也被逼喝毒酒自杀,王离是胡亥的人,自然如愿以偿当上蒙家铁骑的老大。
他受封武城侯,任上将军,率长城军戍边备胡。
可是有些东西其实你在心里想想就好,真正到手了就满不是你想象的那么一回事!
譬如那个胡亥就觉得他比他大哥公子扶苏强,全大秦帝国就他继承秦始皇的皇位才能够把大秦帝国发扬光大。
结果他当上了皇帝以后,比秦始皇更加变本加厉,弄得民怨沸腾,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用实际行动对他说不,把一个好好的大秦帝国搞得乌烟瘴气!
所以,还是古人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这个王离也是一样,不知天高地厚,看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他当上蒙家铁骑的老大以后,就对手下的将军们摆他那老大的臭架子。
他心想,好不容易当老大了,还不得威风威风!
可是,他把自己当根葱,又有谁拿他蘸酱呢?
其实长城军那些手下的将军都是蒙恬将军过命的兄弟,都是蒙恬将军的铁杆,跟在他背后,一刀一枪浴血奋战打出来的。
他们对于王离这个靠溜须拍马上来的人是真心看不上。
而且他们也知道,在蒙恬将军在的时候,这个王离就和蒙恬将军面和心不和。
因此,在王离摆了几次老大的臭架子,这些人都不尿他那一壶以后,王离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他根本指挥不动这些人,因为这些人全部是蒙恬将军的人。
他必须有自己的班底,才能在长城军中立住脚。
他就把蒙恬将军的人都换下去了,全部换上他自己认为可靠的人。
可是他换上的人都是跟他同一类的人,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可是他好这一口,士兵们可不好这一口。
因为但凡对上司阿谀奉承的人,对下属那是作威作福!
因为他们平时在上司那里当狗当惯了,需要从下属那里找一些当主人的感觉,找一点心理平衡。
可是,王离的这些人高阴谋诡计还可以,打仗师铁定不行。
他们又没有什么能耐,还对下属动辄打骂,要知道这些人也是曾经驱逐匈奴的铁血勇士,被这些小人这么侮辱,心里根本就受不了。
恰恰在这个时候,外面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这些驱逐匈奴的铁血勇士就觉得替这些小人卖命不值得,有些受不了这些人的窝囊气,很多人都开了小差,开溜了!
就这样今天跑一点,明天在跑一点,最后,蒙恬将军死的时候,留下来的三十万铁骑最后跑得只剩下十多万人。
而且,那些带兵的将领也不再是原来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都是一些溜须拍马上来的窝囊废。
蒙家铁骑这个时候已经只是徒有其表,名不副实了!
恰恰在这个时候,起义军势大,章邯被项梁带领一帮打狗好手一顿猛揍以后,就逃到濮阳城龟缩起来了!
胡亥在接到章邯的求援信以后,也对章邯的困境也非常重视。
他一方面要姚卬到关中征兵,一面派人到长城抓到王离,要王离带领长城军去濮阳救章邯!
因为他觉得匈奴人已经被蒙恬将军带领蒙家铁骑打怕了,打残了,都躲在漠北苦寒之地不敢出来了,这个时候,调用一下威震天下的长城军暂时平一下叛,解一下章邯的危要紧。
等平定国内叛乱之后再让长城军回去防备匈奴进军也不迟!
可是,他不知道,长城军要紧不是当年的蒙家铁骑了,现在虞姬是纸老虎了!
而且他更没有料到的是,他以为只是暂时调用了一下长城军,他不知道,长城军从离开长城的那一天起,就再也回不去了。
面对空空如也,没有人看守的长城,恢复了元气的匈奴人终有一天会卷土重来,对中原大地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长城军要从长城去救困在濮阳城的章邯,就必须经过赵国。
简单地来说,他们必须战胜赵国的军队。
可惜,现在的长城军早已经不是当年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蒙家铁骑了。
他们一路攻城略地,却进展得非常缓慢。
因为,他们已经不是真正的蒙家铁骑了,那些真正能够打仗的士兵和将军都虞姬跑了!
剩下的都是不能打的!
等到章邯打败了楚军以后,他才率领大军赶缓慢地到太原。
我们再说章邯趁雨夜袭击了定陶,大败了楚军,并且斩杀了楚国的实际老大武信君项梁,一时之间威震中原,令所有的诸侯都胆战心惊!
当时,楚国就在彭城摆出了防御性的阵型,严阵以待。
生怕他乘胜追击,把楚国一窝给端了!
但是章邯当时忖度天下大势,就得齐、楚虽然依然还有兵马存在,但是他们的主力都已经被自己消灭,他们的老大也没自己灭了,剩下的残兵败将充其量只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尤其是楚国的项梁已经被自己杀死,那个几个月前还在山里放羊的放羊娃又何足道哉!
反倒是河北的燕、赵两国,越做越大,连王离带领如狼似虎的长城军都奈何他们不得,才更令人生畏。
他们才是大秦帝国的心腹大患!
思量良久,章邯于是打定主意,要与长城军对赵军进行两边夹击,先将赵国消灭了,再回转身来收拾他认为苟延残喘的齐、楚两国。
当然,章邯做出的这个决定,也让楚国得到宝贵的喘息之机,能够积蓄力量,卷土重来!
要不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可能就不是巨鹿之战,而是彭城之战了!
于是,章邯就派遣人员赶去太原,催促王离赶紧起兵。自己则领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奔邯郸而来,誓要抓住赵王,消灭赵军主力。
章邯在中军帐聚集众将,就府堂上传下令来:命司马兰作为先锋,孟览为副将,领本部人马先行;教章平、苏驵引五万军马二路策应;董翳、姚卬守护粮草辎重;自率十万大军,教司马欣、盗巴、周类几个压住中军,尽打旗号,齐鸣鼓角,满山遍野,杀奔邯郸来。
早有细作探得,将消息报到邯郸城里。赵王歇听到消息,大吃一惊。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前来商议。
只见文班队里一人出道:“章邯挟破楚之余威,领二十万人马来征赵国,兼有叛贼作为先导,其锋实不可挡。
邯郸虽是王城,却因连番争战,又未得及时修缮,早已破败不堪,加之粮秣短缺,恐难长守。”赵王见是李左车,便问:“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李左车道:“邯郸东北巨鹿,城高壕深,又多粮草供需,只要我们调度有方,固守待援,足可厮守半年。
大王可命人先去准备,以为退身之计。章邯骁勇无敌,我们想要单独战胜他几乎不可能,除非搬来各家诸侯,大家齐心协力,一起与章邯一战,方可取胜。大王若欲确保无恙,今便当使人快马加鞭,去各国搬请救兵。”
赵王道:“既然要求去请救兵,三家同去。”
遂亲自写下了三封求援书信,差了三拨人,日夜兼程,赶往楚、齐、燕三国求救。
赵王歇又问道:“秦军过不了几天就来了,我们应当如何迎敌?”
张耳道:“现在我们即使将邯郸周边各县的人马悉数聚集拢来,也勉强只能凑得七八万的士兵。凭此点兵马迎战章邯和王离两路大军,又怎么能够取胜呢?
臣闻先前李良北略常山时,曾招得数万人马在那里,只因他走得仓促,未及收拢。这事还要劳累大将军亲去,如能收编来,可在城外添壮声势。”
陈余道:“我去了,谁在此领兵迎敌?”张耳道:“我暂时无事,先替你督来。”陈余道:“丞相亲来统领,我自放心。”张耳道:“情势紧急,耽搁不得。”
陈余道:“既如此,现便起程。但我一人太孤单,须带两个帮手。夏公、张仝,一个精细,一个胆大,我三人同了一起去。”
赵王歇道:“大将军只管挑选。”
陈余道:“人不在多,两位足矣。”
张耳道:“我等自去巨鹿城里等待将军。希望将军早日率领援军到来,千万不要让众人失望。”
陈余道:“丞相放心,陈余会尽快搬得军马回来。到时内外合力,一同破敌!”就殿上拜辞了,带上夏说、张仝,及府中门客十数人,带领三百骑兵,离了邯郸城,径奔常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