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 送别
作者:刑无忧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07

到底是什么办法?快说快说!”朱允文欣喜地站了起

刘子风嘿嘿一笑道,“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请蜀王殿下帮忙!”

“十一皇叔?”朱允文愣了愣。

“是啊!比起我来说,蜀王殿下的求情,显然会更有分量许多。”刘子风点点头。

“可是按照皇爷爷的规矩,外藩无事,可不能上早朝的啊!”朱允文皱眉说道。

刘子风无语,用一种很无奈地眼神看着朱允文,好片刻才道,“殿下,若是你真的求得了蜀王殿下帮忙,也不一定一定要等到早朝之时才去觐见皇上啊……”

“呃……”朱允文面色尴尬,孩子气十足地挠了挠头,道,“看我这人,都被急昏头了!”

刘子风笑而不语,朱允文这才又问道,“可是十一皇叔他能答应么?皇爷爷听了他的劝说,会饶恕恩师么?”

刘子风耸了耸肩膀道,“这就不是我能够确定的了,劝服数万殿下,以及蜀王会如何向皇上求情等事,就需要殿下你自己尽力了!”

朱允文脸上显出为难的神色,刘子风已经继续说道,“不过我有一点建议,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方先生这一次开罪的大人,实在是太多了,就算是他无罪释放了,京城中也不是他适合他继续生活的地方了,如果你同意的话,或许可以让方先生随蜀王殿下,去蜀地。在蜀王手下为官,一来这样蜀王殿下肯定会非常的乐意,二来,皇上见不到方先生,心中对他地恼恨也会减少许多,这无论是对皇上,还是对方先生,都是相当有利地选择。”

朱允文脸色变了变。对,或许还真的就是目前对恩师最有利的一个选择了……”

……………………

……………………

刘子风并没有随朱允文一同去找蜀王朱椿,如今这种情况,他能少沾惹是非,就少沾惹是非,否则的话,对他自己以后的前途也会有很大的影响的。虽然说,按照他原本的性格,他根本不会太在乎自己地官途是否远大,可是在与朱棣交恶之后,他不得不为自己地未来打算打算。

也不知朱允文到底是如何与朱椿交涉地,总之最后他居然真的说动了朱椿,并且朱椿还联系了好几个自己的兄弟——同样是各地的藩王,一同进宫。见了一次朱元璋。而在第二天的时候,方孝孺就被朱元璋无罪释放,但是果然不出刘子风所料。朱元璋虽然放过了方孝孺的一条性命,但是却也罢了他的官职,经历过牢狱之灾之后,方孝孺似乎也对朱元璋大失所望,心灰意懒之下,在朱椿开口提出要方孝孺随他一同前往四川为官地请求之后,方孝孺为报答对方的救命之恩,也就同意了。

朱椿大喜,立刻就任命方孝孺为汉中府学教授,并聘为世子师,而在以后的几年里,方孝孺非常地受蜀王朱椿的器重,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允文继位之后,他才重新被召入回京,任翰林侍讲学士,次年,便值文渊阁,朱允文对他尊师以礼,读书有疑,即召讲解。凡国家大事,也常命其就坐前批答。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这里暂且不提。

时日匆匆,很快地,时间又过了三日,各地藩王终于先后地离开了京城,返回了各自的封地。蜀王夫妇也同样在第三日的下午,告别了小郡主朱秀云,离京回川去了,至于方孝孺,则因为原本家业在京城之中,短短三日时间,不可能交代收拾完全,所以也就没有跟着朱椿一同返川,有过了大约五天的时间,方孝孺终于决定今日就踏上前往四川的路途。

这天朱允文一大早地就带着名为明波地贴身小太监,有找到了刘子风这里来,说是方孝孺今日要走了,他打算让刘子风与自己一同前往送行。

刘子风当初当侍读地时候,倒也曾经听过方孝孺了多次授课,说起来,他其实也可以称方孝孺一声“恩师”了,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加上朱允文说,自己已经将救出方孝孺的主意是刘子风想出来的事情告诉了方孝孺,方孝孺想要亲口对他道谢,有了这两个原因,他根本就无法开口拒绝,只得换了一身衣服,跟着朱允文匆匆赶往了方孝孺原

所,谁知从门房那里得知,早在半个时辰之前,方孝城而去了。

朱允文大急,连忙唤那明波小太监去备马,这明波倒也有些能耐,应声而去之后,居然没有一会儿就牵来了两匹高头大马,而他身后更是跟了十数个便衣大内侍卫——朱允文要马,自然是要出城去追赶,皇太孙出城,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般?所以他才将原本隐匿在四周人群中,暗暗保护朱允文的这些大内高手全都聚集了起来。

朱允文二话不说,与刘子风一人上了一匹马,大力抽打马股,迅速出城追赶……

……………………

……………………

南京城外十里亭!

方孝孺一脸孤寂地望着远处的群山,似乎想要将南京城中的一草一木都印在心底一般。

而他的身边,送行的人,居然不少,赫然有兵部侍郎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新任刑部左侍郎陈进等等,甚至连刘子风的爷爷,翰林院大学士刘三吾也都在场。

黄子澄与方孝孺乃是至交知己,离别在即,更是泪流满面地说道,“当今之士,大多劳者不能,能者不老,似希直这等德才兼备,且有不辞辛劳为天下人谋事者更是少之又少,可如今,希直也要离去,吾心痛矣!”

“正是!”刘三吾也是激动地说道,“先生这四年来,为国为民,为我朝礼制民生和太孙血液,花费了无限心血,却换来如此结果,实令老夫心有不甘啊!”

“各位大人过誉了!”方孝孺收回了看向远山的目光,眼神黯然地应道,“大学士等,乃是吾辈楷模,竟如此看重希直,希直深感惭愧,希直何德何能,敢叫诸位如此牵挂!”话虽如此,却仍然不能掩饰方孝孺眉宇间的那一抹深深的失望之色。

兵部侍郎齐泰连忙安慰道,“先生莫要如此,吾皇圣明,今日之举,或也只是他一时激愤,他日皇上必会醒悟,以先生之才,不日必将被重新召回京师,委以重任!”

陈进也附和道,“是啊,方先生,下官虽与先生相识不久,却有相见恨晚之感,先生尚且年富,前人范仲淹有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先生大可将此次西去,当作人生地一种历练,更很宽此次前往蜀地,行程数千里,先生尚可考察沿途民风民情,这对将来先生治国安邦之策的实施,也是大有益处,先生此去,倒也有其得益之处啊。他日回京,并呢个大展宏图,此乃我朝之幸,万民之幸啊!”

“不错不错,陈大人所言极是!”众人齐声附和,刘三吾说道,“我等在朝者,也同样应当铭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方孝孺本已心灰意懒地心,被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的,似乎也稍稍地有些活跃了起来,他赧然应道,“各位大人过奖了,希直只是一介书生,有赖诸位提携,只图来日能够与诸公一道,共保家国,为民祈福而已,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希直望各位大人多多保重,希直当牢记诸位今日勉励之言,来日再图报效朝廷!”

“先生保重……”

“希直慢走……”

送行的几人也知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只得向方孝孺一一作别。

方孝孺向众人深深地作了一揖,转身向亭外的马车行去。

“恩师慢走……”就在方孝孺一只脚已经踏上马车之时,远远地一个人声传来,只见一直十余人的马队,迅速地朝这边赶来,为首的那个黄袍少年,边策马边叫喊,正是匆匆追赶而来的皇太孙朱允文。

很快的,马队就已到了众人眼前,朱允文慌乱地跳下马背,没有理会众官员地心理,双眼通红地对方孝孺叫道,“恩师,为何你提早离去,若不是学生无意中知晓,岂非再也见不到恩师了……”

方孝孺急急跪下,慌忙解释道,“殿下,微臣之所以不辞而别,就是唯恐殿下为微臣分心挂念,想不到殿下却到底还是赶来了,微臣心中不安……”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