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鲜明对比
作者:刑无忧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11

打羊毛一片膻?

这句下联一出口,顿时引起众人一阵哗然,不过却没有人敢开口评论,纷纷侧目看向了朱元璋,而朱棣更是忍俊不禁地就想要笑出来。

至于朱元璋则是在愣神了片刻之后,逐渐皱起了眉头,不错,这下联,其实对的还算是工整,只是……只是未免太没有意境了吧?再者,仅仅从这么一句下联中就可以看出,朱允文未免太没有气魄了。

“唉……”朱元璋叹息了一声,转身走向了湖边,望着清澈的水低下,那无忧无虑地戏水的鱼儿,暗暗叹道,“允文的性情,果真还是想标儿啊,气概太小了……”

朱允文似乎察觉到了朱元璋有些不悦,只好低着头走到了朱元璋的身边,说道,“皇爷爷,孙儿才思不足,徒惹笑话了……”

“不,不!”朱元璋连忙摇头,强笑道,“允文你尚且年幼,能够对出如此工整的对联,已算是难能可贵了!”

言罢,似乎生怕朱允文多说什么,朱元璋立刻转身,笑着对刘子风说道,“子风啊,人家都说,你是当今京城中年轻一辈的第一才子,不知你可已经有下联了?”

刘子风微微一笑道,“皇上的这句上联极其富有意境,微臣考虑再三,倒也想不出匹配的下联,思来想去,子风只得占古人之光,借晚唐著名诗人玉溪生李义山地一句诗句才对此下联!”

“哦?”被刘子风这样一说。朱元璋顿是来了兴趣,他立刻兴致盎然地问道,“李商隐的诗句?朕很喜欢,子风你倒是说说,李商隐的那一句诗句,可以对此下联?”

“恩。这下联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刘子风施施然地答道。

“妙,妙啊妙!”朱元璋稍一回味,立刻拍手赞道,“我们的第一才子,果真不同凡响,居然能够想出这么一句诗句来对此下联,好。好,好……”朱元璋一口气连说了好几个“好”字。

刘子风连忙谦虚了几句,表示自己不过只是脑中灵光一现,忽然想到罢了,真个若是让自己对的话,恐怕自己还是不行。

但是刘子风谦虚归谦虚,那些皇子皇孙,皇亲国戚们却立刻附和着朱元璋,开始恭维夸赞刘子风,最后夸得刘子风好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般。

朱元璋又再自言自语般地仿佛念了几遍“心有灵犀一点通”之后。终于将目光扫向了其他的人,说道,“如今允文与子风二人都已经做好了下联,你们当中,可还有人想出下联了来?”

顿时原本忙着恭维刘子风地一干人等,立刻齐齐地闭上了嘴巴。让他们逐字逐句对照,或许勉强也能够凑出下联来,那样的话,虽然也算对出下联,但只会惹来笑话,还不如直接表示不会呢。因此众人自然没有一个开口。

朱元璋的眼神颇有些失望地从众人的身上扫过,当看到朱棣之时,见他似乎嘴角嗫嚅。蠢蠢欲动,不由地就开口问道,“棣儿,你是否也已经想出了下联。不妨说来听听!”

燕王朱棣这才走出,说道,“父皇,儿臣虽然也想出了下联,但是儿臣的才思远远不如刘大人,若是说出口来,恐怕会徒增笑话。”在刚才刘子风对下联的时候,朱棣恰好看到夕阳地余光挥洒在湖面上,耀起片片金光,他心中就已经想出了下联。

“不妨不妨,朕今日又不是在殿前御试,钦点状元,你既然又下联了,就快些说出来吧!”朱元璋摇了摇手道。

“是,父皇!”朱棣应了一声,这才答道,“儿臣的下联是,‘日照龙鳞万点金’。”尽管刚才口头上表示,自己的才思不如刘子风,说出下联可能会惹笑话,但当他说出口之后,却依旧掩饰不住脸上地得色,很显然,朱棣对自己的这句下联也十分的满意,虽然不如刘子风的那句下联有创意,但是至少,比起朱允文的那句,要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更何况,他还借着这么一句下联,隐隐地表示着自己心中的宏图大志。同时,这样一句很大气的下联,想必也会十分合朱元璋的性情!

果然,朱元璋在听了之后,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拍手叫道,“好句,好句,棣儿此联

——”

那谷王朱惠也立刻上前高声叫道,“四皇兄果然英气了得,如此大气魄的下联,恐怕当今也只有皇兄你能够想出来了。”

另外几个与朱棣交好的皇亲国戚,也立刻一拥而上,齐声喝彩,一时间,让朱棣愈发地得意洋洋。

而朱允文,也是一脸崇拜地走上前去,向朱棣作了一个揖,由衷地赞道,“贺喜皇叔,得此妙句,皇叔文思过人,允文真心佩服,佩服——”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轻蔑,他趾高气扬地迎着朱允文,笑着就伸手,毫不客气地在朱元璋的头上拍了拍,说道,“允文你太客气了,好好努力吧,总有一天,你也会像皇叔这样的!”

原本心中好是开怀的朱元璋,在见到了这一幕之后,脸上的笑容顿时戛然而止,面上也逐渐浮起一丝忧愁。

似乎是心中想到了什么,一时间朱元璋本是兴高采烈地心情立刻烟消云散,原本要与众人一道赏景的行去也逐渐淡了,于是他又在强颜欢笑了一阵子,也就离开了去。

————————————————————————

谷王朱惠与燕王朱棣二人是一道离开皇宫的,等左右无人之后,朱惠终于有些按奈不住兴奋地赞道,“四皇兄,你做的太棒了,刚才是完全压过

燕王朱棣哈哈笑道,“数年未见允文了,本王还以为他会有多能耐,今日看来,也不过是如此!”上次懿文太子朱标下葬之时,朱棣虽然于朱允文碰过面,但是因为那时候朱允文太过伤心,除了刘子风以外,几乎不会跟任何人说话,所以那次朱棣虽然见到了朱允文,但是二者之间却没有任何的言语交谈,今日借着朱元璋聚集众人的几乎,朱棣也与那朱允文交流了一番,虽然都是旁敲侧击,说的内容也不深,但是朱却已经能够清楚地感受到,现在的朱允文,在自身地能力上,根本不会对他造成任何的影响。

想起今日朱允文那有些灰头土脸掉面子的糗事,二王心中具是大快,高高兴兴地各自回府去了。

只是已经决心在朱元璋面前好好表现的燕王朱棣,却没有想到他地这一个举动,反而是适得其反,让朱元璋心中及时地起了一丝戒心……

————————————————————————

深夜!

皇城西宫内殿,朱元璋若有所思地一个人坐在哪里思考着什么。

这时聂庆童悄然地走了进来,低声禀报道,“皇上,魏国公、梅驸马、齐大人、平将军、耿将军、连大人等已经到了!”

“立刻传他二人进来!”朱元璋回过神来,应道。

.:<

这些人中,有魏国公徐辉祖、禁军统领驸马都尉梅殷,都督平安,兵部左侍郎齐泰、大都督府佥事耿炳文,监察御史连等等,这一群大臣们,有文官也有武官,若是有心人能够仔细地想一想的话,就会知道,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属于是拥护立朱允文为储君,保护孙承嫡统的这一派。

“微臣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魏国公徐辉祖与驸马梅殷二人在前,领着众人进殿之后,齐齐地向朱元璋见礼。

“平身吧!赐座!”朱元璋挥了挥手。

于是众人都在早已准备好的黄椅上坐下。

徐辉祖可以算是这群大臣中,最有资格第一个说话的人了,于是坐定之后,他立刻就问道,“皇上,深夜忽然召集微臣们进宫来,可否是有什么要事相商?”

“不错!”朱元璋点了点头,也开门见山地说道,“今日你们当中也有好些人参加了御花园的集会,你们是否也看出了点什么?”

“这……”魏国公徐辉祖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朱元璋已经将眼神看向了驸马梅殷,说道,“殷儿,你且放胆说说你的想法,即使有何不妥之处,朕也决不怪罪与你!”<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