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京城中发生了好几件大事。
先是朱元璋忽然毫无征兆地一改初衷,直接下令处死欧阳伦。
继而在禁军统领,驸马梅殷领兵到达安庆公主府之时,怒急攻心的安庆公主领着家将与数百禁军对峙,阻止梅殷进府,而她自己,更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皇宫,想要求见朱元璋,不料却吃了个闭门羹,朱元璋躲在坤宁宫中,根本就不见她。无奈之下,安庆公主只得赶了回来继续率领家将与禁军对峙,最后在梅殷强闯公主府之时,更是拿剑在梅殷的背上刺了一剑,所幸梅殷在关键时刻避开了要害,因此虽然受了重伤,却总算保住了性命。
于此同时,安庆公主也被那些禁军擒拿,梅殷虽然重伤,却依旧在禁军控制住公主府中所有家将之后,强逼着那欧阳伦服下毒酒自尽之后,这才昏死了过去。
朱元璋在得知此事之后,勃然大怒,自己派出去行使旨意的梅殷,居然被那安庆公主重伤,如此胆大包天的情况的发生,再加上之前安庆公主强闯宗亲会议等事情的愤怒,终于一次性地爆发了,于是朱元璋立刻就一道旨意下来,将那安庆公主直接贬出京城,责令安庆公主即可启程,前往千里之外的安庆府,未得他的允许,不准安庆公主擅自返京。
安庆公主哭闹着不愿离去,铁了心的朱元璋干脆就直接派下五百禁军。押送着安庆公主离去。而原安庆公主府地财产,绝大部分也被收回,归入国库,只留下了一小部分,让安庆公主带去安庆府。
所有的这些事情,仅仅是在一个早上的时间内发生完毕。到了下午,又有京中六部官员以及数个皇亲国戚、将军、统领等,共二十余人,齐聚兵部尚书茹瑺府中。
朱元璋忽施雷霆手段,处死了那驸马欧阳伦的事情,着实令这些当朝大员们措手不及,从朱元璋之前一直压着案子,不发表任何态度的情况上看来。这些习惯了揣摩朱元璋圣意的官员,自然是认为欧阳伦活罪虽然难逃,但死罪定然可免,谁知道仅仅是一个早上地时间,情况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
如此一来,这些官员们,自然都惶惶不安,因为他们之前,都有意无意地对欧阳伦一案,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谁知道朱元璋会不会因此而也跟着治罪与他们,当然了,他们讨论的重点,实际上还不仅仅是这个,另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今既然欧阳伦被处死了。那刘子风自然会受到朱元璋的封赏。
而此时,这些官员们会聚在茹瑺府中,讨论就是要如何封赏刘子风的这一件事情。
其实若是说到封赏,那自然是由朱元璋来拿定主意,只是这些王公大臣,皇亲国戚们,却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从那刘子风出仕之后,你看看,他一年下来,整垮都是些什么人啊?前百官之首。左丞相兼大都督府司马、毛骧;驸马都尉,安庆公主之夫欧阳伦,这随便一个人拉出来,跺一跺脚,大明朝恐怕都要震三震的大人物啊,然而就是这样地超级大人物,居然一个连一个地相继被刘子风给弄死了,下一个又会轮到谁呢?这自然让这些心中有些猫腻的王公大臣,皇亲国戚们感到了深深的威胁,这一刻,那刘子风仿佛就像是化身为杀神,让这些人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忌惮。
更何况,驸马欧阳伦之死,就是因为刘子风查出了他贪赃枉法,以及贩卖私茶。当然了,这些大臣们或许没有贩卖私茶,但是贪赃枉法之类的,多多少少都沾惹了一些,要是刘子风官越做越大,朱元璋继续让他彻查这种类似案件,天知道,那杀神会不会将案子查到自己头上啊?
于是众位官员们一个个绞尽脑汁地商议着,要如何赏赐刘子风,这种大功劳,不赏赐他,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要知道,这次案件结束,仅仅各地那数百的落网官员以及欧阳伦的家财,总计金额肯定是超过了千万之巨大,如此大金额的财产,相当于国库五年以上的收入,仅凭借这一点,朱元璋就有足够地理由,像怎么封赏刘子风就怎么封赏刘子风。
因此这些大臣们讨论的重点并不是如何才能够使得朱元璋不封赏刘子风,而是讨论这如何让朱元璋封赏刘子风之后,刘子风又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威胁。虽然说决定是由朱元璋来拿定的,但是若是超过半数的当朝数十位一二品的大员们联名上书,相信朱元璋心中也要掂量掂量这份奏折的分量。
讨论来讨论区,这些人居然讨论了一下午。
果然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在一个下午地时间过后,终于讨论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觉得满意地结果,于是乎,这些人立刻就迫不及待地联名写奏本,在傍晚时间,就急急地送入了宫中。
至于我们被讨论的焦点人物,刘子风刘少爷,此时却满脸不可置信地望着他的爷爷刘三吾。
“爷爷,你说什么?皇上下旨,已经将那欧阳伦处死了?还有,安庆公主也在中午时间,就被押送出京城了?”也难怪刘子风惊讶,在经过昨天在天平镇中与朱元璋的那番交流之后,刘子风心中几乎就不报什么希望了,所以回府睡了一夜之后,今日一整天就呆在了刘府中,闭门不出,而刘三吾,在今日朝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件之后,也一直忙着没能够回来通知刘子风,以至于直到他傍晚时间回府之后,那刘子风才明白今日京城发生了多大地动荡。
“是啊。子风!”刘三吾也是满脸喜色,于是他将今日发生的一切,一一详细地告
..心中是什么滋味了。
刘三吾非常的高兴,他大声地吆喝了下人,让他们在晚餐地时候。多准备几壶酒,今晚他要痛饮一番,实际上,要说文武百官之中,最高兴的人,就非这刘三吾莫属了,倒不是说他与欧阳伦之间有多大的仇怨,恨不得将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他高兴地是,欧阳伦死了,安庆公主又被贬出了京城,这样一来,自己地这个独孙,也就高枕无忧,不用在担心因为这次触犯了安庆公主夫妇,而会给他以后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
这一夜,刘三吾酪酊大醉。
这一夜。刘子风彻夜无眠。
这一夜,朱元璋也是难以入睡,他呆呆地抱着马皇后的画像,黯然神伤……至于众大臣送进宫来,为刘子风“请功”的奏折,这被朱元璋仍在了一旁。到现在,连看都没有看过一眼……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心性十分的坚韧,他独自一人悲伤了一夜之后,第二日,就立刻恢复成往常地模样,好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而但他翻开了那封为刘子风“请功”的奏折之后,却是呆了呆。
因为这些大臣们联名上书。请求朱元璋给刘子风的封赏,居然是,升任刘子风为正三品昭毅大将军兼禁军副统领!理由就是,刘子风武艺超凡入圣。胜任这一职位,绰绰有余。
朱元璋在权力中心生活了数十年,对这种政治问题何等的敏感,他只是稍微一思索,也就明白了这些大臣们的用意——这些大臣们,显然是不希望刘子风继续查处与欧阳伦一案相类似的案件,免得刘子风这个连皇亲国戚都敢惹的家伙,会涉及到他们的利益,甚至使得他们步欧阳伦的后尘。
—
而如是提拔了刘子风为武官,那他们就没有了这种顾虑,毕竟武官扶着的是统军打仗,而查案之类地,则是文官的职责。若是刘子风成了武官,那既可以给予了他这次所立下大功所应得的封赏,又可以让这些大臣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想通了这个关节之后,朱元璋的第一个反应,自然就是提笔准备驳回,然而就在他要下笔之际,朱元璋却又顿了顿,旋即将御笔放了下来。
因为他明白,虽然自己可以不顾大半朝臣的反对,强行按照自己的想法,升刘子风地官职,但是那样一来,恐怕刘子风就会成为当朝大半官员的眼中钉,众矢之的,被他们或明里或暗里的排挤,以刘子风现在的年纪,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恐怕对他的成长也相当的不利!
而且欧阳伦原本就与朝中众多大臣交好,因为刘子风将其揭发一事,刘子风现在已经得罪了不少的朝臣,若是自己再不答允这些大臣们地请求,恐怕刘子风的麻烦更大!
更何况,子风乃是恩人之徒,武艺确实不凡,如此文武双全的人才,就算是做一武将,也未尝不可!
“恩,也罢!朕就答允你们这一回,”朱元璋洒然一笑,道,“尔等虽然心眼颇多,但你们以为,朕封了子风为武官,就不能够让他做其他的事情了么?哼,笑话,天大地大,朕最大,朕想要子风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凭你们,也想左右朕地意思?朕之所以答允你们,权当作给子风减少一些压力就是……”
于是,朱元璋再次提起朱红御笔,施施然地在奏折上一勾……
………………
关于封赏刘子风的圣旨,这日中午,就由聂庆童亲自送到了刘府中来。
听到聂庆童喧奏的圣旨之后,刘子风也是一阵哭笑不得,以他对历史的了解,还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个文官,因为破了个大案子,然后直接升官成了武将,成了将军,不是说将军都是凭借着战功才能够当上的吗?怎么现在破案也行了?难道当朝的那些什么什么将军,什么什么统领们,不会对这个封赏有意见么?他哪里知道,联名上书请奏朱元璋的这数十位官员中,有半数以上的,就是武将……
而刘子风自然也不会知道,朱元璋的这个封赏,实际上是那数十个王公贵族们联名请奏的,因此对朱元璋的用意,他实在是弄不清楚,而且又不能进宫去问。
想不通,干脆就不想了!
恐怕要说起来,刘子风的这种情况,他算得是古今第一人了。
………………
而那些王公大臣,皇亲国戚们,在得知了朱元璋批准了他们的建议之后,顿时一个个高兴地几乎都要弹冠相庆了,个个都觉得,如今刘子风似乎已经不再是他们前途及钱途上的拦路虎了,剩下的,就该要思考着,如何好好地与那刘子风套一套交情了,以刘子风现在的情况看来,几乎可以算是当朝第一红人了,即使他得到朱元璋封赏后,也不过是区区正三品的官员,但是这些一二品文武大臣,甚至是超品的皇亲国戚,却再也没有一个,敢把刘子风不放在眼中了。
于是乎,在刘子风接到圣旨之后,那刘府的客流量,比起平时,立刻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