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街头陷阱
作者:啸歌城阙      更新:2019-11-22 15:32      字数:2444

天色已经大亮,房间里静悄悄的。

我在床上醒过来,看见了托尼亚留给我的纸条。

“你路上辛苦了,就在家里多休息吧。我去机场取你的行李。这是大门钥匙。你可以到周围随便看看,但千万要注意安全……”

那个未送达行李登记表和贴有行李托运凭证的登机牌,也统统不见了。

我穿好衣服、洗漱过后,穿好大衣,便锁好门,走出了楼外。

冷风骤然扑面而来,大衣上飘落零星的雪花。户外行走,感觉顷刻被吹透。

路边的横幅,噼啦作响。灰色的天空上,乌云一团团在快速移动。路上的行人不约而同地竖起了衣领,戴上风帽。

几只肥硕的鸽子,在路边雪地上停放的几辆俄产老爷车旁悠闲地踱步。

大雪覆盖的白桦林中的空地上,数只乌鸦绅士般地昂首前行。

我走上前,抚摸着白桦光滑洁白的树干,心里不禁想起了在大学时翻译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白桦》:

白桦,

挺立在我的窗下,

身披白雪,

发出银色的光华。

细柔的枝条上,

白雪覆盖,

像流苏一样飘洒。

白桦,

挺立在如梦的寂静中,

白雪好似燃烧,

火光熊熊。

朝霞,

庸懒地照射着枝桠,

又洒下一层银色的光华……

进入地铁站,脱掉大衣还是有些燥热。

站台上,略显空旷。穿着白色紧身牛仔裤的美腿俄罗斯少女,高跟鞋“邦邦”地敲打着地面。一个敞着黑色夹克衫的俄罗斯小伙,扛着一个用紫色编织袋套着的东西在匆匆赶路。

我茫然地走进一趟刚刚进站的地铁,自己也不知道想去往何方。

看着风格迥然不同的地铁站,我决定每站都下,好好欣赏一番。

地铁站内,那些叹为观止的浮雕、塑像、壁画、马赛克拼贴画,富丽堂皇、美不胜收,让我对伟大的苏联人民的杰作油然而生敬意。

正如瓦洛加所说,在那些艰苦的条件下,苏联人民毫不畏惧困难,不计回报地以高涨的革命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修建了震惊世界的最漂亮的莫斯科地铁,建立起大批先进的工厂……苏联当时一举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多少人为祖国的发展、建设默默付出、呕心沥血……

时至今日,莫斯科建立起了总长度超过数百公里的庞大、华美的地下交通系统。每天有数百万人,乘坐地铁快捷出行。

我在不同的地铁站内流连忘返,好久才回到最初上车的那个地铁站,钻出地面。

零星的雪花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天空依然灰濛濛一片。车轮轧破冰凌的兹啦声,隐隐相闻。

看到路边写着“兑换处1$:400p”的窗口,我才想起来,应当兑换一些卢布。

我掏出一叠美元,递了过去。

里面一位俄罗斯大婶,面无表情地机械地忙碌了一阵。

卢布拿到手,我细心地数了数,又数了一遍,却发现手里刚刚换到的钱,只是相当于1美元兑换了200多卢布。

我气急败坏,用俄语质问,“怎么回事?不是1美元兑换400卢布吗?”

铁窗后的俄罗斯大婶,面无表情地指了指天上,慢条斯理地说道,“打蛙力士……牌子上……写得清清楚楚……”

我急忙退后一步,积雪飞溅。定睛一看,只见牌子下面,用很小的俄文字体写着“1000美元以上”。

也就是说,“1000美元以下”不是这个汇率,还要低一些,换到手的卢布要少些。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一下子少了一半。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怪谁呢?!别人又没有强迫你。牌子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怪也只能怪自己事先没有看清楚。难怪当时在山城宾馆,杜师傅说我眼神好像不太好呢!

我神情沮丧地,拖着一双如同灌了铅水的腿走到了托尼亚的家。

托尼亚已经回来了。他打开门看见我,高兴地喊道,“江……我把你的行李取回来了……你吃过早饭了吗?……我马上给你做……”

托尼亚到厨房忙活去了。

我打开了行李箱,拿出了几小瓶二锅头、泡着人参的酒。

“这是给你的!”我把这些小酒瓶叮叮当当地塞到围着围裙的托尼亚的双手中。

托尼亚眼睛湿润了,他拿起一个小酒瓶,迎着窗□□来的光线,仔细端详,“是的,这是我在中国,在那个山城宾馆经常喝的……死吧睡吧,江!”他如同获得了宝物。“感谢你还记得我!……我们俩来喝一杯……”他叮叮当当地把酒瓶放到桌子上,又跑到厨房端出了面包、色拉和烤肠。

“啊……还是那个味道……太感谢你了……江……”托尼亚喝了一大口,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你昨天说要换卢布……你今天出去换了吗?”

“……别提了……”我跟托尼亚碰了一下杯子,喝了一大口辛辣的酒。

“怎么回事?……”托尼亚的眼睛眯缝起来,面容变得严肃。他听出了我话语中的异样。“你遇到了什么事?……”

我吞下火辣辣的液体,开口说道,“被骗了……少换了一半……她那个牌子下面用很小的俄文字体写着‘1000美元以上’……我当时没有看清……”

“你告诉我,是在哪儿换的?我马上去找他算帐!”托尼亚像一头咆哮的狮子。

“算了吧!”我用右手轻轻拍着托尼亚的后背,轻描淡写地安慰他。“你忘了,你在中国也曾经遇到狡猾的商人……”

托尼亚满面羞愧,他像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在我面前微微躬着身,胖胖的多毛的右手放在心窝上,“江,请原谅……这只是个别人的小把戏,并不代表我们俄罗斯人民。要相信,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善良的……”

“我相信……”我笑道,“我们那儿也有这种把戏……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同寝室的一名高度近视的同学,看见火车站小店的牌子上写着‘烤鸡两只10元’,他想真便宜,便要了两只……结果,老板剁好了鸡,要他付100元……他大吃一惊,仔细看了看那个牌子……原来,写着10元/半斤……那个‘每半斤’,写得非常小……”

托尼亚听了,哈哈大笑,“这帮家伙……哈哈……有意思……你们中国个别商人玩的把戏,同俄罗斯个别商人玩的把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俄罗斯有句谚语,粮中不无糠秕,家家不无丑儿……”他轻轻拍了我一下,“资本都是贪婪的……商人都是逐利的……全世界狡诈的商人都是一样的……来来来,我们俩干了这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