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故友相见
作者:啸歌城阙      更新:2019-11-22 15:31      字数:3083

旅客像五颜六色的潮水,源源不断地涌动着,在出口变宽。

对向而立的接机的人们,像密密麻麻的森林一样挺立。他们有的捧着鲜花,有的举着纸牌。

“江……”

在到达厅乘客出口处苦苦等候的托尼亚,看见我,马上过来一个熊抱。他的脸上,掩饰不住喜悦之情。“江,我们又见面了!”

我想起了我们第一次见面。他的身材没像在中国时那样胖了。脸上也没有像在中国山城工厂那时候神采飞扬、无忧无虑。而是刻上一些岁月风霜留下的痕迹,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显而易见,在这个非常时期,托尼亚也受苦了!

“托尼亚,让你久等了!浪费了你这么长时间,真是不好意思!”我看着那熟悉的、挂着如同胖猫似微笑的脸庞说道。

“没关系的……”托尼亚不以为然地说道,他又微微皱起眉头,“为什么出来这么晚?”

“行李没有随机送到,只好去作了登记……工作人员说估计明天早上能到……”我苦笑道。

“怎么,你的行李还么拿到吗?”托尼亚的笑容消失了,担忧地问道。

“是的。我的行李箱好像没有跟机送过来,已经登记了相关信息……”我沮丧地承认道。

“那只能等了!这帮混蛋,怎么搞的!”托尼亚愤愤不平,和我向厅外走去。

“我还帮一些中国同胞填写了表格,也耽搁了一些时间……”我向托尼亚表达歉意。

“江,我了解你,你的心肠真好……”托尼亚的笑容,重新出现在他胖胖的脸上。

“你不也一样吗?在水库边帮过中国老奶奶、还向农村小学捐献过美金……”我笑了,边走边说,门外刺骨的寒风直扑过来,脸上仿佛刀割一样疼痛。

托尼亚腼腆地笑了,“那些事情,不值一提……”

踏着湿滑的路面,来到停车场,托尼亚发动了一辆破旧的日古利小轿车。这辆车的顶上,还焊有黑色的简陋的行李架。我坐到副驾驶席。

这辆方头方脑的老爷车,吱吱嘎嘎地向前驶去,我们向莫斯科市区进发。

谢列梅杰沃机场外面,白雪皑皑,寒意料峭。

路上一片泥泞。车窗外,悬挂着莫斯科人、日古利、伏尔加、扎波罗热车标的苏联生产的老爷车不断出现。

托尼亚告诉我,如今,俄罗斯伏尔加汽车厂生产的轿车不再使用“日古利”车标,而是使用龙船形的“拉达”车标。因为,本是伏尔加河山脉名称的“日古利”,在英国人、法国人听起来像“舞男”,在阿拉伯人听起来像“假货”、“骗子”。

“托尼亚,你本可以换辆拉达轿车的……你却把钱捐献给了中国的小学……”我想起往事,不由得说道。

托尼亚像一只胖猫笑了,“那钱本来不是我的……我被偷的美元,已经被那个小偷花掉了……”

“但这是山城宾馆和工厂赔给你的呀!你本应心安理得地自由支配的!”我看着他那由于些许激动而红润的脸说道。

“那是小偷的罪行,与中方的山城宾馆和工厂无关……我要是花了它,我良心会不安的!”托尼亚眼看着前方的道路,轻轻摇了一下头。

“托尼亚,你真是个好人!”我发自内心的赞叹道。

“你们中国也有好人,比如那个救我性命的大叔……”托尼亚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我点点头,迫切地想问另一个问题。“托尼亚,你有娜塔莎的消息吗?”

托尼亚眼盯着前方,令我失望地摇了摇头,“我向许多同事打听过,没有准确消息……”

我心里发紧,喘不过气来,稍稍打开了车窗,窗缝里冒过来的冷风,冰凉刺骨。

托尼亚扭头看了看沮丧的我一眼,“听说她可能到了圣彼得堡……我可以陪你去找……”

我一把关上了车窗,大叫道,“窝禽哈拉绍!”

托尼亚笑了,眼睛在仪表板的反光下,熠熠生辉。

“瓦洛加呢……我们能见到他吗?”我突然想起来那位可敬的苏联专家团团长。

“他退休了……据说回到了沃罗涅日老家……不在莫斯科……”托尼亚惋惜地说。

我听了,心里又是一阵失望。

“伊戈尔、谢苗、斯拉瓦呢?”

“据说都没上班了……我也跟他们联系不上……”

此后,我们寂然无语。近处一片黑暗,远处灯光星星点点。前方道路,在车灯的照射下,发出湿冷的暗光。

驶过狭窄的泥泞地段,向左拐弯便进入了通畅的列宁格勒大道。

日古利小轿车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开始飞驰。

路边一排高大的两根原木,架着另一根原木的绛红色“拒马”造型,一闪而过。

托尼亚告诉我,二战时德军攻到了这里,但由于寒冬和莫斯科人的顽强抵抗而寸步难行,从此一泻千里。苏联军队转败为胜。不同于拿破仑曾攻入莫斯科、后又被俄军赶出,德军是望城兴叹,高兴得过早。

灯光渐渐多了起来,路边出现了一些低矮的建筑。

依次进入莫斯科的大环、三环、花园环线,车辆在反射着灯光的潮湿路面上低速行驶,不时从路边停驶多日、覆盖着白雪的排排汽车旁穿过,恍若穿过北京的某个胡同。

车内的玻璃窗起了雾,只得开启车窗,放点冷风进来。空中稀疏地飘扬着雪花。

在冰雪消融的莫斯科街道上,一路耗时颇多。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下了车。在冰冷的空气中,活动酸麻的关节,脸颊被寒风吹得生痛。

停好车。我跟随托尼亚,进了笨重的电梯,摇摇晃晃地来到三楼,轰的一声停住。

他掏出钥匙,打开了门。

屋里屋外冰火两重天!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里的暖气十足,脱了大衣,还是不停地冒汗。正在进行的休克疗法,推行着急剧的社会转型,但是作为能源大国的俄罗斯,依然在苏联瓦解后向莫斯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福利供暖。

这是一套小三室两厅的住房,带有独立的厨房和洗手间。各个房间悬挂着不同的灯具,墙上贴着发黄的墙纸,但也干净。厨房里,组合厨柜的大理石台面上,分布着带烤箱的四眼煤气灶和不锈钢水池。洗手间,有陶瓷马桶和封闭的玻璃沐浴室。

整套房子看起来,大气、漂亮、整洁。看来,在苏联瓦解之前,专家们的生活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

“我妻子带着儿子和女儿去我岳父家了……”带着我四处观看的托尼亚,对我解释道。“我去做点吃的……你洗洗澡吧!”托尼亚热情地为我拿来毛巾和香皂。

洗澡的热水相当好。洗漱完毕,感到肚子有些饿了。

托尼亚在厨房忙活了一阵,端出了奶酪、香肠、土豆泥、红菜汤、黑面包、酸黄瓜、黄油炸鸡腿、酸奶凉拌沙拉,一瓶沃特嘎,还有几罐啤酒。

我知道,现在俄罗斯物价飞涨,老百姓工资收入巨降,托尼亚能弄出这么多东西,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尝尝吧,这是波兰香肠……这是波罗的海啤酒……”托尼亚殷勤地介绍着,做出“请”的手势。

“死吧睡吧!你居然能够弄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我准备了好久……”托尼亚腼腆地说道,“接到你的信,我就开始准备了……那时卢布购买力还没有太大变化,食品价格相对稳定些……我那次去中国青岛也挣了点钱……”

“托尼亚,感谢你的热情招待!”我端起酒杯,真诚地说道。“祝你身体健康!”

托尼亚笑了起来,捏了一下红红的鼻头,轻微地咳嗽一声,叮当一声和我碰了杯,“也祝你身体健康!”

吞下一口无色透明的烈酒,我的胸膛升起一股暖意。

酒愈喝愈多,两个人面红耳赤。

“看看你们中国,真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高兴……”托尼亚有些伤感,“你看我们搞的休克疗法,卢布贬值、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高度劣质酒,现在都要上千卢布一斤……”

“改革会有暂时的阵痛……我们中国的改革也是在不断摸索着前进……你们俄罗斯人具有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高尚品格,相信你们一定会重振大国雄风……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为俄罗斯干杯!”

“为中国干杯!”

我和托尼亚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喝到半夜,上床而卧,沉沉睡去后,只有厨房里的冰箱偶尔在咝咝作响,四周一片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