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中间人故事之见闻
作者:曾经飞过      更新:2019-11-09 07:56      字数:3340

第二十四章中间人故事之见闻

赵之谦点了一支烟,在寒风中默默吸完,尽管罗成莫名其妙地讲了一通,再加上刚刚见面就叮嘱自己,这行是不那么好玩的,似乎很是关心后辈,提醒小心上当;可换个角度来说,也有可能是打预防针,连他都有打眼的经历,如果这次掏宅子,有什么不对,可不能怨他。

把烟蒂一丢,赵之谦不由暗笑,自己可没多少钱让别人设局来骗,何况自己有玉钉,至少断代是不会错的,再退一步说,自己这点钱能买什么,这次也就是打酱油的。看看吧!长见识为主。

看到服务员端着茶过来,忙接了过来,推门走了进去,房间中烟雾缭绕,似乎几人都没说什么,只是王佳一醒来,呆呆地想着什么。

“来!喝点茶,解解酒。”赵之谦挨个地把茶添上,回到原位坐下,想着该走了吧!不过还得等做东的罗成发话,或者是一桌的长者胡老头发话,这是吃饭的规矩。

胡老头端起茶喝了一口,并没有吭声,在哪静静地想了一会,然后伸手拍了拍一旁发愣的罗成,说道:

“罗老板,你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在这事上想不通呢?做我们这行谁没有打眼的经历,毕竟这些古玩见识,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现在回过头去看,认为当时怎么会犯如此幼稚的错误,那是因为你已经涨见识了,对不对?”

“我也这么想过,你看7801和7501那么明显的区别,不但瓷土有区别,就是‘水点桃花’的画法也大有不同,可怎么当时就像猪油蒙心一样,就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唉!这么一次就让我爬不起来了。”

“说句老实话,我也有那么几次打眼的经历,只不过投入较少,就当是交学费了。但是做我们这行,关键要不贪,心态要正,哈哈!说来容易做起难。不过说到打眼,我倒是听说过一个奇人,罗老板应该也听过,原来在省城也大有名气,牛老,听说过吗?”

“你说的是那大收藏家的牛老?嗯!不但听过,还见过几次,现在好像在京城搞了一个博物馆,基本都是他的藏品。嘿嘿,人如其名,是个牛人。”说到人脉,罗成又活起来了。

“可你知道,他是怎么起家的?这牛老是我听过的唯一没打眼过的人。”胡老头讲完,笑嘻嘻地看了几人一眼,这话点重磅炸弹的味道。

果然,几人都叫了起来。

“不可能吧!”

“不是说,经验靠积累,刚入行,怎么都免不了打眼的?”

“哈哈!至少圈子中就是这么流传的,我们都不是他身边的人,自然也只能听听了,信不信由你们,不过我搜集了一下他广为流传的事,我不得不信,他呀!简直是古玩界的神,幸好这些年,他很不出来逛了,否则我们还怎么生活。”

“说说,他怎么神奇了?”谈到这古玩大人物,王佳一的兴致也来了,忙不迭地问道。

“他的年纪应该和我差不多,可别人出道,哪叫一个平地一声雷,那时收藏不是像现在一样,人人参与,仅只是小圈子里玩,可牛老居然在一次博物馆展出时,指出一件经很多专家都认可的元青花,是赝品!这还了得,这是几百万的东西,而且展品都是在防弹玻璃里,没上手怎么看得出。那是一件青花花卉瓜果纹梅瓶,口小肚大,他说赝品的标记就在肚子里,这不是胡闹吗?不过当时不知他怎么认识了省文化厅的领导,压下来按他的意思再检查,结果用医用的内窥镜看了一下,嘿!还真有一个简体字‘刘’。这一下牛老名声大振,大家才注意到这年轻人,才发现这人进入古玩行,也才一年多,可几次地摊上买珍品,转手卖出,早已经地百万身家,那是九十年代初的事,你们说以他这眼力,可能打眼吗?”

“恐怕那瓶子就是他做的,不是内壁有个牛字吗?”赵之谦不由问道?

“哈哈哈!你这外省人,牛、刘不分,这牛老是属相牛的牛,而内壁是姓刘的刘,两个字。”

赵之谦听完,反应过来,不由赫然,的确,在家乡,这两字的发音怎么都分不清。

“不过,当时还真有这么想的,不过后来再来几次无可挑剔的捡漏、鉴定,谁还会质疑?”罗老板接着解释起来,“我听说的是牛老刚出道时怎么鉴定一幅画的事,原来不知道是何时的事,现在看来应该在胡老板讲的这事的前面。”

这事有趣了,不但有人有物有时间,而且还有胡老板、罗成的互相验证,看来八成是真的了。

罗成接着说:“我当时在省城认识的人不少,谁有什么好物件,心中都有一个底。”看来人脉广已经是罗成唯一还能自得的长处了,每句话都以此为引。

“有一次突然听到,有位高官家里出现了一幅石涛的画作,就四处托人,想去看看,当然就是想看是否有交换的迹象,因为很多藏家都是收藏一个系列,其他再好的物件,遇到合适的东西,也会交换。总算找到一个和高官处得近的人,当得知这高官也正是书画收藏家,还有些遗憾,可接下来,听到朋友说起画的由来,那才叫绝。这牛老当时还年轻,和朋友到高官家做客,用眼睛看看,就发现挂在客厅的一幅不显眼的画作有问题,结果找人一揭,居然在表面很一般的现代画作下面,发现了石涛的真迹,这是什么水平,简直是神眼了!”

“是有些诡异,他那眼睛真好像能透视一样!”胡老头也感慨地感叹道。

“要我说,抓起来研究一下就明白了,哈哈!有点像科幻电影了,政府怎么会放过这么一个素材呢?”王佳一打诨地笑谈到,反而把赵之谦吓了一跳,其他几人估计都是把这事当成奇闻来讲,但赵之谦却可以认定这姓牛的收藏家绝对和自己一样,有一件宝贝或者是天生的眼睛功能,否则怎么解释这两件事呢?更不用说这牛老,用短短二十多年,靠一双眼睛开了一个博物馆,身家恐怕也是几亿了。这么想着,赵之谦心头不由一热,别人能做到,难道自己就不能做到,况且自己手中的玉钉似乎还能成长!不过一定得小心,否则真会被人抓去切片研究了。

“哈哈!你这佳一,净说这些无边的话,不管这牛老如何神奇,现在谁敢动他,身家几亿不说,人脉之广,估计已达最上面了,否则干嘛跑去京城开博物馆?”胡老头指着王佳一笑骂道,看来谈兴正浓,喝了一口茶,看了赵之谦、王佳一一眼,接着说道:

“你们两个年轻人听着,这古玩行对于那些收藏家而言,是借古玩去探究古代秘密的一种方法,而对于我们生意人来说,不但借着古玩讨生活,而且也借着古玩结交朋友,你们看如果不是有这么一次掏宅子的事,就认识不了罗老板,也就没有谈起牛老的缘由。其实越是接触古玩时间长,越是觉得古代是那么神秘莫测,大到金字塔,小到秦剑,现在的人都说不清楚怎么回事,可几千年前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呵呵!看来胡老板还有料要讲啊!”罗成几杯茶下肚,看来酒醒了,或许本来就没醉,只是想借酒讲清醒时不好讲的话罢了。

“回去睡觉也还早,既然讲到这些古玩江湖事,我年纪最大,就和你们这些年轻人再吹吹,哈哈!就当故事听吧,因为这事更是不可思议。”

“讲吧!快点!”这下连刘美女都听入迷了,娇声催起来,把胡老头听得骨头一酥。

“按一般故事讲法,那是在很久以前,哈哈!”胡老头都被自己的幽默逗笑了。

“当然没那么久,是我年轻时候,六几年吧!我大伯是走街串巷的小炉匠,这你们就没见过,其实就是到各村去补锅、焗碗,当时日子节俭啊!锅裂了,要补起来再用几年,碗摔碎了,如果是碎得不厉害,要焗起来,什么是焗?……”

“叔!讲重点。”知道胡老头脾气的王佳一马上打断,否则光这焗的工艺就够听一晚上了。

“就你急,这小子,胆子还大了。好吧!讲重点,那会我早没读书了,就跟着大伯到处转悠,说是让我学一门手艺,其实是怕我到处跑。就这么,有一次到了现在洛市旁的一个村子,因为我大伯不光补锅焗碗,还随带卖点小吃食,当时食品紧张,管制又严,但带来后果是偷卖食品的人多,而且生意还不错,有时卖的东西比补锅焗碗更赚钱。哦!又跑题了,人老了,一讲起以前的事,就恨不得把它讲全喽!遇到一个中年人用一个完整的碗来换吃的东西,现在想来,那碗应该是黄釉碗,黄橙橙的哪叫一个漂亮,只是用来换一沓小饼,那应该是我第一次见古玩件了。”

“你怎么知道是古玩,你那时才几岁。”

“嘿!佳一,今晚是练胆子了,说了你也不懂,古玩,古玩,就算你根本判定不了,可物件本身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让你一看就知道是好东西。算了,不讲了,回去睡了。”

“哎呀!胡老板,怎么把人胃口吊起来,就要走呢?”还不等王佳一叫起来,刘美女又软言细语地抗议起来,但却没了刚刚的效果。

胡老头把外套一穿,说道:“罗老板,感谢啦!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