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信先至
作者:悠悠青荇      更新:2019-11-06 04:53      字数:2237

“刘表,刘景升?”

董卓拧起眉头,对贾诩的提议不置可否。

“本相未曾耳闻,文和与这刘表有什么交情。难道说…文和心中,还在祈盼刘汉中兴?只是据本相所知,这刘表与袁绍走得可是非常近,将他送去荆州,本相岂非自找麻烦?”

刘表与袁绍的关系,从来不算什么秘密。是以董卓的质问,贾诩在提议时,已经准备好答案。

他回答说:“设若相国为袁术,当卧榻之侧,有袁绍同党刘表虎视眈眈,相国还敢进军吗?”

言语稍稍停顿,贾诩随意笑笑,说出些许大胆的话语,道:“至于刘汉是不是中兴,其实相国并无王莽之志,不是吗?届时迁都长安,中原何人称王,与相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贾诩停顿时,脑海骤然浮现起的是,父亲昔日的模样。他的面目虽然较之往昔,更加模糊,但脖颈处骇人的刀疤,便与对刘汉的一份情怀,深深地印刻在贾诩的心底。

幼年时,无数个夜里,他就是躺在父亲的怀中,好奇地看着这道可怖的疤痕,聆听父亲将起卫青、霍去病的故事悄然入眠。

“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

“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

烂熟于心的字句,回荡在胸腔中,却也无碍贾诩聆听董卓的感慨。等到董卓说出“假使本相有子嗣,或许一切都将不同”时,贾诩哑然失笑。

就像董卓所言一样,但凡董卓的事业有继承者,董卓也不会踏上这条偏激的道路——至于牛辅,他始终姓牛而非姓董。

当然,董卓的这番感慨中,存在的另一层含义,便是他已经认同贾诩的观点,同意将刘表送去袁术卧榻之侧,通过刘表掣肘袁术,以达到令袁术无法心无挂碍进军的目的。

只是心想事成之际,贾诩心中却生出许多茫然。因为他其实也不懂,自己的做法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

诚然,将刘表嵌进袁术势在必得的后院,势必加深袁氏兄弟的隔阂,进而迟滞联军的攻势,令其无法推进。如此,迁都事宜,就将争取到更多的时日,进而雒阳的百姓,也就能够从容的西去。

只是他均衡二袁势力的策略,势必也将带给中原,更多的纷争,以及更多的流血。

不想亲眼目的鲜血,不想亲手沾染鲜血,于是乎埋下能够引发更大波澜,更多杀戮的伏笔。走在回府路上的贾诩,只觉得伪善这个词语,都是在美化他这个自私的罪人。

只是,如今的世道,道德的基准,已经太低太低。终究贾诩只是埋下伏笔,杀人的刀并不是握在他的手上。

“董武,见过军师。”

“董勇,见过军师。”

郎中令府,萧索庭院里。玄甲兵的两位百人将,迎面趋步上前,毕恭毕敬介绍自己的姓名,继而是静悄悄地站在侧旁,一声不吭。

玄甲兵,凉州军中之精锐,该部校尉是董卓之侄,侍中董璜。玄甲兵,总计六百人,由六名百人将分别统领,董卓将董武、董勇调给贾诩,目的非常明显——一是保全贾诩的安危,二则是监督贾诩可能的异动。

贾诩当然明白董卓的用意,自然也不会做出令大家尴尬的事情。他直截了当当着两人的面,开始询问张绣一些事情。

他问道:“胡轸与其麾下诸将,文修了解多少?”

“这…”

张绣蹙起眉头,沉吟思索一阵,回答说:“胡轸此人,在凉州素来有些名望,算是豪强一类的人物,有点类似当年的北宫伯玉。

昔年,关中大乱之际,他曾率部曲主动来投,因而颇受相国喜爱。胡轸麾下有两名亲信,其一是李蒙,此人…我与他接触委实不多,是以不知其详情,只知道他是胡轸贴身护卫出身,曾经多次救过胡轸的性命。

胡轸另外的一名亲信,则是叫做华雄。此人最是长袖善舞,经常出入叔父、李傕以及郭汜等将军的府中。但他不是阿谀奉承的奸猾小人,反倒极其擅长兵法韬略。胡轸之所以可以轻而易举控制雒阳诸部,便是有赖此人。”

“华雄…倒是有些像奉先呀。”听着张绣描述,贾诩略是颔首沉吟。

少焉,他取出一份锦帛,进而是奋笔疾书起来。不一会,他将写好的锦帛交给董勇,道:“挑选精干之人,替我将信送给李蒙。”

“诺。”董勇接过锦帛,应诺道。贾诩要他寻觅精干之人送信,而非指名道姓要他去送,自然不存在故意支开他的意图,董勇也当然不会抗拒命令。

“记住,光明正大地偷偷地送。”贾诩叫住转身离开的董勇,补充道。

“属下不明白。”贾诩言语中的冲突,董勇有些摸不着头脑,是以回过头讷讷地问:“军师究竟是要光明正大,还是偷偷…”

“让信使尽力而为就行。”贾诩没有解答董勇的疑惑,只是付之一笑。

其实他写的这封信,内容非常简单。寥寥百字中,全是些董卓忌惮胡轸,因而遣他贾诩前来,以及他希望李蒙迷途知返云云。

当信使尽心竭力,去完成光明正大与鬼鬼祟祟这完全相悖的要求时,被胡轸麾下抓捕,也就不算意外。

但最先看到这封信的,却非是胡轸,而是华雄——胡轸其实不擅兵事,整个汜水营地,都是由华雄布置,包括岗哨与巡逻兵士的安排,也都是华雄一手完成。是以当游弋的侦查骑兵,猎杀完鬼鬼祟祟的信使,搜出的锦帛自然先交到华雄手中。

但这份带血的锦帛,却实实在在变成烫手的存在,令华雄异常难处理。一来,李蒙控制宿卫、亲卫,是胡轸最信赖的心腹。如今信使已死,只是将这锦帛交给胡轸,难免会被误认为是有意栽赃陷害。

但如果匿下这份锦帛呢?只怕也是不行。毕竟无数双眼睛,看到它来到自己的手上,如果自己不主动去向胡轸汇报,难免被视作是心中有鬼。

权衡利弊,华雄最终还是带着锦帛,踏进胡轸的帅帐。

令他感觉到庆幸的是,李蒙此刻并不在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