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相国府议
作者:悠悠青荇      更新:2019-11-06 04:53      字数:2173

“文和看起来气色不错,我很高兴。”

坐姿随意的董卓,大袖随意挥动,数十玄甲兵顷刻应诺而退。

当诺大的相国府正堂,只剩下董卓与贾诩两人,一段诡异的沉默之后,董卓开门见山道:“有件事情,或许你应该耳闻。就在前天,郎中令李儒,已经尊奉我的命令,亲手鸩杀弘农王。

只是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扰着我,这就是弘农王王妃唐氏,究竟是该去死,还是赐给郭多。

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只好唤来文和替我出出主意。”

若按常理而言,董卓已经毒杀太后、弘农王,又怎么会关心唐姬的死活?但郭汜几次三番的请求,却使得董卓既不能杀死唐姬,让郭汜心存芥蒂,又不能将唐姬赐给郭汜——董卓忧虑的是复仇之心,驱使唐姬忍辱负重嫁给郭汜,进而通过郭汜向他展开复仇。

置身进退两难的境遇,董卓自然而然想到郭嘉。而郭嘉也不负众望,想出解决难题的办法,这便是将郭汜的仇视转嫁给其他人,比如闭门不出的贾诩。

郭嘉表示,依照贾诩的理念,他必然会说出希冀放归唐姬的话语。如此,董卓顺水推舟之下,郭汜自然而然会将矛头直指提议的贾诩。

“‘奈我茕独兮心中哀’,相国的膝下,也是有着女儿,又何苦去折辱这般可怜的女子呢?”

李儒奉命鸩杀弘农王一事,张绣自然也事无巨细告知贾诩前因后果,郭汜多次恳求董卓,将唐姬赐予他做妻子之事,自然也没有遗漏。毕竟张绣所传之言,俱是出自董卓授意。

明白董卓想要的是什么,贾诩自然不会违背。因为董卓刚刚的言语中,其实也透露着威胁。

诚然,毒杀弘农王的李儒,不是贾诩。但只要董卓揭露郎中令府中之人,是他贾诩,又有多少人会听他解释呢?

“唔…要说以唐姬的姿色、文采,配嫁给郭多,当真是把一朵牡丹,送去牛的嘴里…”手指随意敲击着桌案,董卓忽然饶有兴趣歪着头审视贾诩模样,道:“其实依着本相的意思,文和或许也该成个家,不知唐姬如何?”

“我该说谢谢相国吗?”贾诩面无表情地冷哼道:“相国,曾几何时,你可没这许多弯弯绕。”

“是啊,许是与郑泰之辈,相处日久,学会的这些旁敲侧击吧。”董卓的身子摇摇晃晃站起。自独霸雒阳以来,董卓的一切欲望,就似他的权柄一般迅速膨胀,食欲自然也不曾例外。

“唐姬,是杀,是娶,还是放。本相把人交给文和,文和随意处置吧。”董卓走近地图前,指着虎牢关道:“说回正事吧,日前胡轸已率由雒阳诸部编练而成的三万大军,进驻汜水。

只是本相不曾料到,他竟然会给本相演一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把戏,将监督他的徐荣调去守备敖仓。本将着实有些不放心呀。”

说完,董卓挪动庞大的身躯,来到贾诩跟前,他的手中握着一半虎符:“带着它,然后率领我的玄甲兵前往汜水,替我清理门户。

你曾经说过,坐而论道、治理国政,都不是你的所长,因而本相也未曾强求。但现在,本相需要你施展诡道,替本相排忧解难,你可不要令本相失望呀。”

“记住,这不是探讨,而是命令!”

“勉力而为,仅此而已。”

董卓将话说到这般地步,贾诩也只能是欣然答应。这本已经甩给郭嘉的责任,如今又被郭嘉丢回来。其中的缘由,自然是郭嘉还有着自己的打算。

抚摸着冰凉的虎符,想着郭嘉在暗地磨刀霍霍向董卓,贾诩不免哂笑一声:“相国,联军大势已成,你可曾后悔在河东之际,未曾听我肺腑之言?”

“我董卓,绝不后悔。”张开双手,原地艰难地转上一圈,董卓仿佛是在展示他的宅邸,他的财富,他的权柄:“瞧瞧,瞧瞧你眼前的一切,它是曾经的董卓,可以拥有的吗?现在,我拥有它们,就算迁都长安,我还将拥有它们。”

“富贵,该还乡了。”

现在,以及将来,已经没有人能够再忽略董卓,他的志向也已经完成。垂垂暮年的董卓,在调和凉州旧部,以及新擢升士林利益矛盾宣告失败之际,选择的是自暴自弃的道路,也是享乐的道路。

现在,迁都之议,已经无人可以阻挠。

“曾几何时,项籍也是富贵还乡,最终却死于非命。”

仓促的迁都,究竟将造成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贾诩不敢想,因为他确信会很多很多,多到数也数不清。

“其实让出雒阳,留皇帝给二袁相争,他们是无暇西顾的。”

“项籍身死,名却留存青史。”董卓侧脸瞟眼贾诩,全然忽略掉他后半句话。

“只怕相国将是骂名滚滚。”

“骂名?骂名好过无名。”

回归原点,董卓随意坐下,他指着案台道:“张济上报,今日雒阳城外的乱兵,杀死百姓十八名。这些人没有名字,以后更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活过,然后死过。

文和,你不觉得这才是人最大的悲哀吗?”

不甘默默无闻,这就是董卓!

董卓与士人都追求这名,只是他又与士人们不同,他想要美誉,却不抵触骂名。

心知肚明的答案,再次得到确认,贾诩摊摊手又摇摇头,俄顷说道:“张绣说,袁术奏请擢升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想来相国会准许吧?但这荆州刺史,被孙坚擅自杀害,还是应该速速遣人填补空缺的好。”

“哦?”贾诩的话语,倒是出乎董卓的意料。

袁术的潜台词,他其实能读懂,因而决定先用荆州安抚袁术,先行处理袁绍。

“等闲之辈,轻易难进荆州,更遑论掌控荆州。文和觉得,谁能担当此任?”

“北军皆在长安,中侯留雒阳,相国就不觉得荒唐吗?”贾诩道:“就让这八骏之一的刘景升,去荆州赴任吧。以他在士林的名望,袁术最多只敢干预,却不敢直接下手暗害。”